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消息,曹光植的辯護律師周五發表聲明,稱特斯拉已同曹光植達成和解協議。經過長達兩年的調查,關于特斯拉指控曹光植竊取了該公司自動駕駛儀的機密,然后跳槽到了中國新創企業小鵬汽車的這一“質疑”,最終并沒有從這場訴訟中獲取任何證據。
關于此次案件,法律上美國的這次和解是“dismissal with prejudice”,也就是說這次是實質性和解而不是程序性和解。今后,特斯拉也無法根據同一訴由再次起訴曹光植。而無論是和解協議還是曹光植的聲明都已證明了,曹光植并沒有向小鵬汽車提供任何自動駕駛源代碼,特斯拉也沒有從中找到任何證據。曹光植本人也透過聲明真誠表達了對小鵬汽車被無端牽扯進此案的內疚和抱歉。
而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已然成為了市場的新寵,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等都已加入了這場顛覆汽車制造與交通出行的新技術革命,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小鵬汽車作為中國新勢力造車品牌第一梯隊的智能汽車設計及生產廠商,憑著智能優勢實現產品差異化突圍,汽車銷量持續攀升,產品線日益完善,并不斷加大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投入。
雖然小鵬汽車和特斯拉均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但兩者間的發展路徑是截然不同。在泊車方面,小鵬汽車保留了泊車環視攝像頭,給予超聲波雷達和視覺融合來進行泊車識別,但特斯拉并沒有配置環視攝像頭;在冗余環節上,小鵬保留了供應商的冗余L2方案,全車有兩套相對獨立的傳感器和控制系統,而特斯拉則沒有冗余方案。與此同時,在處理器環節,小鵬汽車采用的是英偉達和英飛凌的雙處理器,分別負責來自XPILOT和博世的傳感器的感知處理,互為冗余。特斯拉則是采用自研的FSD處理器,實現對Autopilot的感知處理;從全局定位來看,小鵬汽車走的是高精度地圖+IMU融合方案來實現1米以內的全局定位,特斯拉則沒有采用高精度地圖。
在此次事情上,雖然案件對小鵬汽車品牌、聲譽有一定影響,但小鵬汽車憑著全棧自研的過硬實力,依然保持著自身的發展節奏。
4月14日,案件結果公布之前不久,小鵬汽車全球首款量產激光雷達智能汽車小鵬P5如期發布,小鵬P5的出現無疑是對小鵬汽車在全棧自研實力上的有力見證,也反映出特斯拉和小鵬汽車兩者技術能力的差異性。正如小鵬汽車副總裁李鵬程所言:“兩年,一場沒有任何證據的指責以這樣方式結束,更像是個商業鬧劇。”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態勢,小鵬汽車也曾直言不怕硬碰硬,當然,得是正面那種。在越發復雜的市場形勢下,未來的中國汽車市場,更需要像小鵬汽車這樣的有底氣,有骨氣的企業,助力中國自主研發技術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