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人工智能、AR/VR、工業4.0、流媒體服務和5G等技術的推動下,全球邊緣數據中心市場在2022年價值827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每年增長18%。
為了滿足這一市場需求,網絡邊緣的主要參與者——傳統電信提供商、云服務提供商和數據中心托管提供商——在構建邊緣數據中心生態系統時面臨三大挑戰。
挑戰1:創建多接入邊緣框架
未來在于網絡邊緣數據中心,它將傳統的電信功能(網絡和控制)與區域、本地和多路訪問邊緣計算(MEC)數據中心的傳統數據中心功能(計算和存儲)相結合。
這種方法要求電信提供商改造他們的遺留基礎設施,從專有硬件到基于標準it服務器硬件的系統和基于開放標準的軟件。
它還需要電信公司、主機托管提供商和超大規模企業之間建立穩固的關系、聯盟和合作伙伴關系,以明確誰為這個新的復雜生態系統構建、擁有和管理這些融合邊緣數據中心。
挑戰2:滿足邊緣數據中心的獨特要求
就其本質而言,網絡邊緣數據中心存在于傳統企業數據中心、超大規模云數據中心或區域主托管設施的安全范圍之外。
邊緣數據中心需要位于數據所在的位置。這意味著它們需要位于工廠附近、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內、電信基站附近,并且需要完全由服務提供商管理。
在不久的將來,網絡邊緣數據中心將負責處理與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的數據,因此它們需要分布在覆蓋遠程高速公路系統的網狀配置中。
網絡邊緣數據中心將需要遠程監控和故障排除,以便在不停機或服務中斷的情況下支持任務關鍵型應用程序,因為它們通常沒有現場IT人員。這些數據中心還需要更高的機架密度,這可能需要液體冷卻。此外,他們將需要提高出入控制和網絡安全的安全水平。
挑戰3:最小化環境影響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廣泛的術語,可以包含各種指標,包括減少能源使用和水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妥善處理廢物。可持續發展還可以延伸到原材料的采購、高效的運營,甚至是土地管理和生物多樣性等問題。
由于分布式邊緣數據中心的規模縮小,人們可能很容易忽略其對環境的影響。但是,隨著監管機構、股東和客戶對可持續性的日益重視,分布式本地邊緣數據中心所有者和運營商需要報告邊緣位置的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