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服務器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服務器在網絡上為不同用戶提供不同內容的信息、資料和文件。可以說服務器就是Internet網絡上的資源倉庫,正是因為有著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內容豐富的服務器的存在,才使得Internet如此的絢麗多彩。
2. 服務器的種類和功能
(1) WWW服務器(WWW Server)
WWW服務器也稱為Web服務器(Web Server)或HTTP服務器(HTTP Server),它是Internet上最常見也是使用最頻繁的服務器之一,WWW服務器能夠為用戶提供網頁瀏覽、論壇訪問等等服務。比如:我們在使用瀏覽器訪問
http://www.discuz.NET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訪問Discuz!的WWW服務器,從該WWW服務器獲取需要的論壇資料和網頁。
(2) FTP服務器(FTP Server)
FTP服務器是專門為用戶提供各種文件(File)的服務器,FTP服務器上往往存儲大量的文件,例如:軟件、MP3、電影、程序等等。用戶只要使用FTP客戶端軟件登錄到FTP服務器上就可以從FTP服務器下載所需文件和資源到自己的電腦上,同時,
你也可以把自己電話上的文件上傳到FTP上供其他用戶下載,以實現文件資源的共享。
(3) 郵件服務器(Mail Server)
e-mail是Internet上應用最頻繁的服務之一,而Internet上每天數億百億計的電子郵件的收發都是通過郵件服務器實現的。郵件服務器就像郵局一樣,可以為用戶提供電子郵件的接收存儲和發送服務。
除了以上介紹的3種主要服務器之外,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網絡服務器,例如:數據庫服務器(DatabaseServer)、代理服務器(Proxy Server)、域名服務器(Domain Name Server)等等……
3. 服務器的操作系統
目前服務器中使用的操作系統主要有兩類:windows和Unix。 (1) Windows Windows是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開發的操作系統,在服務器領域,主要有Windows2000Server/Advanced Server/Data Center與Windows2003 Standard Edition/EnterpriseEdition操作系統,Windows的優點是操作簡
單,由于Windows使用圖形界面進行操作,因而對各種服務器軟件功能配置簡便。但它的缺點也不可忽視,例如:Windows操
作系統成本較高;安全性相對較低;能承受的訪問量較低等等。
(2) Unix
Unix的歷史很久遠,其種類和分支錯綜復雜。就目前來說應用最廣泛的Unix系統是linux,linux并非由哪家公司發行,Linux由世界各個角落的熱愛程序與網絡人共同開發、維護。Linux完全免費,與Windows相比,Linux的成本為0。
Linux除了成本上的優點之外,還具備很多非常優秀的特點,例如:性能極高、穩定性很好、安全等等。目前,大多數大中型
企業(包括電信企業和google、百度、新浪、搜狐等等)的服務器都運行在Unix/Linux系統之上。
4. Apache與IIS
Apache與IIS都屬于WWW服務器,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兩種WWW服務器。 (1) IIS IIS的全稱是:InternetInformation Server,由微軟(Microsoft)公司開發,是Windows操作系統的一部分。IIS是允許在Internet上發布信息的Web服務器。IIS通過使用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傳輸信息。還可配置IIS 以提供文件傳輸
協議(FTP)服務。FTP服務允許用戶從Web節點或到Web節點傳送文件。
IIS的特點是配置簡單,配置界面很友,功能較強,同時提供對ASP/ASP.net的支持。但IIS的性能和安全性相對較差,并且IIS只能在Windows中使用,無法在UNIX中運行。
(2) Apache
Apache是世界排名第一的WWW服務器, 根據Netcraft(www.netcraft.com)所作的調查,世界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Web服務器在使用Apache。
1995年4月, 最早的Apache(0.6.2版)由Apache Group公布發行. Apache Group 是一個完全通過Internet進行運作的非盈利機構, 由它來決定Apache Web服務器的標準發行版中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Apache 的特性:
1) 幾乎可以運行在所有的計算機平臺上(包括Windows)
2) 強大的功能配置;
3) 支持通用網關接口(CGI);
4) 支持虛擬主機;
5) 支持HTTP認證;
6) 內部集成了代理服務器;
7) 具有用戶會話過程的跟蹤能力;
8) 支持FASTCGI;
9) 支持JAVA SERVLETS;
什么是服務器?
