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粉絲問阿里云和華為云的部署區別是啥,其實阿祥沒有搭建過阿里云,具體用啥工具部署,部署的步驟和具體方法并不知道(ps:后續如果能找到類似資料,阿祥會給大家分享),所以我這次先從架構分析一下他們,在腦海里建立一個大概的云框架。
其實現在市面上通過虛擬化實現的云計算,大概框架都差不多。底層的服務器集群,上層部署一層虛擬化層,然后將各個集群資源納管分配的管理層,結構如下:

接下來就可以根據這個架構進行各廠商的對比了,根據模塊劃分,阿里云:

從圖中可以看到,后羿”模塊負責計算和網絡的虛擬化,而“盤古”模塊負責存儲虛擬化,“神農”負責的是監控,安全是“鐘馗”。“夸父”“女媧”“伏羲”這三個是支持虛擬化的更底層的服務,分別負責分布式模塊通訊、分布式協同(消息隊列、一致性管理)、分布式調度(多線程資源和任務管理)
OpenStack(華為使用的架構):

然后再看看各模塊堆在一起的邏輯架構圖,阿里云:

橙色部分為飛天云內核,橙色中心最底層“3+1”個模塊是核心中的核心,其中的“3”指夸父、伏羲、女媧,負責解決分布式計算的核心問題—多機多線程下進程調用、資源調度、數據一致問題;剩下的“1”是安全,單獨拿出來設計。
這4個模塊之上承載分布式存儲(比較奇怪的是官方沒有提及計算和網絡虛擬化模塊“后羿”)。再之上是計算、網絡、存儲的虛擬化服務,已經到”Poratal”的層面了。右側神農負責分布式系統的狀態監控,左側天基負責分布式部署(這里倒是比較像負責計算和網絡虛擬化的地方)。
openstack:

最上面Horrizon算是portal層;其下Nova、Neutron、Cinder/Swift作為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模塊直接服務與虛擬機創建;之下Cellometer、Keystone 負責監視和提供安全服務。(ps:Heat是OpenStack給開發者們提供開發編排便利的,可以忽略)
今天的分享到這里,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后續信息系統集成vlog還會繼續分享一些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