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數基金的投資過程中,有些細節上的投資技巧是少為人知的,但是對大家在提高收益水平上,卻可以產生很大的幫助。
1、指數基金的打新收益
通過Choice數據統計,2019年7月22日第一批科創板個股上市當天,共有18只ETF取得了1%以上的超額收益,而當天上證指數下跌-1.27%。其中以南方中證銀行ETF為例(如下圖),科創板開市當天漲幅為1.87%,遠超基準業績表現,取得了足足2.15%的超額收益。

如圖所示,上面表格中的這些指數基金,基本都是在科創板上市那天,通過靠打新額外給投資者賺來更多的錢,雖然不是由基金經理主動幫大家增強的收益,但這種打新獲得的收益卻是可觀的。(注:基金過往打新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那么普通投資者,如何去察覺、發現指數基金有沒有通過打新獲得增強收益呢?

來源:Choice數據
如果指數基金的凈值走勢和所追蹤指數的走勢差異較大,甚至呈現反向,基本就說明參與到科創板打新了。同樣以科創板上市的一周的區間為例,比如招商央視50指數A從22號開始,凈值的走勢和指數的走勢差異明顯,22號當天還呈現反向。那么大概率上,這個指數基金有在科創板打新成功。
指數基金雖說也可以在科創板打新的,但是有兩條件:
第一,基金的規模要達到6000萬,市場上大部分指數基金都能達到這個規模;
第二,在招募說明書里有提及可以投資于非指數成分股。因為公募基金的線下配售比例一致,換個角度來說:指數基金的規模越小,打新收益越高。指數基金本身跟蹤指數,如果還能參與打新,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會大大提升。
2、投資日歷的賺錢效應
相信不少投資者都聽過,春節效應、五窮六絕七翻身、年報行情諸如此類跟時間月份相關的投資俗稱。其實,這些都算得上“日歷效應”,即在某個時間段有概率可以賺到錢的效應。

來源:Choice數據,漲跌幅為春節前后的10個交易日(前5+后5)
比如說A股的“春節效應”——據統計,從2010年-2019年以來,A股10年春節前后的10個交易日(前5+后5)漲跌幅為正的概率達到80%。顯然,持股/基過春節是一個統計意義上較優的投資策略。
這個小技巧告訴我們,如果你認為節后上漲概率大,那么可以嘗試在春節效應發生之前提前布局一些指數基金,較有機會能夠搏得節后市場反彈的“意外”收益。
同理,不管是五窮六絕七翻身,還是年報行情,我們都可以通過數據統計,掌握到市場漲跌趨勢的概率情況,以此作出自己能夠承受風險的投資決定,謀求更高的收益。
3、多留意費率的問題
前面在介紹指數基金的時候,我們已經提到過在買指數基金之前,多多比較一下費率再下手,主要是看管理費,和交易費率兩個地方。
普通指數包括ETF和LOF,LOF的管理費一般是收取1%,ETF則收取0.5%。而交易費率這塊,是包括了申購費、贖回費的(有些是收銷售服務費)。對于同一只基金A/C份額如何選擇?這里分兩種情況考慮——
如果你是買指數基金來進行定投的,而且定投時間在1年及以上,建議優先考慮購買A類份額的指數基金。
一方面,在天天基金平臺上購買時,大部分基金的申購費都會打一折。另一方面,不少基金持有時間超過1年后,贖回費為零,所以這樣來看,買A類份額是性價比是最高的。
如果你是短期投資,經常頻繁操作的話,建議優先考慮C類份額的指數基金。
因為,C類份額的基金大部分申購費是免除的,持有超過7天、又或者30天贖回費也是免除的(C類份額是按日計提收入銷售服務費,具體以基金公告的交易費率為準)。所以,選擇C類份額指數基金,可以說非常適合喜歡追行業熱點的投資者,有助于幫助我們降低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