服務器是網絡上一種為客戶站點提供各種服務的計算機,它在網絡
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盤、磁帶、打印機、Modem及昂貴的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絡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絡用戶提供集中計算、數據庫管理等服務。
● 網絡服務器的作用:
A. 運行網絡操作系統。通過網絡操作系統控制和協調網絡各工作站的運行,處理和響應各工作站同時發來的各種網絡操作請求。
B. 存儲和管理網絡中的軟硬件共享資源,如數據庫、文件、應用程序、打印機等資源。
C. 網絡管理員在網絡服務器上對各工作站的活動進行監視控制及調整。
從結構來說,目前服務器正從RISC服務器向IA服務器發展,在中小型網絡中尤其如此。
● 熱插拔技術
○ Hot Swap,又稱為熱交換技術、熱插拔技術。允許服務器在不關機狀態下更換故障硬盤等熱插拔設備。
○ 熱切換技術與RAID技術配合起來,可以使服務器在不關機狀態下更換故障硬盤,并且自動恢復原盤上的數據,極大地提高了服務器系統的容錯能力。
○ 硬盤熱插拔有兩種方式:
A. 采用熱插拔硬盤盒配以普通SCSI硬盤,多用于磁盤陣列中。
B. 采用具有熱插拔能力的專用硬盤,是高性能服務器的標準配置。
○ 熱插拔技術今后將向熱插拔電源、熱插拔PCI插卡等方向發展。
● 硬盤接口技術
IDE: (Intergraded drive electronics) 現在PC機使用的主流硬盤接口。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SCSI技術源于小型機,目前已移植到PC服務器及高檔PC機上。相對于IDE接口,SCSI接口具備如下的性能優勢:
a. 獨立于硬件設備的智能化接口:減輕了CPU的負擔。
b. 多個I/O并行操作:因此SCSI設備傳輸速度快。
c. 可聯接的外設數量多:可擴展多個外設(如硬盤、磁帶機等)。
當同時訪問到服務器的網絡用戶數量較多時,使用SCSI硬盤的系統I/O性能明顯強于使用IDE硬盤的系統。
SCSI總線支持數據的快速傳輸。不同的SCSI設備通常有8位或16位的SCSI傳輸總線。在多任務操作系統,如Windows NT下,在同一時刻可以啟動多個SCSI設備。SCSI適配器通常使用主機的DMA(直接內存存?。┩ǖ腊褦祿魉偷絻却?。這意味著不需要主機CPU的幫助,SCSI適配器就可以把數據傳送到內存。為了管理數據流,每一個SCSI設備(包括適配卡)都有一個身份號碼。通常,把SCSI適配器的身份號碼設置為7,其余設備的身份號碼編號為0到6。
大部分基于PC的SCSI總線使用單端接的收發器發送和接受信號。但是,隨著傳送速率的增大和線纜的加長,信號會失真。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總線長度并保證信號不失真,可以把差分收發器加到SCSI設備中。差分收發器使用兩條線來傳送信號。第二條線為信號脈沖的反拷貝。一旦信號到達目的地,電路比較兩條線的脈沖,并生成原始信號的正確拷貝。
一種新的差分收發器 - LVD(低壓差分收發器),能夠增加總線長度并且能夠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傳輸速率。LVD能連接15個設備,最大總線長度可達12米。
目前常用的SCSI系列:
Narrow Wide
Wide
接口
傳輸速率
接口
傳輸速率
Fast Fast SCSI
10 MB/S
Fast Wide SCSI
20MB/S
Ultra Ultra SCSI
20MB/S
Ultra Wide SCSI
40MB/S
Ultra2 Ultra2 SCSI
40MB/S
Ultra2 Wide SCSI
80MB/S
/
Ultra 3
160MB/S
SCSI與IDE的區別
