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全職寫作第6年的依伊。
今天,咱們講的話題是:想下班后做自媒體,卻不知道寫什么?那就試試抄書寫作變現。
我特別鼓勵大家抄書寫作變現,之前在文章《學會抄書寫作,《我8天收益1400多元,方法簡單、適合零基礎小白》中就分享過從選書——抄書——成文的過程。
這些方法,是我自己實操過的。
對于喜歡讀書的我來說,最初目的并不是賺錢,只是為了紙質書自由,但是能實現紙質書自由的同時,也能賺一份額外的收益,不是很香么?
所謂抄書變現,就是在讀書后,把思考和感受寫出來,是短書評。
可以分為3步走,讀書時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標注出來,然后自己讀書的感受也寫出來,如果你還想有一份收益,那么就按照爆款短書評的模板,進行一個寫作加工。
今天,我從實戰的角度,把整個過程再演示給你。
如果,你想讀書的同時,也想有一份收益,就接著往下看。
1、選書,以變現為目的
我經常說,寫作的價值不止于變現,但如果要變現,就要以變現為目的來選書。
比如,我們讀一本專業書,能讓我們學到知識,但就寫作而言,這樣枯燥的知識注定受眾有限。
反之,名人故事在頭條很受歡迎,如果你看名人自傳,就能有很多名人的故事素材。
比如,我讀《沈從文傳》寫的爆款內容,掛上《沈從文傳》的鏈接,收益了500多。
我寫過很多關于曹德旺的爆款微頭條,素材來源幾乎是他的自傳《心若菩提》,這本書就是非常好的書。
總而言之,我們在書籍的選擇上要目的性強一些,以故事為導向,以下的5類書籍可以重點關注:
選完書后,閱讀時先看目錄和1-2章內容,看書里的內容是否適合創作。
記住一點:寫微頭條最好是寫故事!這樣明確目標之后就很好篩選了。
很多名人或者明星喜歡出自傳,但寫的內容如果是心靈雞湯,就沒必要看了,我們要去看里面是不是有精彩的故事,他們親身經歷了什么難忘的、精彩的故事,這是我們需要的。
《故事經濟學》對故事做了定義:一系列由沖突驅動的動態遞進事件。
這里的沖突是廣義的:
兩個人的言語、觀點甚至是肢體沖突,外界反常事件與我們認知的沖突,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沖突,群體與群體之間的觀念利益沖突、男女情感沖突等。
如:打架、爭吵、離婚、戰斗、反常等,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
推薦免費的電子書平臺:微信讀書、鳩摩搜書、我的小書屋等。
2、快速閱讀,及時標注思考
看書時候要時刻留意思考有沒有精彩的、有趣的、適合創作的故事。
選擇素材的方面,也得選擇有爆點的素材來創作,這需要我們學習哪一類的情節能成為爆款。
素材是否具備爆點?我們問自己幾個問題:
故事是否反常? 故事是否有很大的反轉? 故事是否突破原有認知? 故事是否很奇葩一般人不會經歷? 故事是否一波三折能勾起探知結果的欲望?
比如我今天舉例的素材,選的是曹德旺幫助朋友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他收到了一封來自朋友的親筆信,信中得知朋友已經病入膏肓,希望再見一見曹德旺。
這里有懸念:寫信的是誰?和曹德旺什么交情?他怎么了?曹德旺有去見他嗎?等等。
專欄同學就是靠讀這本曹德旺的自傳《心若菩提》,寫了一篇爆文,收益了100+。
如圖所示
那么這個素材就是一個不錯的素材,適合用于創作。假如是發生在名人身上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反常和反轉的,那也沒有必要寫了。
注意,看到后就要標注。
而且要立刻寫作,不是看完了整本書后再寫作。
以微信讀書為例,我們可以及時標記,及時記錄下感受。
3、用爆款理論創作
在確認素材之后,就是去創作了,將我們看到的故事用微頭條的爆款創作理論寫出來,形成一篇微頭條并發布。
什么是爆款理論?我結合專欄同學的案例,用12個字給大家講清楚。
1、爆點前置
也就是說我們將素材中最反常最有懸念最具沖突的掉總結放在開頭的80-90個字之間,做到開頭就給讀者視覺沖突,吸引讀者點擊閱讀。
2、整理故事邏輯
以曹德旺和王以晃這個故事來說,是沒有介紹王以晃是誰的,王以晃是早期幫助過曹德旺的人,他們的相識在之前的章節里面就做過說明了。
而我們寫的時候,得把故事邏輯理清楚了。
王以晃是誰,對曹德旺來說有什么意義,然后曹德旺收到信以后怎么去找王以晃的,看到王以晃時是怎么樣的,又發生了什么等等,這是我們要交代給讀者的。
這個圖是學員從讀書到成文的前后對比圖,我們能看出來,引用是需要把前后相關的故事情節梳理出來。
然后作為一個整體,放在書評的前半部分。
3、加減乘除
加減乘除是書評稿必不可少的一步,完全照著書去抄肯定是不行的,我們只是以書稿中的故事來創作。
書中的情節只是素材,充分的掌握素材是寫作的第一步。
而對素材進行寫作的時候,其實就是加減乘除4步。
加是增加一些必要的環節和故事,比如前面提到的人物背景介紹,或者增加一些其他的故事內容來使故事更豐富。
減是減掉故事當中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比如啰嗦的場景、對話、旁白等等,微頭條篇幅不長,我們得故事要盡可能的緊湊,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
乘是加上我們的觀點。我們通過故事想給讀者帶來什么樣的啟發?想通過故事表達我們什么樣的想法?這就是我們的觀點。
除是改變故事的結構,為了故事更順暢,為了我們的微頭條更具有閱讀的趣味性,我們可能需要在原文的基礎上去做一些必要的調整。
我們可以結合這幾張圖,來理解這4步法,進而自己去實操。
做完以上的步驟,一篇內容基本上也就成型了。
很多人愁素材,其實書上到處都是素材,我們缺少的可能并不是素材,而是爆款寫作的方法。
當然,我們寫作過程中,還有很多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比如,我總結抄書經驗方法做的專欄:
第3節,歸納了10個免費的電子書平臺。
第4節,從高效寫作軟件應用到爆款寫作竅門,讓你5倍提高寫作變現力。
第5-10節,分別從一類圖書開始講解,結合實戰案例來一一分析,如何靠讀書實現紙質書自由,賺取不錯的收益。
還是開頭的那句話,如果你想邊讀書,邊有一份不錯的收益,那就趕緊行動起來。
我總結的是自己抄書經驗,包括我踩過的坑犯過的錯,以及一些寫作上拿來就能用的方法,放在下方的專欄了,對讀書變現、抄書變現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點擊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