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華為消費業務CEO余承東公開表示,中國半導體需要“向下扎根,向上捅破天”。那么“根”在哪里,“天”又在哪里?華為需要怎么做?
這幾天有關華為的“南泥灣”項目和“塔山計劃”消息不斷。仔細分析就知道華為正在執行著“根”和“天”的任務。
向上捅破天:南泥灣項目
南泥灣是抗日時期,八路軍在南泥灣開荒種地的所在地。華為取名也寓意深遠——自給自足,自力更生!
南泥灣目的很明確,要在零部件的供應鏈中“去美化”,最終呈現的產品就是“天”。

向下扎根:塔山計劃
塔山是解放戰爭時期,在遼沈戰役中,林彪下令部隊在塔山阻擊國民黨部隊增援錦州,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林彪下的命令是“不要看傷亡人數,只要塔山”。華為取塔山計劃也寓意深遠,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代價。
塔山計劃面向的是半導體基礎產業,半導體材料、制造工藝、半導體設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等都是中國半導體的“根”。

集成電路投資基金:華為成立半導體投資基金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在8月12日,深圳市紅土善利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其中,持股49%的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持股31.67%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第二大股東;第四大股東為華為旗下的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67%。公司注冊資本為6億,經營范圍為股權投資,創業投資。

毋庸置疑該基金應該多半會服務于華為的南泥灣項目、塔山計劃等眾多項目中的企業提供基金支持,實現戰略性投資。

總評:沒有退路,干就完了
魯迅曾說過:“世界并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南泥灣項目、塔山計劃看似遙遠,要成功沒那么簡單。可是前方的路沒了,必須需要自己再走出一條路。
華為的角色發生著改變,不是過往什么都自己做。從這兩個項目看,華為的角色是主導產業聯盟,提升半導體產業國產化。華為聯合深圳市引導基金公司成立半導體投資基金,更是為了這些項目注入血液,讓項目順利進行,扶持企業攻克技術難關。
其實這不是華為第一次成立投資基金,2019年4月成立的哈勃投資基金就已經投資了半導體的上下游企業。
最后,用余承東的一句話作結尾:“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夠大的決心和不夠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