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從事跨境電商,做亞馬遜的賣家,你遇到哪些坑呢?除了哪些自己認知范圍內不知道的虧。還吃過那些虧,什么叫認知范圍內不知道的呢,這里指的是:有些平臺規則,因為自己不熟悉,是因為自己知識范疇有限,或者說入行比較晚,吃了虧,這里舉例給大家:
- 注冊賬號的時候存在關聯,導致賬號關閉。
- 對產品的專利,知識產權存在不足,導致上架涉及到侵權被舉報。
- 對物流時效的不熟悉,導致買家退款退貨的。

來源于網絡
除了這些,肯定還有很多坑等著賣家,隨著運營的積累,慢慢的可以規避一些。這些是自身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坑是完全不是自己掌控的!就是今天我要說的。
做亞馬遜都知道,流量很重要,都想著搶占購物車,搶占首頁的流量,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運營的動作,都是圍繞著這個來展開的,比如做ppc廣告,比如做review。但是這些雖然做了還是沒有什么成效,你知道為何嗎?可能是來源于你同行的干預!
- 我們花錢做了站內的廣告,發現廣告的錢花出去了,但是沒見轉化率變好,廣告費卻越來越多,你開始在找原因,是不是因為出價太高,或者關鍵詞沒有選對,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你的廣告點擊不是來自買家,而是來自你的同行,就好比國內的百度一樣,哪些首頁的廣告其實很貴的,很多同行就去惡意點擊,有的關鍵詞點一下可能就要好幾十快,然后更換不同的ip去模擬點擊,這樣一天好幾百塊就沒有了,然后一點效果沒有,這種做法在亞馬遜是有發生的,所以賣家在廣告上投入,如果也有類似現象發生,一定要注意了,是不是有同行在作怪。
- 除了廣告以外,還有就是惡意搜索,模擬買家在前端去搜索產品,然后瀏覽就跳轉,雖然沒有成交,但是對于一個listing來說,其實不好的,機器是判定你的產品不受買家歡迎,就不會給予更多的流量給你,所以那些做測評的,為何要在搜索和瀏覽后,要在page頁面停留個時間,認為這是一個正常的購物。對你的產品感興趣。如果你的頁面,被別人操作了100次,結果轉化一個沒有,那么機器的判斷原則是:就是這個產品不受歡迎,這叫給同行導入無效流量降低權重!
當然做亞馬遜還有很多坑在等著大家,歡迎一起交流學習,關注我了解更多跨境電商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