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如下問題:
雖說文件和網都不是國人發明的,但也沒必要一定要按英文來啊。最底層的還是英文,就不能改成中文嗎?是我們沒技術嗎?還是懶得研究呢?好不容易出現一個中文編程,編出的程序卻被我們的軟件試別成病毒。
鍵盤換成中文應該容易吧?有誰做嗎?之前我問過,有人說,編一個系統很容易,難的是兼容。為什么蘋果的系統,有那么多國產軟件可以去適應它呢?是因為蘋果有錢嗎?為什么要這樣比呢?中文很重要嗎?重要的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
非得用英文作網址嗎?難道網的技術被英國壟斷了,全世界的網都歸它管嗎?
那么網址可以用中文嗎?
當然可以!可以把網址的大部分設置為中文,但復制的時候并無法正常顯示,而是會被轉碼。且看:
https://www.fuyeor.com/en-us/follow?form=zhihu
這是一個典型的網址(Url) ,其中:
- https://: 這是網站的協議,https 是使用了 SSL 證書的加密協議。這一部分不可能顯示為中文。
- www.fuyeor.com:這是網站的域名部分。這部分可以使用中文。
- en-us/follow:這是 網站的目錄部分。這部分可以使用中文。
- ?:這是查詢參數的標識符(界定符);而 ?后面是傳輸的參數。查詢字符串界定符是 URL中的保留字符,這一部分不可能使用中文。
- form:這是網站的參數,這部分可以使用中文。
- =:等于符號在 url 中表示賦值,將后面的值賦給前面的參數。等于號是 URL中的保留字符,這一部分不可能使用中文。
- zhihu:表示參數的值,這部分可以使用中文。
也就是說,除了協議、URL中的保留字符(例如 /、?、#、= 之類的符號)外。都可以使用其他的語言,包括中文。
中文域名
其中,中文域名叫做“IDN 國際化域名[1]”,中國擁有國別域名后綴如下:
- 中國大陸(China,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批準了.中國 / .中國 簡繁體2個),
- 中國香港(Hong Kong,ICANN 批準了.香港 1個),
- 中國臺灣(Taiwan,ICANN 批準了.臺灣 / .臺灣 簡繁體2個),
此外還具有一些公司申請的中文域名,例如 .手機、.公司、.網址 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IDN 國際化域名在實際使用中需要經過“Punycode 轉碼”,轉碼后的域名就由26個字母+10個數字,還有“-”組成。
因為操作系統的核心都是英文組成,DNS服務器的解析也是由英文代碼交換,所以DNS服務器上并不支持直接的中文域名解析,所有中文域名的解析都需要轉成punycode碼,然后由DNS解析punycode碼。其實所說和各種瀏覽器完美支持中文域名,只是瀏覽器軟件里面主動加入了中文域名自動轉碼,不需要原來的再次安裝中文域名轉碼控件來完成整個流程。
IDN 域名的Punycode轉碼是什么意思?
中文域名是什么?
中文目錄和參數
網址中當然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中文的目錄和參數、文件名,例如:

優點是簡明易懂,但缺點是復制后仍然需要經過轉碼,只不過這次不再是“Punycode 轉碼”,而是“Urlencode 轉碼[2]”。
例如“Urlencode 轉碼”這句話經過 Urlencode 就會變成這樣:
Urlencode%20%E8%BD%AC%E7%A0%81
Urlencode 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需要 Urlencode 處理?
如果這樣的網址:
https://知乎.網址/問題/網址可以用中文嗎?
實際上訪問起來是這樣的,包括復制網址出來也是這樣的:
https://xn--djqu72h.xn--ses554g/%E9%97%AE%E9%A2%98/%E7%BD%91%E5%9D%80%E5%8F%AF%E4%BB%A5%E7%94%A8%E4%B8%AD%E6%96%87%E5%90%97%EF%BC%9F
是不是比較難看?
參考
- ^國際化域名 英文全稱是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 ,英文簡稱 IDN,也叫多語種域名,是指非英語國家為推廣本國語言的域名系統的一個總稱。國際化域名最初是由Martin Dürst在1996年12月提出。1998年在Tan Tin Wee的指導下,Tan Juay Kwang和Leong Kok Yong將其付諸實施。經過許多討論和對比各種提案后,應用程序國際化域名(IDNA)被采用,并使用在許多頂級域名中。
- ^Urlencode 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需要 Urlencode 處理? https://docs.fuyeor.com/question/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