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程序員們,他們現在正在做什么?
IT行業從起始到發展,至今已有快20個年頭,早些年的從業者如今也已經快摸到了”不惑“之年的門檻。但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在開發崗位上發揮著屬于自己的光和熱。
相比于國外對IT行業的年齡包容度而言,在國內要求就嚴苛的多,“35歲就會被淘汰”成為了程序員口中廣為流傳的梗。
有人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
有人說:IT行業加班那么多,年齡大了怎么吃得消
還有人說:人到中年,必被裁員
.....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程序員的工作,可以干一輩子嗎?
01
阻礙前行的障礙是焦慮

在知乎“程序員的工作只能做到35歲嗎”這個問題下,小編統計了一下大家的回答,對于是否能夠長久做下去這個問題,贊成與反對的人數比例是7:3。
反對的人大部分給出的理由是:互聯網發展太快,害怕隨著年紀增大,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跟不上技術的發展速度,被公司淘汰。
在行業焦慮榜中,IT行業占領了第一的位置,在內卷逐漸嚴重的今天,入行即焦慮,更是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
在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販賣焦慮”成為不少人的生存手段,不少營銷企業,他們今天發一篇“30還在基層,你沒救了。”明天又說“25歲年薪100W,他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說,小時候我們只需要與與一兩個“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長大后,我們需要面對的是所有“別人家的孩子”,信息化時代將所有的成功案例都堆積在你的面前。
小編采訪了不少的程序員,發現不少才正處于20出頭的年紀,他們便開始擔憂30歲之后可能會失業的事情。
小王今年剛25歲,碩士畢業于某211計算機專業,如今正在華為工作,照理來說,他的前半生是無數人想要的“教科書模板”,但與他交談過后,才發現,焦慮感正充斥著他的生活。
同事們都既優秀又努力,一不留神就被淘汰了。工作強度又很大,每天加班回家還需要看技術貼,生怕趕不上技術更新的節奏。
“其實最擔心的還是30歲之后,會不會被公司淘汰。”在談論起未來時,這個年輕人臉上露出一絲擔憂。
“先升上管理層吧”
面對是否能做這個行業一輩子,他在思考再三后,留下了這么一句話。
很多人認為IT行業不能做一輩子的理由在于“IT行業發展這么快,我跟不上怎么辦?”、”聽別人說35歲之前爬不上管理層就...”,大部分的原因都來源于“猜測”。很多時候,我們焦慮的來源都在于不可改變的過去和不可掌控的未來。而也是這份焦慮讓我們否定了工作的發展前景。
02
想不想主要還是看自身
大多數表示贊成的知乎網友們,其中不少人發表了這個看法:想不想主要還是看自身。
不少業內從業多年的大牛都表示:程序員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職業。這句話表示了IT工作相對穩定,對年齡沒有限制,隨著項目經驗的不斷增加和對行業背景的深入了解,會越老越吃香。
所以在行業前景方面,是否能做一輩子這點不用擔心。而對于大多數人都擔憂的年齡這一點,小編采訪了公司里入行已10多年的馬老師。在馬老師看來,團隊里經驗豐富的老程序員對于項目的進展效率影響很大
“有時新人做不出的東西,老人看一眼就懂了。”所以在招聘團隊成員時,他并不覺得年齡是一個很大的限制,技術水平怎么樣才是衡量是否錄用的關鍵。
談到自己未來,剛到35歲的馬老師說:比起人為的被淘汰,他更擔心在未來的某一天會被AI取代了。
03
能否成為終身職業,主要看發展
我們不得不承認,當前很多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團隊平均年齡都很年輕,如果想要把IT行業作為終身職業的從業者,危機感是會比傳統行業來的更強烈一些,在許多team leader眼里,程序員作為終身行業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只是作為純開發崗作為長遠的職業發展方向就并不合適。
無論選擇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程序員都應該對自身進行整體規劃,達到一定階段,才能不被淘汰。
1)技術路線
開發→高級開發→部門專家→架構師
技術類上,是有兩個方向:架構師和技術專家
架構師需要做到的就是“廣度”,因為他的本質工作是負責技術的整體和架構,對業務和經驗的要求都很高,甚至需要做到“我吃的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的程度才能夠勝任。在技術上,也要求能夠廣泛涉獵,掌握的知識越多,在完成工作時才能越游刃有余。
而技術專家則側重于“專”上,,就是在某個領域能夠深入,能夠熟悉其背后運行原理。不同的領域都會存在專家,例如:JAVA專家、前端專家、圖像算法專家、linux內核專家等等。專家相對架構師,更加專注,并不會考慮太多整體方案。
但如果你到了35還沒有與這兩個崗位相近,那被淘汰的幾率是80%,畢竟那時的體力和學習能力與年輕人相比,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所以,無論想要成為架構師還是技術專家,首先我們要記住的是,不能停止學習。
2)管理路線
開發→經理→總監→高級總監→副總裁→CTO/CEO
從技術往管理層轉型,最大的要求就是溝通和協調能力,這也是管理層所必備的條件,只有在團隊得到認可的時候,才是個人才能得到的認可。并且這個管理并不全是最人的管理,還有對項目質量的管理。
想要對質量有所把控,就需要有出色技術(業務知識)能力,技術管理需要在業務上有較深的理解,在技術上能夠根據技術發展趨勢,進行技術規劃。在產品上能夠極強的洞察力,進行產品規劃。在團隊加上能夠規劃團隊建設、組織結構等等,所以這是綜合素質的要求。
業務知識全面才能使你在運行項目時,能夠指定最合適的策略,選擇最優的方法和工具,最終達到效率和效果雙佳的結果。
所以想必起技術路線而言,管理路線多了溝通和協調能力的要求,畢竟一個團隊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管理層面,當然這和本身的性格也有一定關系,小伙伴也可以從這作為出發點,看看自己更適合走哪個路線。
04
寫在最后
隨著年紀的增長,你會發現新人要做一天的活,你兩個小時就能搞定。
年齡較大的程序員確實沒有年輕人好找工作,因為,底層崗位永遠是最多的,金字塔越往上,崗位越少。
所以對于那些將程序員當作終身職業看待的人們,無論選擇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是硬道理。小編見過無數40+的程序員們,擔心年齡沒有任何意義,寫代碼牛了,在IT行業永遠不會失業。
所以,如果你做好了決定,就保持前進的腳步,找到能體現自身價值的方向,堅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