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電視的“非傳統客廳”推了這么多年,效果還不如專家說一句:投影儀比較不傷眼。
上網課變成今年的主流之后,后臺關于投影儀的疑問激增,奇怪的是很多人的問題落腳在:投影儀和電視選哪個。
其實投影儀和電視不完全互為替代品,選哪個是看你啥需求。
跟你需求不符的,分分鐘閑置變成雞肋——放在今年這個勒緊褲腰帶、精打細算過日子的年份,我更傾向于投影儀。
身邊就有實例,獅子家的投影儀使用率超高,幾乎是獅子有閑投影儀就工作;


來源:獅子朋友圈偷的
一顆歡的投影儀(還是更新的型號),用了不到3次已經在閑魚游起來了♀?♀?♀?
獅子就喜歡大屏就喜歡沉浸感,投影儀一分錢沒白花;一顆歡看視頻恨不得3.0倍速,畫面大不大甚至畫面是啥,并不怎么重要。
如果你喜歡大屏,對體驗感有點追求又預算一般(買不了大尺寸電視),投影儀特別適合。
低預算大尺寸
只有投影儀能滿足
大屏、相對便宜,是投影儀真正的優點,如果想萬元以內用上百寸大屏,投影儀是最好的選擇。

由小入大易,由大回小難
來源:住范兒用戶
畫質保真這一塊,目前確實還是電視機,拿捏得死死的,4k已經是主流,高端機都開始布局8k市場了。
便捷性它們其實分不出高下,認為電視占地方、太固定也只是使用習慣,它不靠墻、斜著放也都可以。
小時候沒少見這樣的用法,一個小柜子隨便放,晚上還得搬到院子里去(暴露年齡)

投影儀反而必須有一面投影的幕墻,很多小戶型沒有完整大墻面,就得加幕布。
對于幕布的位置,希望大家打開思路:不一定非要在墻上,當作電視柜的“門”,直接替代遮光窗簾,橫亙在屋子里都不成問題。

很適合換投影加幕布,增加儲物、擁有大屏

住范兒客戶家,switch安排

但是,電視超過一定尺寸,價格漲到頂不住,比如索尼65寸以上的電視,低于萬元的款很少;超過75寸的電視,都得1.5w+;最便宜的百寸電視小米,也要2萬塊。

75英寸的最低價款,還不是高端機
來源:京東
投影儀畫質保真差一點,房間亮就看不清,但像我們這種白天不在家、晚上看一會兒的年輕人,“見光糊”不太成問題。
投影還有兩個好處——裝飾上沒有存在感;搬家方便。
搬家方便對我這種租房黨來說就是買一切東西必須考慮的!
裝飾上,那些愛復古風、舊法式的家里,現代極簡沒啥東西的家里,電視還挺違和。
換成投影,平時“消失”,不影響任何風格,留出地兒給你的漂亮小柜子收藏品,還能讓白墻也物盡其用不顯窮了,多好。




至于激光電視,雖然叫“電視”,其實和投影儀是近親,是激光投射的超短焦投影儀。
如果預算高,追求家庭影院感受,效果是比一般投影儀要好的,但低預算(萬元內)幾乎買不到好配置。

超短焦的激光投影儀
LG CineBeam 4K
綜合來說,喜歡大屏、預算不太高的家庭,投影儀是最佳選項。
只買智能投影儀
高標準嚴要求的朋友別杠我,杠也是我對!
我們一直說的是低預算,大部分人。你對畫質要求高,熟悉電子產品、不怕麻煩,家庭影院搞起啊不用看這入門級建議。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大眾家電的靈魂就是集成和方便,使用起來麻煩1分,閑置概率提升10倍,
傳統投影儀只是一塊屏幕,聲音、內容都要你額外提供。
當你需要找個穩定的位置安放且不能隨便動它,再去買盒子、接電腦,好幾根連接線整不清楚的時候……日積月累,閑魚掛起。

傳統投影儀最好壁掛/吊頂
智能投影儀集成屏幕、聲音、(電視)內容和其它功能,就是趨勢,性價比就是高。
投射比盡量小
家用投影儀尤其小戶型,應該關注一下投射比,也就是投同樣的尺寸,機器需要離屏幕多遠。
舉個例子,主流投射比是1.2:1,也就是說要投屏100寸,機器離屏幕起碼要有2.65m——你家客廳有沒有這個寬度?

如果沒這么大地方,只能投出60寸,大屏實現不了,那不是買了個寂寞?4k高清大電視它不香嗎?
不熟悉算法的,請記住1.2:1這個數字,對應的是2.65m,如果你家沒有2.65m這么大的空間,就請選前面那個數字更小的投射比,比如1:1、0.9:1。
分辨率,看數字不如看芯片大小
分辨率決定的是畫面糊不糊,最重要的參數。
廉價投影儀有個坑,“支持1080p”,意思是你的1080p資源可以播放,但放出來是720還是480,我可沒說哦。

原始、兼容有區別
類似的還有個“假4k”,就是芯片本身的物理分辨率就是1080p,但是通過算法強行提高分辨率,和真4k差距很大。
所以看分辨率數字,不如看DMD芯片的尺寸規格。
DMD芯片是現在主流的DLP投影儀的核心部件,來自德州儀器公司,是個標準件,尺寸是多大就是多大,沒有虛標這回事。


