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過創(chuàng)新的方式,把高校應用的解決方案和我們的用戶體驗無聲無息地結合,使得我們的應用和服務能夠被老師、學校快速運用上,這是我們在做高校信息化助手時一直秉承的理念。”4月20日,在第二屆MEET教育科技創(chuàng)新峰會高等教育專場上,騰訊副總裁王巨宏出席并發(fā)表致辭。
疫情期間,高校遠程教學需求爆發(fā)式增長,騰訊過多年C端先進可靠的技術儲備,保障了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騰訊樂享等產品平穩(wěn)落地和快速迭代,并為各高職高校提供了騰訊微校通知公告、門禁碼和與國辦小程序打通的復學碼等多樣化的產品工具。
王巨宏透露,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常態(tài)化需求后,騰訊教育不但對原本造價高昂的智慧教室進行低成本的規(guī)模建設和普遍應用,還以數(shù)字技術加快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生態(tài)。
從“犀牛鳥計劃”到“騰訊云大學”,從前沿研究到產教融合,以及多種認證體系和協(xié)同育人項目,騰訊深入實現(xiàn)了由點到面、由淺到深、由學到就業(yè)的全方位助力。
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尊敬的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一起相聚在高等教育專場。這里面可能會有一些我們的老朋友。為什么是老朋友,過去我們經(jīng)常會在一起做關于人才培養(yǎng),特別是研究性人才培養(yǎng)的項目。
大家都知道,騰訊原來做C端的消費互聯(lián)網(wǎng),是我們特別擅長的地方。我們在做C端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候,對于學校有一個很核心的訴求,就是我們怎么樣才能吸引到學校最高端的人才,以及最高端的研究團隊跟我們一起去合作。但隨著整個公司的戰(zhàn)略轉型,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不僅需要C端,還需要B端。因為如果我們只做好了C端,做不好B端,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一樣進不到學校。這也是為什么今天會站在這個分會場跟大家相聚,我們希望從C端的消費互聯(lián)網(wǎng),去做轉型升級,后衛(wèi)轉前鋒,成為校園數(shù)字化升級的助手。
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來自于信息化中心的老師,有兩件事可能對你們來說是比較熟悉的,一個是我們和教育部科技司共同做的,連接全國近千所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平臺。這是我們整個騰訊教育高校信息化團隊協(xié)助完成的。還有教育部正在推的拔尖人才培養(yǎng)計劃,拔尖計劃的承載以及人員的交流也會在騰訊樂享平臺上進行。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關于高校信息化,說到這個真的不陌生,各位老師肯定有許許多多的經(jīng)驗。每個學校都有很多信息化的東西,但這些信息化的東西如何讓每個學生,每個家長,每個學校的管理者用起來,這是整個高校信息化團隊面臨最大的問題。我相信每個信息化的老師經(jīng)常會面臨的質疑是,為什么信息化花了那么多錢,用的時候就用不了。這里我想舉一個騰訊會議的例子。疫情期間,大家用騰訊會議用的很好。但這背后其實是我們就用了八天的時間,上了100萬核的騰訊云服務器,幫助騰訊會議承載相應的服務。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信息化來說,除了前臺的能力,后臺的支撐能力也很重要。對于我們這樣的團隊,我們更多是說用我們原來積累的基礎服務能力,再加上前端to C的服務幫助到大家。
這里我還想提一點,大家現(xiàn)在都會用騰訊會議。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幾乎很少人使用騰訊會議過程中,是客服人員手把手教你們用的。其實這就是我們的一個核心理念,像大家使用微信一樣,也沒有任何一個客服來教你們。我們的理念就是提供核心的能力和工具,讓每一個人一看就會用,而不是說我們教你用。我們希望把這樣的優(yōu)勢和各位老師的需求相結合,和學校的應用結合,把學校應用的解決方案與我們優(yōu)秀的用戶體驗結合在一起。
這里也舉一個例子,我們現(xiàn)在的騰訊微校這樣的產品其實沒有一個單獨的APP,就是微信里的一張卡,小程序里的一個碼就可以了。如果學校原來有APP,有一套信息系統(tǒng)也可以用。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式,使得我們很多應用和服務能被老師、學校快速的找到,能夠使得我們信息化老師信息化團隊做的很多事情,能夠被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甚至家長用得上。這是我們的核心目的,也是我們在做高校信息化助手時,一直秉承的一個理念。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無聲無息地和各位所做的信息化產品能夠結合。
當然,如果是一個全新的高校,或者原來那套系統(tǒng)已經(jīng)落后了,想重新打造一套全面的解決方案,我們也是有的。比如說我們幫仲凱農業(yè)工程學院打造的仲事易校省事,還有我們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打造的整體解決方案。
第二件事情,是關于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合作和設想。我們除了做信息連接,把to C的能力跟to B的能力連接在一起,我們也在想能不能和學校一起深入合作,共同打造一些優(yōu)秀的內容。我們現(xiàn)在的人才培養(yǎng)可以分為兩塊,一塊關于高端人才培養(yǎng),我們叫做犀牛鳥研究計劃。這里從中學到青年,到中年都有一系列培訓計劃。我們今天也剛剛和電子學會推出了機器人的犀牛鳥研究計劃,如果各位老師、學校、團隊有訴求的話可以申請,這是公開的。
另外騰訊云也推出了一系列定制化服務和相關課程。我們有個騰實學院。我們和深圳大學做了一個閉環(huán)的嘗試。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我們共同打造的騰實班,會有課程、有教學內容,以及一整套的培養(yǎng)和實踐計劃。
以上是我們在高等教育領域目前的一些嘗試和探索。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我相信在線教育以及高校信息化這一塊還可以有更多嘗試和探索,我們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共同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