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作者劉慈欣曾有一段著名評論:“人類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條對內,通往虛擬現實 ”。
此外,近日,蘋果CEO庫克在結束《時代周刊》的專訪時也表示,對于所謂的“元宇宙”概念,蘋果稱之為增強現實(AR)。
同時,庫克還強調了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遍布曾經意象不到的產品中,并且AR中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疊加,不僅不會分散人類對物理世界的注意力,甚至會加強彼此之間的關系與合作。
這兩者,虛擬現實(VR)——對真實的模仿,增強現實(AR)——對真實的注解和超越,正是將來元宇宙的核心所在。比如:元宇宙模擬的平行世界中,我們能身臨其境體驗到各種街景建筑等,這是“實物”。但需要導航的時候,眼前可能會直接出現指引方向的箭頭,智能導航,就是“虛擬效果”。實物+附加信息的虛實融合或許才是元宇宙的精髓。
實際上,這個面向未來的市場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科技大佬奉為下一代互聯網的門票。Roblox上市股票暴漲,市值達到476億美元;今年7月扎克伯格公開宣布要把Facebook在五年內轉型為一家元宇宙公司;近日,字節跳動收購虛擬現實社交產品pixsoul,開始元宇宙布局。
那么,它的樣子我們具體需要怎樣去描繪呢?
首先,要和現實世界平行,那么元宇宙必須長久、獨立存在,不受任何單獨一家公司的決策或者突然破產而影響。目前的元宇宙概念游戲,無非是虛擬現實+社交/購物,虛擬現實技術未來可以創造很多很好的應用,但只要它們仍然需要依附其它平臺而生,就可以被安裝也可以被卸載。長久獨立存在就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