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微信號:)海南】5月25日報道(文/林美余)
2015年,08級信息工程學院的谷兵兵決定留在母校海南職業科技大學任教;同年,他聯合同院09、10級的兩位學弟,創立了海南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他擅長于上層軟件制作,團隊成員則承擔底層軟件的編寫、硬件電路圖紙設計以及硬件調試。
五年間,云智聯提供的物聯網系統集成服務逐漸細分到智能家居、醫療器械、電力和農業領域;谷兵兵任教的應用電子專業,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創新創業等競賽上獲得名次,畢業后也在電子研發、設備維修、醫療器械管理、通訊服務等多領域扎根。
物聯網入局困難多?
形容物聯網,有人用了4G、5G寬帶,有人用了NB-IoT,這其中的差距,在于使用場景的實際需要。
有的人呼喊著更高更快的網速,流暢愉快的使用體驗與這點流量成本不能比;但對于水表這種低能耗的設備,數據每天采集一次,寬帶傳播1秒鐘消耗的流量都夠水表設備用10年,這時候的NB-IoT擁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NB-IoT也被稱為窄帶物聯網,是IoT領域一種更加精細化的新興技術,主要是為低功耗設備構建蜂窩網絡,運作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極大降低產業物聯網中“物”與“物”相互交流的成本。2015年NB-IoT首次被提出,邊注冊公司營業執照邊和柜臺工作人員解釋什么是物聯網的經歷讓谷兵兵至今記憶猶新,他說道,就像20世紀初很多人會疑惑什么是互聯網,當初物聯網還是個新概念。
新到什么程度?他向獵云網說道,公司早期技術和硬件設備輸出對象以國家電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口水務集團等企事業為主,獲客渠道更多是依靠學校資源和客戶口碑,若靠公司自己去尋找客戶,需要做足產品技術、行業資源、市場競爭、產業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背書,不僅要介紹公司、行業,還要多加介紹窄帶物聯網的概念,初創企業難以長時間承受獲客周期長、花銷成本大的壓力。
除了市場化運作有所保守外,企業短期內還無法解決品牌、資金、行業標準、上下游資源整合等問題。例如從事研發設計的公司雖在技術上具有一定優勢,但缺乏品牌建設和客戶資源積累的意識;資金緊張下的營銷削減也進一步弱化了公司在上下游行業中的影響力,行業合作蓄水池不夠,難以滿足應用端客戶對設備鋪設后的數據采集管理以及安全服務需求,同時資源越少也意味著成本更高。
以產品和人才定制占據本地市場優勢
2017年6月15日,工信部正式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要求推廣NB-IoT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逐步形成規模應用體系。一個月后,海南電信建成海南第一張全網覆蓋的基于蜂窩窄帶的NB-IoT網絡,開啟海南NB-IoT正式商用歷程。
三年摸索后,海南NB-IoT的發展“老底”也逐漸被本地企業摸透:一是通信基礎設施雖有一定規模,但具體行業領域應用還遠遠不夠,反而有時候是應用需求推動了基站建設;二是海南本地NB-IoT服務企業數量較少,大多數企業技術還需要成熟發展空間,一些大型企事業單位的訂單更多是依靠省外企業完成。
在谷兵兵看來,對于從事物聯網的中小甚至是初創企業來說,定制化產品能夠符合客戶的使用要求和復購需求,減少售后反復溝通帶來的時間和信任成本;且定制過程也促進技術研發迭代,同時建立起初步的行業標準基礎,使得企業在市場試錯和生產成本上降低發展風險,能夠在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
云智聯的定制化不再滿足于根據客戶需求設計電路板和編寫程序,而是在此基礎上增加小批量生產測試和半個月周期的修改服務,生產一個月,服務一全年。五年的行業深耕中,公司完成近兩萬行的代碼編寫,擁有物聯網研發技術的產權專利;2016年鋪設百臺設備進行區域農作物種植的研究,在數據收集、傳輸以及云服務方面也摸索一套可行性服務模式。

一旦技術和信任基礎牢固,似乎盈利也容易許多。目前,云智聯的盈利包括以研發設計為主的技術輸出和以軟硬件為主的產品服務,去年盈收達到3、400萬元,但與創業第一年就已實現百萬營收的相比,未來公司在產品服務創新和市場化發展上依舊存在很多的努力空間。
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十人的初創團隊中就有兩個成員曾是他的學生,是在大學時就一路跟隨著公司的創業項目實踐過來的,入職時面試實習都直接省略了。谷兵兵不僅僅是一個創業者,更是一位大學老師。他總是善于分享自己的創業實戰,他說創業問題一抓一大把,哪個不比書上的問題更難;課下他會帶領學生參加各種電子設計比賽,讓他們參與創業項目的操作等等,他對學生的教學培養,像是為公司項目和行業人才發展量身定制的。
