說穿了『云服務』就是一個噱頭。本質來說云服務就是硬件資源集約化然后進行分割出租,相比傳統專用服務器而言這樣的主要賣點在于能夠動態調配計算資源,在平臺總容量可以接納、應用軟件可以根據硬件資源的變化進行相應的優化的情況下能夠有效解決高峰時期的處理速度。
集約化的好處有很多。比如你有一個應用的高峰時段是白天,而另一個應用的高峰時段是晚上。如果兩個應用使用獨立的計算資源,那么為了應對高峰時期的需求二者都要配備較大的計算能力,但在非峰值的時候這些資源就閑置了,形成浪費。而兩個應用如果使用共享的計算資源,因為二者峰值時段不重疊,只需要配備滿足兩個應用中峰值需求較大的那個的資源就足夠了。這樣閑置資源減少、既有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云服務器集約化則將成千上萬個這樣的應用分配到一個共享的平臺上,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傳統的虛擬服務器也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集約化,但和云服務最大的區別在于其平臺的規模和資源配置改變的速度。傳統的虛擬服務器只是在硬件服務器的基礎上做有限的整合(多個虛擬機共享一個實體服務器),這樣小規模的集約化不如云服務那樣跨實體服務器、甚至是跨數據中心的大規模整合來的有效。小規模的傳統虛擬服務器難以承受資源的快速再分配,一是因為傳統的虛擬機技術并未提供這樣快速改變的功能(provision 是很費時的過程),二是因為如果允許快速分配,小規模的傳統虛擬服務器提供商無法承受收入的劇烈變動,對他們的計劃安排的不確定性太大,風險更高。設想你是服務提供商:10個客戶里的8個突然決定一個小時以后不用你的服務了,但你的運營成本幾乎是既定的,怎么辦?
云服務采用了更新的技術部分解決了資源分配的時滯問題,現在可以穩定的在數分鐘內分配好計算資源,而不是傳統虛擬服務器的數小時或是數天。龐大的規模又使得云服務可以承受資源的快速再分配而不至于擔心收入現金流的劇烈變化,因為大數法則決定了雖然單個客戶的資源使用不可預期,但可以預測眾多客戶的整體資源需求變化,從而規避資源閑置的風險。
云服務的大規模集約化還使得服務提供商能夠投入資源研發改進全平臺運行效率的新方法,比如根據不同用途優化服務器軟件、定制服務器硬件構造、電源電路設計、專用網絡、甚至數據中心的建筑結構、通風冷卻方法等。這些是小規模、分散服務的傳統服務提供商不愿意、也沒有能力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