○ IDE的工作方式需要CPU的全程參與;這種情況在Windows95/NT的多任務操作系統中,自然就會導致系統反應的大大減慢。而SCSI接口,則完全通過獨立的高速的SCSI卡來控制數據的讀寫操作,CPU就不必浪費時間進行等待,顯然可以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
○ SCSI的擴充性比IDE大,一般每個IDE系統可有2個IDE通道,總共連4個IDE設備,而SCSI接口可連接7~15個設備,比IDE要多很多,而且連接的電纜也遠長于IDE。
雖然SCSI設備價格高些,但與IDE相比,SCSI的性能更穩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
● RAID技術
○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廉價冗余磁盤陣列。由于磁盤存取速度跟不上CPU處理速度的發展,從而成為提高服務器I/O能力的一個瓶頸。RAID技術利用磁盤分段、磁盤鏡像、數據冗余技術來提高磁盤存取速度,同時提供磁盤數據備份、提高了系統可靠性。
○ 磁盤分段(Disk Striping):數據以"段"為單位依次讀寫多個磁盤,多磁盤相當于同時操作,存取速度極大地提高。
○ 磁盤鏡像(Disk Mirroring):用一個控制器控制兩個磁盤,同時讀寫相同的數據,數據100%備份。
○ 數據冗余技術:數據讀寫時做校驗,校驗數據以緊湊格式存于磁盤上,可用于糾錯及恢復數據。
○ RAID技術目前常用的有幾個系列:
RAID 級別
描述
技術
速度
容錯能力
RAID 0
磁盤分段
沒有校驗數據
磁盤并行I/O,存取速度提高最大
數據無備份
RAID 1
磁盤鏡像
沒有校驗數據
讀數據速度有提高
數據100%備份(浪費)
RAID 2
磁盤分段+漢明碼數據糾錯
/
沒有提高
允許單個磁盤錯
RAID 3
磁盤分段+奇偶校驗
專用校驗數據盤
磁盤并行I/O,速度提高較大
允許單個磁盤錯,校驗盤除外
RAID 4
磁盤分段+奇偶校驗
異步專用校驗數據盤
磁盤并行I/O,速度提高較大
允許單個磁盤錯,校驗盤除外
RAID 5
磁盤分段+奇偶校驗
校驗數據分布存放于多盤
磁盤并行I/O,速度提高較大,比RAID 0稍慢
允許單個磁盤錯,無論哪個盤
磁盤系統作好RAID 5后,任一塊磁盤出現故障后,系統仍可運行,故障盤上的數據可通過其它盤上的校驗數據計算出來(此時速度要慢一些)。如果磁盤系統中有備份盤,則數據自動恢復到備份盤中。如果具備熱插拔硬盤,則在開機狀態下即可換下故障硬盤,數據將自動恢復到新硬盤上。在這些過程中,系統并沒有停止運行。
● SMP技術簡介
○ 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 即對稱多處理。指在一個計算機上匯集了一組處理器(多個CPU)。多處理是指一臺計算機中的多個處理器通過共享同一存儲區來協調工作。真正意義上的多處理要求系統中的每個CPU能訪問同一物理內存。這意味著多CPU必須能使用同一系統總線或系統交換方式。
操作系統對多處理體系結構的支持是與其核心緊密相連的,這將涉及兩個用于支持多處理的基本序列算法:對稱和非對稱處理。非對稱處理中,CPU各有各的任務;對稱處理中,每個CPU可執行任何任務。SMP系統通過將處理負載分布到各個空閑的CPU上來增強性能。處理分布或執行線程中,各CPU的功能是相同的。它們共享內存及總線結構,系統將處理任務隊列對稱地分布于多個CPU上,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
○ 對稱多處理首先在網管方面表現出高性能,這應歸因于SMP系統強大的處理能力和SMP操作系統的興起。支持SMP的網絡操作系統:Novel Netware、SCO UNIX、Microsoft Windows NT等。
○ SMP技術特別適合于需要集中使用處理器的服務,如應用服務器、通信服務器。很多應用程序升級到SMP平臺后并不需要重寫。
○ SMP技術是今后PC服務器的發展方向。
● 機箱技術
○ 立式機箱
立式機箱是高度大于寬度的計算機機箱(也稱為側立式計算機)。與臥式計算機相比,立式機箱的優勢在于其"占地面積"(所占用的桌面空間)更小。立式機箱的高度通常為 18到 27英寸。微型立式機箱大約有14英寸高,而中型立式機箱通常是16英寸左右。
