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持續大跌,面對大跌我們該怎么辦呢?是恐懼貪婪還是失去理智的害怕呢?
什么是股票呢?
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權憑證。持有股票的人是公司的股東,擁有公司的一部分。可以說你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你就是這家公司的老板,持有股票比例最多的人,是這家公司的大老板,持有少的人是小老板。無論是大老板還是小老板,擁有的很多權力是一樣的。比如有分紅的權利、了解公司財務狀況的權利、表決的權利等。投資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擁有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也是實現財務自由甚至是成為富豪的重要途徑。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投資好公司的股票是為了什么呢?我們投資股票,就是想通過股票獲得公司持續的現金分紅以及公司股價上漲帶來的價格收益,提高我們的收益率。
那股票的收益率有多高呢?
可以確定的說,一國股市的平均收益率一定是遠遠大于該國的GDP增長率的。比如中國現在的GDP為6.5%左右,中國股市的年化收益率一定是遠大于6.5%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GDP的組成中,企業是創造價值最多的部門。
所以一國股市的平均收益率一定是遠遠大于該國的GDP增長率的。
所以,好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 >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所有企業的平均收益率>GDP
好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 >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所有企業的平均收益率>GDP
根據統計:
中國的GDP大概6.5%以上;
中國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概12%以上;
中國好公司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概24%以上。

如果不想自己創業,想比較舒服的實現財務自由,好公司的股票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買了好公司的股票就相當于中國甚至世界最優秀的管理團隊為你打工。
為什么有些股票跌的越多收益卻更高?
從根本上講,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意義,即當價格大幅下跌后,給投資者買入的機會,反之亦然。在除此之外的其他時間里,投資者最好忘記股市的存在,更多地關注自己的股息回報和企業的經營結果。
投資者和投機者之間最現實的區別,在于他們對待股市變化的態度。投機者的主要興趣在于預測市場波動,并從中獲利;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于按合適的價格購買并持有合適的證券。實際上,市場波動對投資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市場出現低價時,投資者會理智地做出購買決策;市場出現高價時,投資者必然會停止購買,而且還有可能做出拋售的決策。
擁有穩健股票組合的投資者將會面對股價的波動;但是,他既不應該因為價格的大幅下降而擔憂,也不應該因為價格的大幅上漲而興奮,他始終要記住,市場行情給他提供了便利——要么利用市場行情,要么不去管它。他千萬不要因為股價上漲而購買,或者是因為股價下跌而拋售。如果按下面的說法來簡單地理解這句座右銘,那么他就不會犯下太大的錯誤:“不要在股價出現大幅上漲后立即購買股票,也不要在股價出現大幅下跌后立即出售股票。”
看了以上的這段話,可能你覺得不可思議,這個世界其實并沒有股神,只有價值發現者。巴菲特也如此,每次買入都會被深套,但是因為他們都具有價值發現的篤定,因為堅信股票的內在價值,市場長期看就是稱重機,總會價值發現而回來。所以任憑市場如何跌,他們始終穩若泰山,毫不動搖。
2008年美股金融危機的時候,巴菲特抄底高盛和通用電氣,買入后這兩個股票繼續下跌超過30%,最高可能接近50%,也就是股神巴菲特被深套50%,但是巴菲特依然堅定持有,并且公開宣言,越跌越買。
因為他在買這個股票之前已經對這家公司了如指掌,現在低估了,市場總有一天會發現價值,并且給他帶來豐厚利潤。果不其然,這兩只股票后來給他帶來了超過100億美金的利潤。我還找到了國內知名媒體在2008年笑話“股神”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