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和我說,生活壓力太大,一邊拿著死工資,一邊還要發展著副業。
可是這么拼了,實現財富自由,比中彩票還難。
這年頭,身兼多職也很普遍,沒有壓力都不是現代人!
其實在二姐看來,可以換個思路,“睡前收入”和“睡后收入”都兼顧上,讓資金持續滾動起來。
對普通人來說呢,指數基金算是最靠譜的方法。
一、
我們先看什么是指數基金。
有新朋友留言說,自己是小白,希望二姐專業的名詞也能講講。
指數是一個選股的規則,按照某個規則挑選出一籃子股票。
基金呢,就是一個籃子,可以按上面設定好的規則,裝入各種資產。
指數基金則是,按照指數的選股規則,去買入一籃子股票。
像我常提到的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都是指數基金。
可能有些朋友,還是不好理解。
比如,上證50指數就是以市值為標準,從上海證券市場挑選靠前的50只股票作為樣本股。
其實我們可以換成生活中常見的,比如華語愛情片TOP50。
選出這TOP50的標準,如“浪漫啊、催淚啊”,是指數。
“華語愛情片”“華語動作片”等,就是基金。
以各種規則選出的,TOP50、TOP300等就是指數基金。
二、
巴菲特曾說:對于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指數基金是最好的投資方法。
都說指數基金好,我們也看看都好在哪里。
話不多說,直接上硬貨:
1、“優勝劣汰”
指數基金有個“定期淘汰”的機制,每年都會對這一籃子里的股票進行篩選,不好的會被剔除掉,招入新的優秀的。
就好一個學校,按學生的語文、英語、數學等綜合成績,選出了一個優秀班。
為了保持這個班級的成績持續優秀,每年都會來個“優勝劣汰”,成績低的就給踢出去,再選拔成績好的進來。
這樣持續有新鮮的血液吸收進來,成績就能保持的住。
2、是長期上漲的
指數背后的公司,每年會把賺到的錢不斷投入再生產,這樣不斷利滾利,就會推動指數不斷上漲。
理論上,指數的壽命和國家的壽命等同。
買指數基金,就是買國運。
只要是國家安定穩定,國家經濟不斷向上發展,股市就會有大量資料流入,公司就會不斷地賺錢。
3、安全,適合普通人
指數基金規則,透明度高,買入后交易次數也少,不受投資經理所影響。
普通人只需選好合適的指數基金,堅持定投,逢低買入、上漲賣出,就能跑贏大盤,獲取好的投資收益,省時省力。
三、
看完了優點,再來看看很多朋友想知道的,怎么挑選指數基金。
1、找準標的,選跟蹤誤差小的
買指數基金的目的,是獲得與基準指數相同的收益,挑選一個合適的指數是關鍵。
跟蹤指數的效果好不好,通常用跟蹤誤差來衡量,往往跟蹤誤差越小越好。
這個呢,我之前也劃過重點,可以按這幾個因素去挑選:
挑選具有長期投資邏輯、估值處于相對低位、歷史表現穩定、資產間相關性較低的指數。
確定跟蹤的指數:比如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等。
2、選成本和費用低的
管理費、托管費、申購費等費用,是拉開投資收益的重要環節。
相同類型的指數基金,費率自然是越低越好。
比如指數基金后面帶有A或C, A和C最主要的區別,是收費方式的不同。
同一只基金,A類是買入時收費;C類是買入時不收費,但有銷售服務費。
一般短期投資的話,選C類;長期投資選A類。
3、看管理團隊歷史情況
不要購買基金經理變更頻繁的基金,穩定性無法保證;應該盡量選擇長期任職,業績表現良好的基金。

比如南方中證的這支,基金經理羅文杰任職6年多了,任職回報率也可以。
4、選資金規模大的
規模小于2億的不要購買,流動性不好,容易清盤;
規模大,不容易受到各種資金贖回的影響,也不會輕易地被清盤,穩定性更好一些,也更安心。
一般來說,選擇基金規模在2億以上的。
總結一下就是,一小一低,一大一長:
要選追蹤誤差較小,費率較低的;但規模要選大的,基金經理盡量任職時間長且業績好。
當然基金選擇的方法很多,今天是普通人也容易上手的,其他方法我們一步一步深入。
定投指數基金,不需要考慮入場時機,投資難度小,對投資小白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