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之前5G毫米波還是甚少被提及的新生事物,那么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日益臨近,高通以及其潛心研發的5G毫米波技術再一次成為焦點。就在不久前結束的2021 MWC上海展會上,高通攜手幾十家國內企業聯合推出了“5G毫米波展區”,向世界充分展示了5G毫米波賦能冬奧的極致性能與豐富應用。
通過MWC現場豐富的5G毫米波展示,我們已經能一窺來年冬奧會通過5G毫米波直播的空前盛況和沉浸式體驗。或許,明年隨著5G毫米波技術在冬奧會的應用,我們就可以直接通過運動員或者設備上面安裝的高清攝像頭,以及自備的VR眼鏡,和運動員一起體會賽場上緊張刺激的競技場面。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5G標準頻段有兩個,一個是6GHz以下的無線電頻段,稱為sub-6;另一個是24GHz以上的無線電頻段,這里電磁波的波長在mm量級,所以稱為毫米波。在3GPP標準中定義的5G毫米波的頻率范圍在24GHz-100GHz之間,帶寬遠遠超過了之前2G、3G、4G以及5G的sub-6頻段的帶寬總和。而擁有了更大的頻段帶寬的5G毫米波,就意味著擁有了具有更大的理論傳輸速率上限。
像我們前文提到的VR賽事實況直播,以及遠程醫療、云游戲、智慧城市、自動駕駛等眾多工業應用對帶寬和時延的要求都很高,5G毫米波的大帶寬、低時延、高速率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盡管擁有眾多優勢,但毫米波本身衍射和繞射能力差等“脆弱性”也一直是業內不能突破的難題。面對5G毫米波的技術挑戰,一些公司甚至放棄了對5G毫米波的研究,轉而在厘米波領域大做文章。不過綜合現階段5G發展演進情況來看,毫米波是5G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走向。
面對毫米波一系列技術難題,高通給出了完整解決方案:通過先進的模擬波束成形技術以及窄波束成形克服損耗,并通過大量全面的系統仿真驗證共址覆蓋。同時,利用路徑分集合反射,可引領先進性的波束成形和波束追蹤技術發展。
可以說,高通不僅克服了5G毫米波在技術方面的障礙,而且在商業化方面也打破了重重阻礙,高通不僅僅提供調制解調器,還提供端到端的系統設計。在很多關鍵技術方面,高通都建立了先進的原型系統,對其實際性能進行驗證。目前,高通推出的毫米波模組已經能夠支持穩健的毫米波移動性,此前高通最先進的5G基帶驍龍X65就是和高通第四代545毫米波天線模組搭配,帶來高達萬兆級的5G最新傳輸速率,也是現階段全球最快的5G商用速率。
高通為5G毫米波的技術準備已經就緒,未來毫米波究竟如何賦能廣泛的工業級應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