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是一臺電腦的核心,而目前筆記本市場基本被Intel(英特爾)的CPU壟斷。而Intel的CPU型號命名還算比較有規(guī)律。
以Intel Core i7-11800H為例:
Core是商品名,即我們常說的“酷睿”,英特爾比較有名的處理器還有奔騰、賽揚、至強、凌動等。
代數(shù)和等級要和產(chǎn)品名連起來看:11表示第11代酷睿處理器,每代處理器的架構(gòu)、性能、價格都會有所差異;等級用來劃定產(chǎn)品定位、定價,有i3/i5/i7/i9四類,對于同代同功耗的酷睿處理器來說,其性能和價位i9>i7>i5>i3。
后綴用來標識處理器特性。11代酷睿的后綴命名很亂,要特別講解一下。11代酷睿采用G+數(shù)字表示低壓處理器,拋棄了以往的后綴U。而H表示標壓處理器,標壓處理器的功耗更高,11代酷睿有H35/H45兩種標壓處理器,H35大家可以理解為低壓處理器的略微增強版(偽標壓),以往沒有這種型號;H45才是大家常說的移動端高性能(high performance)處理器。K表示不鎖倍頻,可以超頻。
具體型號很好理解,同代同功耗處理器代號型號數(shù)值越大性能越強,但強的比例與數(shù)值無直接關(guān)系。
最后一個產(chǎn)品線后綴,有Q(四核處理器)、K(開放超頻)兩種情況。而雙核、不可超頻的處理器沒有這個后綴,也是最常見的。
什么?看完了還是不明白怎么選?簡單來說,如果你在乎功耗(省電)的話,代際越新越省電。比如6代比4代更省電。而在同一代中,U比H省電,而H又比HQ/HK省電。
補充:
目前另一款比較常見的是銳龍?zhí)幚砥鳎敲次覀冊撊绾芜x擇呢,這里小編稍微總結(jié)了一下兩者:
對幾乎不碰或偶爾需要處理視頻的輕薄本用戶來說,推薦CPU性能更好、低功耗表現(xiàn)更亮眼且便宜的銳龍;
對于經(jīng)常有輕度視頻處理需求的輕薄本用戶,建議使用核顯性能更好的英特爾;
如果你想買高性能輕薄本(特別是程序員),只要在銳龍上編譯不會出錯,那就大膽買銳龍;
游戲黨首先要看喜歡玩的游戲是否偏向英特爾或銳龍,如果沒明顯偏向,根據(jù)預(yù)算和供貨量來買吧,這年頭游戲本太難搶了。
想買全能本/創(chuàng)意者本的用戶,建議買英特爾,很多圖像/視頻處理軟件對英特爾優(yōu)化更好;
多數(shù)物理/數(shù)學(xué)軟件,對英特爾優(yōu)化更好,但不絕對,建議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