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放在指數基金里的錢也不少了,關注股市的需要的精力也很多了,前期是在看美歐的笑話,后來發現A股也大受波及,再后來我分批入場以后,還在跌跌不休,我就繼續入場了,截至320的上午,出去必要的應急費用,我的子彈最多還剩四分之一,今天如果再跌,剩下的子彈再加一半。
這幾天,我完成了大部分的建倉任務,所有出現過的心魔,又出現一遍。
我就借這個機會,和大家聊聊股票。
股票的本質
談到這里,我們很多對股市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股票就是股權,買了你就是股東,你就有權獲取公司的分紅。
買股票當然是為了賺錢,賺錢渠道有二,一是低買高賣賺差價,二是持有不動賺分紅。美股對上市公司有強制分紅的要求,而A股沒有,所以A股的賺錢渠道主要是前者,即低買高賣賺差價。當然對于少數分紅高的公司,第二種渠道也是可行的。
但大多數人,從一進來股市就想著,低買高賣,這也是大A波動性高的原因,當有人高賣的時候,造成股價稍微下跌,就會有更多人獲利出局,就會進一步下跌。
我們先來搞清一個概念,股價。股價是指成交價,有人以一塊錢的價格賣,你覺得挺合適,就買了,這一單成交的價格,就作為實時股價,當然同一時間有很多成交,做個平均。
有人會說,錢在股市里什么的,看上面的過程,你就明白,錢從來沒有在股市里呆過一秒鐘,你買的錢交給了賣家。房市也是同理,不是什么蓄水池,是回收站,這個我們以后再聊。
有人又會說,我的錢在里面啊!我可以取出來呀!你所謂的取出來,是指有人愿意買你手里的股票,如果沒人買,你的錢就不可能出來了。
上面就是股票交易的本質,你先把錢交出去,換一個你也不知道是啥的東西,等別人以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入。
關鍵問題在于,別人憑什么會買?你又有什么信心保證能賣出去?這就涉及到金融的本質了,信心。
所以你要從一開始買入時,就把這部分當作虧損。
事實也是如此,公司的市值就是股價*股數,但市值一文不值,錢流來流去就推高了股價,錢流來流去就壓低了股價,美妙之處就在這里,這就是一個信心的游戲,只要別人有信心,你就可以有信心。
信心的來源有很多,比如說公司的財報,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公司的行業地位,公司的戰略決策,甚至是小道消息,都會讓你對更高的股價有信心,對有人接盤有信心。
一個公司,發布了好消息,股價會應聲而漲,因為這個好消息,使大家更有信心了,愿意以更高一點的價格買入,直到到達大家認為的合適的價格。
這就是股價波動的的全部。
好消息一出來,股價應聲而漲,速度極快,可能好消息只是未來的一個可能性,比如準備擴大規模了。所以說股票具有提前性,作為普通人,看到好消息就行動已經來不及了,有可能有人提前得到內部消息,有可能專業的人得到的更快。有時候就很搞笑,股價突然漲了,大家都不知道為什么,但都猜測有什么好消息,于是大筆買入,股價更高,結果事后證明根本沒有消息,股價又大跌。
股票怎么掙錢
半佛老師說過,股市里掙的就是信息差的錢。這是一種很典型的有效市場假說,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準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
換成人話,就是說,現在的股價,就是按照當前信息分析的最適合的股價,剛剛好適合,所以想賺錢,就要從不對稱信息入手,你有內幕消息,提前布局,就能賺錢。
這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干的。
當然,我認為有效市場假說是有問題的,很難解釋情緒和莫名波動,我先給大家看看百度的東西。
有效資本市場假說的三種形式:
一、弱式有效市場假說(Weak-Form Market Efficiency):該假說認為在弱式有效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金額等;
推論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場假說成立,則股票價格的技術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還可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
二、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emi-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該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信息。這些信息有成交價、成交量、盈利資料、盈利預測值、公司管理狀況及其它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等。假如投資者能迅速獲得這些信息,股價應迅速作出反應。
推論二:如果半強式有效假說成立,在市場中利用基本面分析則失去作用,內幕消息可能獲得超額利潤。
三、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強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關于公司營運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已公開的或內部未公開的信息。
推論三:在強式有效市場中,沒有任何方法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即使基金和有內幕消息者也一樣。
我們單論A股,強式有效市場假說和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顯然不成立,不然操縱股價的人也不會大富大貴鋃鐺入獄。弱式有效市場假說我有點認同,其實就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那一套。
很多人更認同的其實是,半弱式有效市場假說,或者說,市場無效假說。
所以說,現在的投資者,主要分為兩大類,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
技術分析就是甚至不需要知道這家公司是干嘛的,光看歷史信息就可以判斷未來。
聽著是不是有點像光憑過去的天氣預報就能預測明天的天氣一樣難以置信!