○ 基座式
基座式機箱通常比立式機箱更寬、更高。與立式機箱相比,基座式機箱能夠提供更靈活的配置選擇和擴充能力,并且通??梢蕴峁岵灏魏痛疟P陣列功能。
○ 機架安裝式
機架安裝系統允許用戶在一個金屬架上安裝多個節點或機箱,并利用軌道來回滑動。典型的機架是77英寸高、24英寸寬、40英寸深。機架是以垂直方向的度量單位來衡量的,以字母"U"來表示。
l U=l.75英寸或4.445厘米。77英寸的垂直機架是40U。
機架系統可由顯示器、磁盤驅動器、不間斷電源 (UPS)、網絡組件和服務器節點組成。機架機箱的擴展概念是將服務器節點分成若干個獨立的部分,它們通過一個服務器域網絡進行通信,可能有獨立的處理節點、內存節點、擴展總線節點和磁盤陣列。
● 內存技術
內存的家族也很龐大,有許多不同的類別。按照存儲信息的功能,內存可分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和ROM(Read Only Memory,只讀存儲器)。ROM是非易失性的元件,可靠性很高,存儲在ROM里的數據可以永久的保存,而不受電源關閉的影響,所以,ROM一般用來存儲不需修改或經常修改的系統程序,像主板上的BIOS程序。根據信息的可修改性難易,ROM也可分為MASK ROM,PROM,Flash Memory等,其中,MASK ROM,PROM屬于早期的產品,ROM這一族經過一連串的演化,從使用只能寫一次的PROM,利用紫外線清除的EPROM,利用電氣方式清除的EEPROM,一直到現在主板上經常使用的一般電壓就可清除的Flash Memory。現在計算機的發展速度相當快,主板廠商也需經常升級BIOS,所以用Flash Memory存儲BIOS程序就成為首選,RAM既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內存,也是我們需關注的主要方面,現做一下介紹。
○ RAM的分類
RAM主要用來存放各種現場的輸入、輸出數據,中間計算結果,以及與外部存儲器交換信息和作堆棧用。它的存儲單元根據具體需要可以讀出,也可以寫入或改寫。由于RAM由電子器件組成,所以只能用于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一旦關閉電源或發生斷電,其中的數據就會丟失,故屬于易失性元件。現在的RAM多為MOS型半導體電路,它分為動態和靜態兩種。動態RAM(DRAM)是靠MOS電路中的柵極電容來記憶信息的。由于電容上的電荷會泄漏,需要定時給與補充,所以動態RAM需要設置刷新電路(Refresh),如此一來,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而靜態RAM(SRAM)是靠雙穩態觸發器來記憶信息的,不須重復的做刷新的動作即可保存數據,所以存取速度要比DRAM快上許多。但動態RAM比靜態RAM集成度高、功耗低,從而成本也低,適于作大容量存儲器。所以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使用SRAM,而主內存通常采用DRAM。我們平常所接觸的內存條就是由DRAM芯片構成的。
○ DRAM的種類
FPM DRAM(Fast Page Mode DRAM),即快速頁面模式的DRAM。是一種改良過的DRAM,一般為30線或72線(SIMM)的內存。工作原理大致是,如果系統中想要存取的數據剛好是在同一列地址或是同一頁(Page)內,則內存控制器就不會重復的送出列地址,而只需指定下一個行地址就可以了。
EDO DRAM(Extended Data Out DRAM),即擴展數據輸出DRAM。速度比FPM DRAM快15%~30%。它和FPM DRAM的構架和運作方式相同,只是縮短了兩個數據傳送周期之間等待的時間,使在本周期的數據還未完成時即可進行下一周期的傳送,以加快CPU數據的處理。EDO DRAM目前廣泛應用于計算機主板上,幾乎完全取代了FPM DRAM,工作電壓一般為5V,接口方式為72線(SIMM),也有168線(DIMM)。