DMD芯片是標準件,參數固定
來源:德州儀器官網
現在最主流的是0.47的芯片,對應的分辨率1080p;低一級的是0.33,對應720p,再低就別買了。
真4k的芯片尺寸是0.75以上——不過算法實現的假4k,效果也是比1080p好一些的,只是價格不該比1080p高太多。
亮度不要低于700流明
亮度決定的是畫面夠不夠亮、白天能不能看清,單位用流明。
商家標亮度有兩個常見單位:ANSI流明、光源流明。ANSI是國際通用標準,不太會虛高,標這個數據的機器穩妥一些。
如果沒有ANSI,那就是光源流明,很多廉價機器數據虛高,標3000+,實際換算成ANSI可能還不到1200流明,起碼得自己實際試過再買。


ANSI低于700流明就比較暗了,累眼睛,不要買(廉價低亮度機器還宣傳“兒童護眼款”的,真的沒有心)
1000流明是個坎兒,光線環境比較暗的時候效果還不錯,環境亮一些會有點費力。
1500以上,不在強光下就基本沒問題,有預算就奔著這個數字去。


在同樣的光線環境下對比,最能看出差距
來源:住范兒自攝
不要指望LED燈的智能投影儀有這種傳統燈泡機那個亮度,家用買高不買低就好。
提一下對比度,這個東西的測試方法、標準很多樣,簡單理解就是亮色夠亮、深色夠深,自拍App里那種白乎乎的濾鏡就叫對比度低——但是不用太糾結,分辨率、亮度達標,對比度不會很差。
操作感差,一切白搭
同樣價格,智能投影儀是平庸性能+智能操作;傳統投影儀是高性能。
如果智能化部分不夠好,那還不如買傳統機器配個盒子音響。
智能化產品都有這么個問題:“智能”功能太多,十幾條賣點懟上來,來不及想清楚就下單了,亂拳打死老師傅式營銷。
請記住,如果你不需要,全世界最好的功能,對你來說也是智商稅。
核心就還是:哪些功能能顯著提升便捷度(使用率)。
幕布能不要就不要
如果你買的幕布,平整度沒有你家白墻高,那就扔掉它直接投白墻。
這是對小白最友好最高效的辦法。

好幕布和差幕布之間的差距很大,比如玻珠跟菲涅爾,價格差了不止10倍。
而幕布的那些核心參數,增益、視角、分辨率(細膩程度)等等,對普通人來說太過生僻,很難成為實際有效的購買指導。
白墻就可以理解為中等效果,但一分錢不花——確實不能給投影效果增光添彩,但至少不怎么折損效果、不會花冤枉錢。
操作系統的易用性最好實測
操作系統的易用性非常重要!比無開機廣告還重要!
我甚至覺得這是智能投影儀最重要的一個優勢。
2020年了,接入Androi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安卓系統、有流暢的UI是基礎的吧,其他的最建議實測,很簡單,拿起遙控一頓調,很快你就知道哪個更舒服。
我個人的易用性偏好測試,覺得極米的新款、當貝都算挺好用,流暢易上手。
如果同時看中好幾款,可以都買回來試試,不喜歡的7天無理由安排一下。
擴展功能:自動校正一定要有
自動校正是我認為最實用的一項擴展功能,降低閑置率利器,特別適合“挪來挪去”家庭。
客廳拿臥室,茶幾換柜子,每次挪動都能自動校正畫面。


接口方面,越寬泛越好。
基礎的HDMI、USB兩個常用接口,版本越高越好(能夠向下兼容,讀取舊版本)。

接口x2+網線口,倒也不必
有的投影儀可以USB口直連手機投屏,對網絡不穩定/沒有wifi的環境很友好。

側投,目前大部分機器都帶這功能,就是投影儀不放在屏幕正面也能投上去。
在空間比較局促的情況下,可以把投影儀安置在任性一點的位置,同樣是個提升便捷性和靈活性的功能。
其他的,像藍牙、NFC、投影儀充當wifi就各取所需。

極米的NFC功能
來源:住范兒自攝
要說哪一點有必要,那就是藍牙遙控器比紅外遙控器方便,紅外遙控器得扭頭對著投影儀,藍牙遙控器不受這個限制。
然后是自動對焦,如果你試過,就不會再想手動調,這個功能一定會逐漸普及。
選購建議
掃射一波:千元內全是垃圾,入門2500起。
2500-4500元,是智能投影儀銷量最好的一個區間,討論熱度也高;硬件砸上去、價格升上去,性能就都挺不錯。
品牌主要有兩大類:傳統投影儀拓展出來的業務,比如明基、優派。

明基HD878
價格:9999元

優派Q5
價格:3700元
專做智能投影儀的互聯網品牌,比如極米、當貝、堅果、小米、騰訊極光。

極米Play
價格:4299元

騰訊大眼橙X7D
價格:2999元

堅果J7S
價格:3499元
不知名品牌就不要考慮了,這些品牌的中端以上,不會買到特別差的。
而除了外觀設計上的偏好不同(區別也不大),各品牌之間沒有絕對的好壞,這點不像電視,索尼、三星、LG、海信從芯片上就一騎絕塵。
所以,選型號大于選品牌,關注配置才是硬道理。
總結一下,值得關注的參數和配置:
1. 分辨率1080p起,注意是“標準分辨率”而不是“兼容分辨率”,芯片尺寸是0.47。
2. 亮度最低700流明,最好1000流明以上;注意是ANSI亮度。
3. 小戶型關注下投射比,投射比太大需要的空間大。
4. 自動梯形校正、側投、自動對焦很有用。
5. 系統易用性最好實測,版本選新不選舊。
最后,用眼就傷眼,少用、用對就少傷一點。
投影儀對眼睛的傷害是小一點,但也頂不住一看看半天,想有個好視力,還是得從習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