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光是穩住了陣腳還不行,世界還在變化之中。
變化來自技術的進步。5G和云VR。5G在2019年開始了商用元年,另外一個則是正在試點的千兆帶寬。兩者在業內被稱為“雙G”。在VR領域,5G構成了無線移動場景,千兆帶寬則構成了室內使用場景。簡單說,“雙G”的落地將會改變VR用戶體驗和終端成本的約束。云VR則是把VR頭顯的大部分功能放在云端,VR頭顯變得更輕,佩戴更舒適,實現更好的“沉浸式體驗”。

2017~2018年間,VR熱潮消退,HTC日子更加難過。
那個戴著笨拙頭顯的“VR1.0時代”已走到終點。
但2.0時代還遲遲未至,市場處于新舊交替中。汪叢青說,新技術將推動VR市場在未來一兩年以30~50%的速度增長。未來三年左右將迎來爆發期。HTC在這一領域已有相關硬件產品推出,并且已經有和運營商的合作,業務重點放在中國。HTC并不擔心Facebook和微軟未來會和HTC搶占中國市場。汪叢青認為,美國市場“80%的VR業務集中在游戲”,還需要四到五年才能拓展到其他行業領域,且美國廠商尚未嘗試進行生態構建。
“Oculus能做什么?玩游戲。它就這一個應用。它不做B2B,不做教育,也不投資企業級的創業公司。”汪叢青對Facebook的VR生態能力的評價有點不客氣。
不過,另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巨無霸,華為也在2019年再度登上了VR的戲臺子。
華為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VR產品,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當年說該產品“處于試水階段”。此話不假,華為接著沉默了兩年,中間沒有推出第二代產品,但把自家的VR內容開發平臺做起來了,同時內部還孵化了一系列輔助產品,為內容開發者提供開發便利。今年年底推出的Huawei VR眼鏡售價只有年初發布的Vive Focus Plus的一半多,重量是Focus Plus的三分之一。一斤重的頭顯,變成了166克重的眼鏡,只比谷歌眼鏡重46克。
當然,Huawei VR眼鏡與HTC Vive技術和市場路線不同,兩個產品不宜相比。華為的產品需要跟華為手機連接,顯然打算依靠自家的硬件生態來推廣VR產品。另外,華為在2019年1月發布了首款云VR連接服務協議。華為VR硬件的發展重點落在更加適合C端的VR眼鏡,以及云VR解決方案上。
在賽道上,華為與HTC也不相同。華為VR內容提供商,銀河威爾創始人胡珩向本文作者透露,華為未來重點落在社交和直播VR領域,并且有將兩者結合起來的意圖。舉例說,在直播體育賽事或者音樂會時,VR用戶會坐在一個虛擬包廂里,一邊看直播,一邊通過VR與看直播的朋友進行交流。
華為目前走的是C端路線,還影響不到HTC的B端。但是,它的入場給人的啟示是:你永遠不知道哪一頭大象會入場,也不知道它走的是什么道路。
汪叢青對此倒不感到焦慮。他認為,云VR還有兩三年才能實現市場化營銷;而華為VR走的直播賽道更是一個拿5G出來營銷的“噱頭”。“現在投入to C是在燒錢。”汪叢青說。這一市場還不明朗,HTC目前顯然不想在C端與各家硬杠。
即使將C端的競爭放在一邊,留給HTC布局B端,按照汪叢青的判斷,建立全面的生態和平臺的窗口時間還有兩三年。To B的業務開展要比To C天然慢得多,加上HTC這幾年的業務萎縮降低了它的技術和資本實力,一個完整的VR生態發展對它變得愈發關鍵。至于能不能盡快完成生態建設,迎接市場爆發,汪叢青這樣回答投中網:“我們的優勢是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