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家里走光纖并不是什么高端操作,只是很多數碼愛好者覺得高端而已。這件事并不是很困難。
只不過這里有一些小的誤區,需要和大家講一下。
光纖并不是說你家寬帶的入戶光纖,前幾天有個粉絲回復說家里已經布置FC光纖了。這就有點讓人嚇一跳了。后來再問問說是螺絲接頭的特穩定,原來是FC頭啊,粉絲還問iN“你以為呢?”,只好作答“我覺得也是這種東西……”
一般寬帶入戶的時候會給大家一個SC大方口的接口,在SC接口下接入SC-SC單模尾纖,這樣家里的光貓和尾纖連接就算是光纖接入了。
光纖接入后只是你家里的貓有光纖接口,這件事已經很普遍了,沒啥可說的。如果你要讓家里的其他設備,例如臺式機、交換機接入光纖,那么大概率的會使用LC小方口光纖配合光模塊來接駁。
一般的情況下也就是這種接入方法:
只要家里有兼容SFP光模塊的設備,接入這種光纖也是超級無敵簡單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至于光模塊你可以想象成網線的水晶頭,只不過這是一種有源設備比水晶頭復雜一點點而已。
不過咱們今天首先要說的是光纖,其他回頭有時間再講。
首先,光纖和網線一樣都是非常怕彎折的,所以布置光纖的一個很重要的要點在于你的設備光纖接口一定要留出來足夠大的空間,以免光纖被彎折。
很多人在家里的臺式機由于在意空間問題,會喜歡把臺式機的尾部推得盡量靠墻,這樣做就很不好,一來影響機器散熱,而來你如果在裝光纖網卡的時候光纖很容易被折彎,導致速度降低。
其次,咱們得聊聊所謂的隱形光纖。
目前為止最坑爹(沒有之一)的通訊線材就是隱形光纖。
在這個市場上廠商為了迎合消費者的想法,已經把隱形光纖做得越來越細了。如果只是平行鋪設沒有太大問題,但是一旦遇到轉角、磕碰、甚至設備的拉扯這種極細的光纖很容易出現斷裂現象。所以在現階段,大家還是默默地把隱形光纖從購物車里刪除吧,這玩意除了坑爹之外并無太大實際意義。所以別太為了美觀,讓網絡在一個不確定的狀態下掙扎。
好了說具體的怎么做:
寬帶的入戶光纖,可以讓裝寬帶的時候把皮纖給足,“足”到這跟入戶光纖足以到達你的房間中任何的位置。例如iN這邊,入戶光纖本來是到弱電箱內的。由于網絡布置機柜是放在廚房的,在通光纖的時候特地讓師傅換了根更長的,一直延長到了廚房的設備間位置上。
不僅僅如此,還要留出足夠的余量在后期繼續做冷接或者接法蘭。
到了設備上,就要選擇最短、最少接頭數量的方式,一般的情況下光纖從法蘭出來后,都會選擇極短的光纖跳線進入設備。
這里就用到了30cm的光纖尾纖:
到設備上接入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再配合理線架,既保證了光纖距離短又能保護光纖不被碰撞彎折。
同時這里還有一個過彎的技巧,接光纖的時候盡量不要使用設備接口正上方理線架出口,錯開幾個位置,光纖的空間將更舒適一些。
到各個不同房間設備部分的光纖建議使用成品光纖跳線。這個東西比網線還便宜,唯一的要求就是你要精確的測量所需要的光纖長度,然后依據測量的長度購買合適范圍的光纖跳線。
在布置光纖跳線的時候遵循著有橋架用橋架,沒橋架用線槽,沒線槽用線管的原則,實在都沒有的情況下,就不太建議鋪光纖了。
如果你選擇了明裝光纖,就又掉進隱形光纖一樣的陷阱內了。尤其是雙LC接頭的光纖跳線,你可以相信iN,你很難把雙街頭的LC光纖在墻面上用幾個釘子釘的既漂亮又不影響通訊。
當你選擇購買成品光纖跳線的時候,你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成品光纖的長度并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長度,那么你就可以往長處購買,比你的需求多3-5米的光纖都是可以支持的。
一般的情況下在家里布置光纖的“高端”玩家也都或多或少的有這么一個機柜了。光纖布置的另一個原則就是盡量別直接進入到機柜的設備中。
iN親眼看到過最恐怖的光纖接入是這樣的:
所以說,直接進入設備就有那么點不地道的意思了。
你如果有機柜,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機柜內增加一個儲纖箱。
一般家用1U高度的小箱子就足夠了,這種箱子大約能儲存48根光纖,家里用也綽綽有余了。
光纖可以從一端進入儲纖箱
在儲纖箱內將過長的光纖纏繞在線纜軸上:
推入線軸,讓合適長度的光纖從儲纖箱的另一端伸出:
這樣你機柜里面最難整理的光纖也就整理完畢了。
再配合理線架進設備就完全OK了。
所以說,在家布置光纖并不是一根光纖跳線一頭連接到交換機、另一頭連接到電腦,在光纖的路徑上有太多的文章是可以做的。如果你真的打算做光纖布線,可以參考餐卡,別光只買一根光纜兩個光模塊,該買的小附件也得一起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