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作者:閆一,授權轉載發布。
“突突突”式對話,自帶喜感的東北口音,與孫子的“相愛相殺”,說出這幾個標簽的時候,大部分人就應該知道說的是@我是田姥姥 了。
一個樸素的農村老太太,憑借自己"碎嘴"和孫子的搞笑日常,從2019年11月至今一年半的時間,瘋狂吸粉3300多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民姥姥”。
在短視頻平臺上,一大批以“時尚、有趣、才藝”為標簽的中老年網紅正在不斷崛起。
精致的凍齡女神@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用兩年時間積累了1640w粉絲;百歲高齡的@蔡昀恩,憑借可愛的吃貨奶奶形象也吸引了682.7w粉絲;把生活過出了儀式感的@末那大叔,早已成為千萬級網紅……
互聯網的包容性,給了銀發群體不一樣的展示空間,去贏得更多其他圈層人群的認同與尊重。一部分老人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傳播自己,他們通過抖音短視頻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并與受眾產生互動,他們開創了老年群體的傳播陣地。
無論是把自己打扮得像時尚的弄潮兒,還是分享生活中的趣味小事,越來越多的老年群體投身于短視頻浪潮,在互聯網短視頻領域大放異彩,成長為一代“銀發網紅”。
現在,仍有一大波銀發網紅,以各式各樣的面貌和性格特質,正涌入短視頻平臺。
為什么銀發一族好像更容易爆火?
即使現在,也有很多人對老年人存在著一種固有印象:固執保守、無趣、不愿接受新事物。所以當銀發一族以積極、健康、開放、時尚的形象出現,從意識上便構建了社會大眾對于銀發一族的全新認知。對于老一輩追求時尚的態度,也是我們所喜聞樂見的。
同時,在目前短視頻生態中,創作群體仍集中于18-35歲之間,該年齡段的創作者占據了整個創作群體約四分之三。以老年人為創作主題的內容并不算多。
也就是說,在短視頻領域,大部分都是以年輕人的視角或者以年輕人為主角創作的。受眾對同質化的視頻內容也會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這個時候,視頻內容中老年人的視角和形象顯得引人注目,或優雅、或可愛的老年形象能夠及時填補審美空缺,為受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也能滿足大眾對于內容多樣化的需求。
銀發網紅作為短視頻媒體中的稀缺群體,豐富了短視頻平臺的傳播生態格局,增進了內容的差異化,彌補了短視頻生態中的空缺。
銀發網紅修煉手冊
鮮明的個人特色創造極強感染力
與年輕的短視頻創作者不同,老年群體最大的差異就在于年齡,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歲月的積淀而形成的豐富的人生閱歷,具有他人難以模仿和超越的獨特性。
短視頻時代,生活搞笑類的視頻仍舊是熱門作品中的“中流砥柱”,不僅能幫繁忙的都市人放松心情,其“接地氣”的生活化場景還很容易讓人自我代入。
我是田姥姥屬于幽默搞笑類賬號,在人設的打造、形象的塑造上就有著十分明顯的個人特色:嘴碎的東北農村老太太。極強的辨識度讓人難忘,再搭配上搞笑的劇情,田姥姥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在視頻里,基本都是外孫整蠱姥姥,兩人的“相愛相殺”讓觀眾樂此不疲。即使我們可能會猜到劇情的走向,但是田姥姥的神情動態總能讓人哈哈大笑。祖孫之間的互動讓很多網友感受仿佛是在和自己的爺爺奶奶相處,治愈又放松。
短視頻作為一種娛樂手段,有無數個作品能帶來歡樂,但是很少有作品讓人不自覺帶入其中,在田姥姥的視頻里,我們就看到了老年人獨有的感染力,她的表情言行調皮可愛,她的樂觀開朗又能輕易觸動我們的內心,引導我們更加積極地生活。
@末那大叔 則主要分享父親@北海爺爺 的日常,把儀式感融入自己的吃穿住行。身材挺拔的北海爺爺經常穿著剪裁得體的西裝、大衣,分享自己的護膚心得、美食食譜,是個熱愛生活的時髦老青年。
視頻里,父子二人造型有型有款,生活細節講究。試穿西裝、打理發型、敷面膜、做美食……如同兩個平等交流的朋友——打破了固有觀念中“老年人”“父與子”的既定印象和相處模式。
