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CDN這個家伙,我們已經不陌生了。圖像、文件下載、直播和點播、游戲、應用程序等等,只要是互聯網上的內容,都可以通過CDN來加速,保障網絡的穩定性,提升用戶的體驗。

CDN就像一個快遞小哥,他會把數據“包裹”從一個服務器,快遞到另外一個服務器,這點很像京東的前置倉。當用戶下單后,快遞小哥馬上從離用戶最近的前置倉取貨、配送,大幅縮短用戶的請求時間,同時也避免了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發生。
如今,CDN技術早已滲透到互聯網的方方面面,但是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頗為曲折。
1991年后的近十年時間,網民主要通過撥號方式入網,帶寬低數量也不多,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提供內容的服務器和骨干傳輸網絡的壓力越來越大。
當時互聯網上流傳著一句:“World Wide Wait”,網民用這句話來吐槽網絡的不穩定性。
1995年,萬維網發明者Tim Berners-Lee意識到,在這樣繼續下去,網絡堵塞會越來越嚴重,得想一個辦法解決,但是自己的工作已經夠忙了,怎么辦呢?

他還是想到了辦法,發起一項挑戰,希望有人能發明一個“東西”,從根本上解決網絡堵塞的問題。
這項挑戰激起了應用數學教授Tom Leighton同事的興趣,他是并行算法和建筑學方面的專家,Tom Leighton意識到,網絡堵塞的解決方案,或許可以從應用數學和算法中找到。

說干就干,Tom Leighton組建了一支團隊以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兩年的不懈奮斗,Tom Leighton和團隊里的另一名成員Lewin一起,制定了能夠在大型分布式服務器網絡上智能傳送和復制內容的數學算法。
這項技術的誕生,終于解決了網民的煩惱。
但是,新的問題又擺在了Tom Leighton的面前,怎么推廣這項技術?
當時麻省理工舉行了5萬美元年度創業大賽給了Tom Leighton機會,在9個月的競賽期間內,他的團隊迅速壯大,商業計劃在100個參賽團隊中入圍6強。
這次參賽結果表明,互聯網內容傳送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
后來,Tom Leighton和Lewin商量著開一家專門提供此類服務的公司。于是,1998年8月,大名鼎鼎的CDN服務提供商Akamai誕生了。

Akamai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發展壯大。1999年,Akamai迎來第一個大客戶——當時全球訪問量最大的網站Yahoo!
巨大的商業利益,涌現了許多像Akamai一樣的CDN服務商,所有人都以為CDN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不曾想21世紀初互聯網的泡沫破滅,大批門戶網站關停,CDN服務商驟減,CDN發展幾乎停滯。
2005年后,XDSL逐漸取代電話撥號,成為新的上網方式,帶寬網絡逐漸普及被提高到Mbps級別,加之網絡基礎設施能力提升、互聯網行業的復蘇,CDN行業才再度回到各大企業的視野。
如今,直播行業的爆發和5G的大規模落地,互聯網企業對CDN的需求不斷增加。但在我國,CDN市場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國內移動互聯網多產業的發展,CDN行業將會大規模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