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使用手機或者電腦閱讀本篇文章,那么說明你的設備一定接入了互聯網。提起互聯網,就不能不提IP地址這個概念,那么你知道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嗎?公網IP又是什么?什么情況下才需要公網IP?看完本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硬盤是存儲數據的介質,電腦要想互相傳輸數據,就需要通過U盤、局域網或者互聯網進行傳輸,如果兩臺電腦距離較近,可通過一根網線將其連接組成局域網進行數據傳輸,無論是傳輸速度還是效率,都要比U盤手動傳輸快上不少,但是如果你擁有兩臺以上電腦需要相互傳輸數據,就需要每臺電腦都連接兩根網線,電腦就需要配備兩個網絡接口,設備越多,需要的網絡接口就越多。
為了解決這一情況,于是就有了交換機,與局域網點對點傳輸方式不同,所有電腦通過網線與交換機連接,再由交換機負責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分發,交換機是如何知道數據是從電腦A傳輸至電腦B,而不是電腦C的?這就涉及到數據收發的線路問題。
為了讓數據有序傳輸,就需要給每臺設備標記一個地址,而它就是IP地址,在需要傳輸的數據中加入接收數據電腦的IP地址,就能準確高效傳輸至對應設備。簡單說,IP地址就是數據包的收件地址。幾臺設備通過網線與交換機連接,就組成了局域網,如果兩個局域網需要互聯,則需要將各自局域網中的交換機通過網線點對點連接,隨著時間推移,全世界越來越多設備都接入到了這個網絡,這個超龐大的網絡就組成了廣域網。
我們熟知的電信、聯通、移動就是廣域網的服務商,而廣域網需要大量資金和設備進行維護,所以我們使用的寬帶都需要限速和計費,但是你知道嗎?在寬帶套餐中,有一個概念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公網IP。
在了解公網IP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白IPV4地址這一概念,IPV4地址全稱互聯網通信協議第四版,是一種無線連接的協議,但隨著互聯網設備的增加,全球43億個IPV4地址已于2019年11月26日全部分配完畢,這意味著沒有更多IPv4地址可以分配給互聯網運營商。
因此,NAT網絡地址轉換技術便派上了用場。舉個例子,比如說你的設備需要訪問廣域網中的某個設備,設備中的數據需要通過網關,將設備的IP地址映射為網關的IP,再通過此IP訪問廣域網中的設備。你的所有設備原有IP地址都會被轉換成網關的IP,以此IP來傳輸數據。
如此一來,你的設備只能擁有網關下的私有IP地址,而網關的IP地址就是公網IP。當然,你也可以向運營商申請使用公網IP,這樣接入你家光貓的IP地址就不需要任何轉換和映射,變成一個可以直接訪問的地址,如果你有外網訪問私有云盤的需求,公網IP對你很重要。
如果你需要架設服務器、建立私有云等操作,你都會用到公網IP,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并沒有這些專業需求,也就沒有必要去申請公網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