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用手機的時間比用電腦的時間要多,手機上的接口很簡單,一般就兩個,一個是數(shù)據(jù)和充電接口,另一個是耳機接口,甚至iphone 7以后只有一個數(shù)據(jù)充電口,耳機接口都省掉了。如果想用有線耳機,還需要單獨配一個lighting轉換線。

這個接口的中文名叫"閃電",那這一個接口又是充電,又是傳輸數(shù)據(jù),又是音頻接口,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沒有注意到上圖的8個金屬觸點?是金的,不過是鍍金,3微米的厚度,鍍金里面的材質是銅。金的特性是抗氧化,但插拔次數(shù)多了后,還是會造成氧化,進而腐蝕內部的銅。


自2012年iPhone5開始,Lightning線纜就是Apple智能移動端的標準數(shù)據(jù)充電線,使用這種線纜的好處是再也不用查看接口的正反面了。當lightning接入到手機端,另一端連接其它設備上時,Lightning內的芯片會根據(jù)接入口的Sa、Sb面自動適應各觸點的用途。如果芯片壞掉了,雖然外表沒有受損,但可能已經不能播放音頻、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或充電了,這些芯片是Apple公司設計的,如果第三方配件企業(yè)想生產基于Apple的產品,也需要得到MFi(Made for iPhone/iPad/iPod)認證。這也是有時想要用Lightning充電可以,但不能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shù)脑颉?/p>
Lightning的傳輸速度最高可達5Gbps,傳輸一部4GB的高清電影只需要10秒,注意啊,5Gbps是小b,意思是位(bit),是速度單位,4GB是大B,是字節(jié)(Byte),是存儲單位。1字節(jié)是8位,所以5Gbps的意思是每秒鐘可以傳輸5千兆位(5Gb)數(shù)據(jù),也就是625兆字節(jié)(625MB)。與USB 3的速度相等。但也不要高興,如果你的其它設備比如電腦硬盤使用的是SATA3.0的接口,傳輸速度只能達到6Gpbs,也就是750MB,但還使用機械硬盤的90MB每秒的寫入速度,那就算是再快的傳輸速度也會因為硬盤的寫入速度慢而被拖累。

Apple的官方配件價格是真貴,質量有時比第三方公司的MFi認證產品要差一些,但建議質保期內的產品使用官方配件,質保期后可根據(jù)錢包大小自主選擇。
Android陣營目前力推的充電數(shù)據(jù)接口是USB 3.0,也叫Type-3接口,速度上與Lightning相等,但功能要更強大。

與閃電接口類似,Type-3接口也采用自適應插口,但更強大的是,如果你的設備都支持Type-3接口,就可以選擇雙向Type-3線纜接入,連接電腦/充電器和手機的兩端都不必在乎正反面。

由于目前依然有很多設備不支持Type-3但支持USB 3.0接口,所以市場上同時存在著多種一端是Type-C,另一端是各種原始接口的情況。

USB Type-C是Type-1、Type-B的技術延伸。早在2013年,USB推廣組織便宣布,將于2014年推出基于USB3.1接口的設備將面市,并于2015年在國際消費電子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第一次展出,采用12個觸點,理論傳輸值可達到10Gbps,也就是1.25GB每秒。

計算機已經經歷了75年的發(fā)展,各種接口不斷更迭,接口數(shù)量也在各種標準化組織和廠商的努力推進下兼容。在2010年以后,無線局域網的普及,使個人臺式電腦的主流接口僅剩下USB、RJ45、PS/2等在使用,另外,匯總一下機箱內外的所有接口數(shù)據(jù)及參數(shù),以供各位小伙伴保存?zhèn)溆谩?/p>
并行端口

英文名:Parallel Port,又稱IEEE1284,傳輸速率100Kbps,針腳數(shù)25個,發(fā)布時間1981年,發(fā)機機構是IBM公司,主要連接打印機、軟盤、磁帶機等當時主流硬件。分正頭和負頭,有針的一端是正頭,有孔的一端是負頭。目前依然是很多工控機外設的主流接口。
上排自右向左分別是1針到13針,下排自右向左分別是14針到25針。

串行端口

英文名:Serial port,串行總線是一個通訊族的總稱,根據(jù)電氣標準和通訊協(xié)議的不同,分為RS-232-C、RS-422、RS485等,在USB沒有發(fā)展起來之前,最常用的是RS232標準,由于可以直接發(fā)送數(shù)據(jù)給CPU,所以又叫Com口,傳輸速率最高19200bps,針腳數(shù)9個,發(fā)布時間1970年,發(fā)機機構是貝爾系統(tǒng)公司,分為全雙工和半雙工狀態(tài),需要注意的是,傳輸速率有時需要根據(jù)接入端的速率來手動設置,主要連接游戲手柄、調制解調器(Modem)、鼠標等當時主流硬件。分正頭和負頭,有針的一端是正頭,有孔的一端是負頭。目前依然是很多工控機外設的主流接口。
上排自左向右分別是1針到5針,下排自左向向分別是6針到9針

小型計算機系統(tǒng)接口

英文名: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簡稱SCSI,同樣也是一個通訊族,由于造價比較貴,一般用于服務器及存儲工作站等場景。根據(jù)技術迭代的不同,1995年,第三代SCSI分為Ultra SCSI、Ultra Wide SCSI、Ultra2 SCSI等,根據(jù)廠商的不同,又分為25針Apple SCSI、50針Sun Micro System DD-50SA、50針Centronics SCSI。SCSI-3傳輸速率最高320Mbps,在今天依然是許多服務器的標準配置。自1986年發(fā)布起,SCSI就是高端計算機的數(shù)據(jù)存儲接口,并且集成了指令集,可以減少CPU的工作量。Ultra SCSI-3的標準制定者是ANSI(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首次引用了物理接口、傳輸協(xié)議和指令集分層的概念,在一定程序上可以算是一種外接設備而不僅僅是個端口,目前市場上68針和80針共存。
上排自右向左分別是1針到34針,下排自右向左分別是35針到68針

PS/2端口

英文名:personal System 2,簡稱PS/2,用于早期鍵盤與鼠標的接入口。實際上,PS/2不算是傳輸接口,而是輸入設備接口。當鼠標掠過桌面時,鼠標球或光電單元會以桌面為坐標,記錄下鼠標向X軸與Y軸的移動距離,并反饋給計算機,計算機通過計算鼠標向XY軸的移動距離顯示鼠標所在位置。PS/2接口的默認采樣率是60次/秒,也就是每秒刷新60次鼠標位置,刷新速度低,會造成丟幀現(xiàn)象。

雖然USB接口目前通吃電腦與手機端,但電腦主板之上依然有著十幾個端口,如PCIe、SATA、DIMM等,如果你喜歡,請在評論里留言,莫爾小組實習生將繼續(xù)更新。
本文由莫爾小組實習生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