他很喜歡這種創業+教學的產學研工作方式。核心團隊成員能夠及時無縫對接他的工作,高效溝通增加團隊凝聚力;學校能夠給予他足夠大的辦公場地,來存放他多得放不下的證書獎杯;學生也能夠理解他說的每個技術原理和實踐操作。若不是主動問,他也很少說起自己因為超強的理科數字基礎連續兩年獲得省級狀元的事,說得最多的反而是周末隔三差五被學生邀請喝茶釣魚的生活事。
5G推動下的行業發展:道阻且長
根據網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底,國內三大運營商NB-IoT連接數已突破1億,今年有望增至3.5億,而LPWA技術連接總數超過10億,IDC 預測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將超過1.7 萬億美元的營收。
在物聯網界,人們總是喜歡用“曖昧”關系形容NB-IoT與5G,前者是后者商用的價值基礎,后者前者是價值體現,相互相依。
2019年7月,3GPP 正式向 ITU-R(國際電信聯盟)提交 5G 候選技術標準提案,NB-IoT技術被正式納入5G 候選技術集合,為其在5G應用鋪平道路。2020年5月,工信部要求建立NB-IoT、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以NB-IoT滿足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以4GLTE-Cat1滿足中等速率物聯需求和話音需求,以5G技術滿足更高速率、低時延聯網需求。
以行業角度,目前行業存在兩種分化格局:一是 以LoRa、SigFox 為代表的企業,擁有獨立網絡運營能力以及產業供應鏈較為完善,在競爭中優勢更加明顯;二是除此外的NB-IoT和eMTC技術,需經過運營商授權的 GSM和 LTE 頻段,在不重新布建網絡的基礎上就能使用現有的 4G 基站和相關設備,能夠滿足低能耗設備的不限次數的實時信息采集和傳輸需求,兩者各有多長。
以企業角度,華為在物聯網5G、IOT這塊的能力氣質拿捏得死死的。隨著華為5G手機、5G CPE以及5G隨行WiFi的發布,5G連接已從個人,到家庭,到出行逐漸展開;之后華為將5G發力工業物聯網,面向工業領域發布全球首款商用5G工業模組,具備多項全球領先特性,能夠快速把華為5G覆蓋到各行各業,是當之無愧的行業大佬。
對海南來說,引入和合作龍頭企業有利于推動行業標準及產業環境發展,構建良好的合作生態。網上報道顯示,華為曾在海南博鰲打造國內首個智能網聯和智能駕駛示范區、成功完成5G遠程人體手術、發布了城管智能體解決方案,智能技術在海南城市治理、產業發展、民生服務等方面均有落地。去年6月,華為在海南陵水縣成立海南物聯網創新中心,致力于孵化培育本地物聯網產業生態,驅動當地高技術產業轉型升級。
政府文件政策給它鋪路,三大運營商拼命推動它的商用落地,設備商們也不遺余力地對它進行宣傳造勢,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物聯網領域應用。2020年隨著5G物聯網及新基建的布局加速,作為萬物互聯網絡的一個重要分支,NB-IoT正迎來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雖然5G很好,但谷兵兵目前還是想先鋪設4G。
他向獵云網解釋道,NB經過幾年發展雖標準技術趨于成熟,模組芯片及通信運營成本逐漸下降,但設備鋪設覆蓋范圍和價格成本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舉個例子,一個2G基站的覆蓋范圍大概有三四公里,4G一公里,而5G基站只有三百米左右,基站建設規模越大,則接入5G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現在4G基站都建設不夠,哪有更多資金建5G基站呢?
第二原因就是與細分領域的結合應用。工業制造、自動駕駛、倉儲物流、智慧城市等城市生活領域首批獲得進入5G的“門票權”,但相對于農村通訊、農業電力等產業,其使用人數和范圍基數較大,2G/3G/4G仍然是主流數據通道。
NB-IoT想乘5G基建的發展之風,還需要自身做好準備,工信部在推進物聯網全面發展的政策文件中也指明了發展方向:第一是擴大應用領域服務范圍,圍繞產業數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大方向推動移動物聯網創新發展,按需增建設NB-IoT基站;二是夯實物聯網基礎安全,制定物聯網卡、終端、網關等重點環節的分級分類安全管理系列標準,做好網絡運維、監測和優化等工作;三是加強物聯網標準和技術研究,鼓勵企業、研究機構加大對移動物聯網終端可信認證技術、區塊鏈溯源等安全技術手段的研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