BEDO DRAM(Burst EDO DRAM),即突發式EDO DRAM。是一種改良式EDO DRAM。它和EDO DRAM不同之處是EDO DRAM一次只傳輸一組數據,而BEDO DRAM則采用了"突發"方式運作,一次可以傳輸"一批"數據,一般BEDO DRAM能夠將EDO DRAM的性能提高40%左右。由于SDRAM的出現和流行,使BEDO DRAM的社會需求量降低。
SDRAM(Synchronous DRAM)即同步DRAM。目前十分流行的一種內存。工作電壓一般為3.3V,其接口多為168線的DIMM類型。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與CPU的外部工作時鐘同步,和我們的CPU、主板使用相同的工作時鐘,如果CPU的外部工作時鐘是100MHZ,則送至內存上的頻率也是100MHZ。這樣一來將去掉時間上的延遲,可提高內存存取的效率。
○ REGISTERED 內存
Register IC 內存條底部較小的集成電路芯片(2-3片), 起提高驅動能力的作用。服務器產品需要支持大容量的內存,單靠主板信號線的電流無法驅動如此大容量的內存,而使用帶Register的內存條,通過Register IC提高驅動能力,使服務器可支持高達32GB的內存。
○ ECC內存
錯誤檢查與校正內存(ECC)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數據糾正系統。ECC內存不僅能檢測一位錯,而且它能定位錯誤和在傳輸到CPU 之前糾正錯誤,將正確的數據傳輸給CPU。允許系統進行不間斷的正常的工作,ECC內存能檢測到多位錯(而奇偶校驗內存就不能達到這一點)并能在檢測到多位錯時產生報警信息,但它不能同時更正多位錯。
ECC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當數據寫到內存中時,ECC將數據的一個附加位加識別碼,當數據被回寫時,存儲的代碼和原始的代碼相比較,如果代碼不一致,數據就被標記為"壞碼",然后壞碼會被糾正,并傳輸到CPU中,如果檢測到多位錯時,系統就會發出報警信息。
● 常見操作系統
○ MicrosoftWindows NT Server 4.0 中/英文
○ MicrosoftWindows 2000/2003 中/英文
○ SCO OpenServer5.0.5
○ SCO UnixWare7.1.1
○ Red Hat 6.2/7.0
○ TurboLinuxServer 6.1
○ SUN Solaris 7/8中/英文
○ Windows NT / Windows 2K/2003
· 與windows客戶機集成較好
· 提供一定的文檔和應用服務器兼容能力
· 簡化安裝和管理工作,操作系統易于使用,用戶界面好
· 提供更多的開發工具,第三方廠商應用支持較多
· 目前在中小用戶中的增長勢頭較快
· 大型環境中目錄不易管理
· 與其他操作系統相比,可靠性較差
· 改變配置后,系統需重新啟動
○ SCO UNIX
· 在高性能的RISC機器中擴展性較好
· 可輕松改變網絡配置
· 安全性、可靠性高
· 提供內置的多用戶能力
· 最早,最廣泛地支持Internet標準
· 該平臺上的應用極為豐富
· 在國內金融等重要行業中用戶較多
· 用戶界面較差,維護、管理、使用復雜
· 沒有可靠的開發工具
○ NetWare
· 單CPU的文件服務器性能優異
· 高性能的目錄服務可輕松管理大型環境
· 在國內早期中小用戶中使用較多
· 關鍵服務與SMP無關
· 缺乏第三方廠商支持
· 沒有可靠的開發工具
○ LINUX
· 免費的多任務多用戶的操作系統
· 性能穩定,占用空間小
· 可運行在Intel、SPARC、Alpha平臺
· 沒有專門的技術支持部門
· 對一些設備的驅動能力還不是很完善
○ Solaris
· 安裝方式多樣,自動化程度高
· 處理數據的能力很高
· 可與各種平臺實現互操作
· 軟件價格昂貴
· 對基于Intel的服務器技術支持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