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斥資5.1億元入股一家財稅領域的初創(chuàng)公司浙江諾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意圖在該領域扶植一支能夠有力對抗騰訊京東系的力量。然而,這家公司竟然無牌“裸奔”,違規(guī)銷售此前已經被明令禁止的金交所產品,而且在被媒體曝光后迅速下架相關產品,試圖消滅違規(guī)證據,但最后還是留下了破綻。
日前,螞蟻金服旗下投資平臺耗資5.1億元,入股一家年利潤僅30萬元的財稅領域初創(chuàng)公司諾諾科技,再次加碼財稅領域布局,在該領域與騰訊京東系形成更為有力的對抗。
這家因為螞蟻金服加持而被動暴露在聚光燈下的公司,卻很快被發(fā)現無牌銷售金融產品,其中包括高風險、不透明、從2017年開始即被明令禁止并遭多輪清理的金交所產品。
然而,違規(guī)遭曝光后,相關產品很快被下架,相關稿件也很快被刪除,如同一切從未出現。不過,該公司官網上尚未刪除干凈的蛛絲馬跡,仍然清楚地顯示著此前的違規(guī)事實。
//
螞蟻金服5.1億元入股,巨頭財稅領域之爭加劇
//
近日,螞蟻金服再次加碼財稅領域的布局,旗下投資平臺上海云鑫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上海云鑫”),入股浙江諾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諾諾科技”),以5.1億元認購諾諾公司4250萬元的注冊資本,持股比例為17.53%,原大股東航天信息持股比例由78%降至64.33%,仍為控股股東。
公開信息顯示,諾諾科技成立于2017年12月,其業(yè)務平臺諾諾網是一個財稅金融服務平臺,主要提供三類服務,包括與電子發(fā)票開立、查驗相關的發(fā)票業(yè)務,與企業(yè)記賬、稅務申報相關的財稅業(yè)務,以及貸款、投資等金融業(yè)務。
根據本次交易披露的詳細信息,這家成立不足3年的公司目前僅能實現收支平衡,幾無利潤可言。截至2019年12月31日,諾諾科技經審計的資產總額為3.18億元,凈資產為1.59億元,2019年實現營業(yè)收入1.61億元,但凈利潤僅為30.62萬元。
相比之下,上海云鑫此次入股出手相當慷慨,將為諾諾科技帶來大筆資金。按照交易約定,上海云鑫5.1億元的交易對價分為兩部分,其中4250萬元作為增資計入諾諾科技的注冊資本,余下的4.675億元則作為溢價全部計入諾諾科技的資本公積,也即原始股東并未從本次交易中套取任何現金。根據上海云鑫出資額以及持股比例測算,目前諾諾科技的估值約為29億元。
上海云鑫以三倍于凈資產的價格,獲得這家凈利潤僅30萬元的公司不到20%的股份,表明螞蟻金服在加碼財稅領域的布局。早在2018年5月,螞蟻金服就已經參與了噼里啪智能財稅的B輪融資,但投資金額不及本次,而且這家公司與諾諾科技業(yè)務層面上也存在差異性,主要側重于記賬報稅,以及公司注冊、變更等服務。
而加碼布局本身也意味著財稅領域的巨頭之爭在加劇。2018年3月,騰訊系公司入股大象慧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大象慧云”),大象慧云與諾諾科技不僅同屬財稅領域、業(yè)務層面頗多重合,而且有一個共同股東——航天信息,兩者均為依托航天信息在財稅方面的多年積累而建立起來,只不過諾諾科技由航天信息控股,而大象慧云由航天信息與京東系公司聯手成立,京東系在其中起主導作用。而隨著螞蟻金服入局,顯然兩家公司將成為巨頭財稅領域之爭的前線,這或許也是螞蟻金服斥巨資入股的關鍵原因。
//
無牌售賣金融產品,被曝后迅速刪稿、下架產品
//
相比大象慧云,諾諾科技除了相似的發(fā)票、稅務等業(yè)務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它還有包括貸款、理財在內的金融板塊,這或許表露著更大的雄心,但同時也暴露了嚴重的缺陷。
日前,獲得螞蟻金服巨額投資的消息公布后,諾諾科技引發(fā)了一波關注,但很快其金融板塊“諾諾金服”被指違規(guī)代銷金融產品。據稱,諾諾金服存在違規(guī)代銷金交所產品,以及在沒有取得資管產品代銷牌照的情況下代銷平安銀行的類貨幣基金產品。