技術分析一定程度上已被證偽,當你的技術分析手段被別人摸透了,別人就可以預測你的行為從而賺你的錢,所以有效的技術分析一定不能是廣為人知的,等該技術分析廣為人知以后,就必須開發新的技術分析以應對這種情況。這不就是你在第二層但我在第五層的千層餅的故事嗎?
所以有人給你講技術,你先當騙子看。
普通人干不了這事,且不說有沒有效果,光是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就不可能。
基本面分析要輕松很多,通過財報什么的公司信息,得出未來的發展前景。
其衍生品價值投資,前些年擁躉無數,后來發現我們自有國情,有效的不多。還有一種衍生品是估值法,說我們用各種分析給公司估一個值,高了我們就賣,低了我們就買。
普通人能干嗎?有點難,也不是不能,況且還可以跟著別人走。
普通人怎么做
ETF,或者指數基金。
我就透明公開地說,我們掙的是什么錢。
主要是后來者的錢和波動的錢。
后來者的錢:可以預見的未來,投入股市的錢會越來越多,等到大爺大媽都要入場了,大機構推高股價,就要收割了,我們也就是趕在這個時間點上,早幾天沒關系,晚幾天也沒關系,但要干脆果決。
波動的錢:比如說最近吧,就是入場機會,當然不一定是這兩天啊,2700點你不買,到3000點買嗎?最近我就有點不懂,為什么天天跌?我們疫情不是控制住了嗎?復工不是有序進行嗎?國內形勢不是一片大好嗎?不過我算是趁著這個機會把倉建好了。股市總是喜歡過度反應。
我個人的方法叫混沌法,啥都有:估值法是基礎,簡單看看PE和歷史位置就行,大盤2800以下無腦買,3000以上看著賣;情緒法是輔助,需要我熱切關注的時間段,不如最近,我就會去東方財富的新聞的評論區和各種指數的吧,以及各種財經公眾號及其評論區,一則解壓,二則觀察別人的情緒,舉個例子,很長時間的跌,大家都會很暴躁,如果零星地有更樂觀的評價了,那就說明很多人在跑步入場了,轉折可能就要來了;技術分析當樂子看,主要看看這幫人怎么操作。
買入,很簡單,大盤2800以下無腦買,我只買便宜的,況且現在就便宜。
賣出,看心情,我感覺形勢不好的時候,3000點就賣,形式好,就繼續拿著,知道市場瘋狂。
我這里立一個flag,后面的一波上漲,也就到3000就可以撤了。
關于最近
我就剩四分之一的閑錢了,現在-1.9%。
不慌不慌,還想加倉!
可惜我的定期還要很久才能出來,以后就不搞定期了,放債券和貨幣都行。
我買了一年了,從來沒有買過這么便宜的。
有時候也會很慌,但想想真的已經很低了,就算遇上了崩盤,無非是一直拿著,滬深300肯定不會一蹶不振,除非出現了那種事。
況且,我們疫情不是控制住了嗎?復工不是有序進行嗎?國內形勢不是一片大好嗎?
最后,慣例,本文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各位理性選擇。
祝大家財源廣進,財運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