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處理視頻時有沒有這樣的煩惱,尤其是一些剛入門的小白,同一個視頻同樣的分辨率但導出來的體積不一樣?體積過大不好傳輸只能壓縮一下,壓縮完了之后,又發現視頻變得非常模糊,這樣左右為難。
有時我們自己在電腦或手機上看很清晰,但上傳到視頻平臺就會變得模糊,背后的邏輯都是一致的。要想解決上面的問題,就要知道影響視頻文件大小和清晰度的因素有哪些?把這些搞清楚了,我們就能達到視頻清晰體積又小的效果。
首先編碼率和比特率直接與文件體積有關,而且編碼率與編碼格式是否能合適匹配,直接影響視頻文件的清晰度。完整的視頻文件是由音頻流與視頻流2個部分組成的,音頻和視頻分別使用的是不同的編碼率,因此一個視頻文件的最終技術大小的編碼率是音頻編碼率+視頻編碼率。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音視頻編碼格式。比如我們最熟悉的視頻編碼格式是H.264,音頻格式是MP3。視頻編碼的主要任務是縮小文件的存儲空間,因為不進行壓縮視頻體量會非常龐大,1G容量的存儲器也只能存儲不到10秒的視頻圖像。
其次就是我們最常提起的分辨率,通俗來講分辨率就是圖像的高、寬像素值,如果像素值越高,顯示屏能夠以越高的密度顯示圖像,畫面就越清晰,不過視頻的體積也會越大。而且我們現在由于顯示器都是按照16:9來設計的,所以我們做視頻一般都是按照16:9的比例來做。

根據分辨率碼率越高,畫面越清晰,視頻大小也越大的原則,我們基本就能判斷出我們該如何設置了。如果我們經常需要高清壓縮視頻體積,可以試試EV視頻轉換器,不僅方便高效而且還有無損合并、分割視頻、批量添加水印、視頻片段轉GIF動圖等多個功能。

最后還有一個常見的誤區,我們總認為視頻格式會極大的影響視頻體積。其實所謂的視頻格式也叫封裝格式。說白了就是一個外殼,里面包含著已經編碼壓縮好的視頻和音頻。不同封裝格式對文件大小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不同的格式只是為了適應不同的播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