其中,金交所產品指的是投資區(qū)域的“債轉類”和“票據類”產品,據頁面介紹信息,兩類產品均由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簡稱“天金所”)提供,諾諾金服客服對兩種金交所產品的解釋是諾諾方面僅為天金所導流。但天金所客服則表示,諾諾金服與天金所產品系統(tǒng)已經對接,關于在平臺上如何購買產品的流程問題需要咨詢諾諾客服,并補充道,諾諾金服為其代銷,如果產品出現風險問題,天金所及諾諾金服雙方均會為用戶負責。
然而,爆料文章很快被刪除,而立即登陸諾諾金服官網,貨幣基金產品還在,但已經無法完成正常的注冊投資,而金交所產品,則無論是主要起展示作用的PC端,還是實際完成投資流程的移動端,均找不到任何直接信息,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如同從未出現。
但事實上,諾諾金服官網上尚未刪除干凈的蛛絲馬跡,仍然證明著金交所產品的存在,而且也部分印證了上文中天金所客服關于諾諾金服扮演角色的解釋。

圖片來源:諾諾金服官網
諾諾金服官網理財公告欄顯示,諾諾金服曾在2019年7月31日及2019年8月6日,接連發(fā)布兩條天金所系統(tǒng)升級的通知,內容基本一致,均為提醒用戶,天金所系統(tǒng)將升級,升級期間天金所產品的注冊、登陸、充值、提現等交易可能會受影響。這表明,至少在去年7月份,諾諾金服就已經上架了天金所產品,而且兩者的合作關系或許不僅僅是導流,因為導流只需提供跳轉鏈接即可,不需要進行系統(tǒng)對接。
//
金交所產品風險高、不透明,明令禁止互聯網銷售
//
而諾諾金服之所以在未下架金交所產品時,對于合作模式遮遮掩掩,進而在被曝光后迅速下架,是因為金交所產品因其高風險性及不透明性,早在2017年即被明確禁止在互聯網平臺銷售。
2017年7月,發(fā)生在互聯網資管巨頭陸金所平臺上的一場罕見的“擠兌”風波,即與此相關。彼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剛剛下發(fā)《關于對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所合作從事違法違規(guī)業(yè)務開展清理整頓的通知》(簡稱“64號文”),要求各互聯網平臺停止與各類交易所合作開展違規(guī)業(yè)務,其中主要針對的正是金交所產品。
此后,包括京東金融、蘇寧金融、騰訊旗下的理財通等在內互聯網平臺,紛紛下架平臺上的金交所產品,而同樣下架部分產品的陸金所,因為疊加另外一些負面?zhèn)餮?,竟然很快釀成了一場小型?ldquo;擠兌”風波,陸金所債轉專區(qū)的轉讓信息一天內一度曾多達2萬余條。
而2018年4月,互金整治辦下發(fā)的《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yè)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簡稱“29號文”),對于互聯網平臺涉足交易所產品做出了更加嚴格的限制,不僅重申互聯網平臺不得為各類交易場所代銷相關產品,而且將“引流”作為變相提供代銷服務,一并納入禁止范圍。
之所以嚴格禁止,一方面是在強調金融業(yè)務須持牌經營,金交所產品本質上屬于資管產品,而發(fā)行和銷售資管產品均須相關牌照;另一方面,金交所產品的底層資產大多是非標準化的債權資產,產品形態(tài)或者是基于這些底層資產的收益權轉讓,或者是私募性質的定向投資計劃,通常都有著較高的投資門檻,以及投資人數不超過200人的私募上限要求,而互聯網平臺代銷這些產品時,一般都會通過拆分的方式降低投資門檻、擴大投資人數,將產品銷售給不合格投資人,這無疑大大加劇了投資風險,而且為了不引起投資者的疑慮,互聯網平臺對于此類產品底層資產的介紹,往往含糊其辭,總體而言信息極不透明。
因此,為了規(guī)范金融活動以及保護普通投資人,監(jiān)管部門從2017年開始即明令禁止并多輪整頓互聯網平臺代銷金交所產品,強調開展資產管理業(yè)務必須取得相應牌照,而諾諾公司無牌裸奔違規(guī)代銷金融產品,顯然是明知故犯,如果不是因為螞蟻金服的加持而被動暴露在聚光燈下,或許這些違規(guī)行為仍然會不為人知而繼續(xù)存在,現在雖然諾諾公司已經下架違規(guī)產品,但相關產品存量規(guī)模有多大、風險有多高,投資人對風險是否真的知情,其實都仍然值得追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