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股票市場上有一個比較熱門的討論,就是有專家提出要“改變上證指數計算規則”。

專家指出:上證指數失真,應引起重視。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我給大家簡單解釋下:
咱們就以中國石油(代碼601857)這支股票來說,2007年剛上市的時候中石油的股價最高達到過45元/股,而現在的價格是4塊錢/股,它有多少股本呢?1600億股,也就是說這13年來光這一支巨無霸股票就蒸發了6萬億左右的市值。而按照上證指數當前“總股本加權計算”的方法來說,一個中石油的下跌通道就能把大盤指數拖個半死,畢竟到2020年,整個上證的總市值也只有60萬億,可想而知中石油下跌的威力有多大。

2007年的新聞:中石油每漲跌1%,將帶動指數波動12個點。
上圖這個是我找到的一條2007年的新聞,當時前十大權重股占比更夸張,占到了整個上證指數的58%,但你要知道,這些股本并不是全部流通在市面上的,而是部分流通,逐年解禁的過程。

股票的股本也分為流通股和限售股。
隨便找了個今年IPO的新股股本給大家看一下,看到沒?剛上市的時候只有10%左右的股本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還要90%現在是限售的。而其實真正在A股里實際參與交易的恰恰只有這些流通股本,所以當前的總股本計算法就有讓指數失真的嫌疑。

調整計算方法后,權重股的影響力就削弱了。
按照上述的方法調整后,可以看到上圖中很多大藍籌對于指數權重的影響就在下滑了。
另外,A股指數計算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在2007年的時候規定新股上市后第11個交易日的價格開始計入指數當中。
大家應該都有經驗,在A股當前審核制度的環境下,新股只要中簽就是送錢,因為其稀有性導致市場喜歡炒作,所以剛上市的頭10來天往往會出現“一字板”漲停的走勢。然而很多股票支撐不住這種爆炒的價格,導致后面一直走低。

當年最賺錢的新股,后來股價一路下滑。
給大家找一個經典的,上市沒幾年就走成這樣的。結果這種股票計入指數的時候往往就是價格的最高點,后面一路下跌和中石油影響指數真是“異曲同工”。
看到這你要問了:那這個指數計算方式的改變對A股有啥影響?
其實本質上來說沒有影響,該怎樣怎樣,你鄰居發財了和你也沒啥關系。
但是資本是逐利的。一個市場,綜合指數就是門面,老是讓別人看不到賺錢效應誰還愿意到你這玩呢?
2016年房價暴漲之前,大家對于房價會一直走牛的預期還沒那么強,等到大漲開始了就有更多的人覺得房價會一直漲下去了。
2015年大牛市巔峰時期,單日成交量2萬億,現在單日成交只有1萬億不到,資本市場很簡單,有錢價格就能推上去,這個錢指的不是場內的存量,而是增量。你要想讓更多的增量進來玩,就要讓人家看到進來玩能賺到錢。
結果人家一看,你A股十年前就到了3000點,現在爬個3000點還這么費勁,我們還怎么玩。
資本市場里的信心和預期本就是個很玄乎的東西,要是真能改下指數計算方式,沒準還真可以換來更多的增量資金入場,推動大盤長期走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