末那大叔和北海爺爺把反差感演繹的淋漓盡致,誰說老年人不時尚,誰說父與子不平等。用極富儀式感的生活方式感染年輕人,傳遞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他們帶給大眾的驚喜。
“特別欣賞爺爺和大叔對待生活的態度,你們的精致并不只是護膚和穿著,更多的是你們認真生活的那種儀式感。”
老年群體的形象是無法被模仿的,簡單樸實的形象平易近人,優雅精致的反刻板形象充滿新鮮感,鮮明的個人特色是老年群體邁入短視頻平臺的優勢。
鮮明的個性意味著這里有一個有趣的靈魂、有故事的人,而這往往也是最初吸引年輕粉絲認識并持續了解一個視頻創作者的重要動因。
所以,如何在真實的基礎上,挖掘多元化的形象,建立具有辨識度的人設來滿足受眾日益多元、個性化的需求,建立獨特的圈層影響力,是老年群體在短視頻浪潮中逆襲面臨的第一個門檻。
歲月賦予的魅力建立起情感共鳴
老年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關注,這關注中包含的不僅是年輕人對他人世界的好奇與理解,更有他們從老人們生活中尋求對自我世界的理解的努力。
當社交媒體中對同齡人描述,越來越集中于難以共情的逆襲故事或加劇焦慮的同輩壓力時,年輕人們自然會將目光投向更大的群體汲取所需要的精神能量。
這個時候,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老年群體就成為了年輕人的情感寄托。質樸的人生體悟,樂觀開朗的心態,視頻中折射出的情感內核留存著受眾的注意力,達到了撫慰心靈的效用。
比如,在自我介紹中@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 是這樣寫的“年齡只是數字,我的精彩人生才剛剛開始”。@末那大叔同樣也是“生活要有儀式感,年齡只是數字”。他們向陽的姿態也成為年輕人所期望成為的樣子。
同時,爺爺奶奶輩的人也更容易與大眾建立起情感聯結。隔代親的現象讓年輕人把自己的長輩的陪伴感寄托在銀發網紅上。
最近我是田姥姥發布清明節寄相思視頻,一改往日的搞笑風格,“外面下雨了,我也想我的爹媽”“再早過的日子可窮了,哪像現在,這些日子這都享到頭了”,后來又給自己的積極的暗示“心態好點,可別憂愁了,這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直接戳中了每個人的內心,在評論里也都是安慰姥姥和表達思念的。
平常不過的語言,從老一輩的口中說出來,就有著共情的力量。極易引起的對家人、家鄉的聯想,和藹的爺爺奶奶也更容易讓屏幕另一側的年輕觀眾們產生陪伴感和歸屬感。這也意味著粉絲和創作者之間會有更親密的關系、更高的黏性。
當然,還有更多知識型、手藝型的老年人,憑借長久的經驗積累走紅網絡。@盧正義的雕刻時光 就是這樣一位手藝人,他的手,便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把紅木在精雕細刻下化身二次元人物,讓年輕人為之驚嘆。
讓傳統走進年輕人,創作年輕人喜歡的形象或許是一種途徑。而盧正義作為傳統的手藝人,用匠心傳承文化,讓年輕人重新愛上了傳統文化。這樣的效果,也只有老一輩才能做到。
這些銀發網紅讓大家認識到,中老年人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們不再是拘謹、保守、內斂的,他們也愿意展示自己,愿意表達觀點。
短視頻和直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只有年輕人參與的網絡時代早已過去,老年人進入到網絡生活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在未來不管是個人網紅還是機構網紅,銀發網紅將永遠會是一個熱門的話題。
當然,網紅經濟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優質內容的持續生產,銀發一族一旦將現有的內容維度擴寬,產出一些更加有價值的內容,而不僅僅單純的定位于娛樂搞笑。在網紅江湖里,他們將會開辟另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