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分析流通盤,講什么控盤程度,籌碼集中比例的,基本全是瞎扯。
實操中,莊家根本沒法徹底控盤,也根本不需要徹底控盤。
對于所謂的莊家來說,控盤程度只需要達到能夠影響股價,讓股價按照它的意思去漲漲跌跌就行了。
所以莊家在收集籌碼的時候,一定會出現籌碼收集的臨界點,那個就是最終控盤比例。

什么是控盤臨界點?
所謂的控盤臨界點,指的是主力資金不介入盤面,股票就開始出現上漲。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會有這樣的情況嗎?
一定會的。
等主力通過底部區域的來回洗籌,把所有的浮籌洗干凈之后,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大部分看多的資金會堅定的持倉,打死不賣,而一部分補倉資金和新進的資金會進入,盤面上就出現了買多賣少的情況。
這個時候,主力除非拉高股價來搶籌碼,不然就很難再拿到籌碼了。
主力資金對于股價的打壓是比較有限的,因為恐慌盤越來越少,補倉盤越來越多,當補倉盤大于恐慌盤的時候,臨界點就來了。
所以主力資金入場,什么情況算是控盤,就是出現臨界點的時候。
臨界點出現后,買賣雙方達到某種平衡,這時候,主力買入,股價就上漲,主力賣出,股價就下跌。
控盤臨界點,代表主力資金沒有任何資金壓力,拉升股票非常輕松,只需要保持拉升途中買入盤和賣出盤同樣多即可。
而如何確保拉升途中買賣盤的均衡,又是另一門學問,前提是要求持倉者堅定看多,主動鎖倉。
主力資金如何收集籌碼
解決完了收集多少籌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主力資金收集籌碼的手法。
一般來說,主力資金都是在下跌的尾段就開始布局了,只不過一開始的籌碼收集都是試探性的,少量的。
這部分資金介入收集籌碼,主要是為了打壓股價,把價格打到更低的區間,降低籌碼收集的成本,而并不是要收集很多籌碼。
舉個例子,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一只股票從10元跌到5元,主力資金開始入場,會在5-6元做一輪反彈,拿一部分籌碼。
然后從6元開始,把手里的籌碼開始出清,盡量把股價打壓下去,打壓到3元。
這時候主力應該也是小幅度虧錢的。
然后從3元開始,在3-4.5元反復來回震蕩。
因為3-4.5的區間,波動幅度有50%,其實收集籌碼是很容易的,甚至4.5元都可以照單全收。
然后在3-4.5之前反復震蕩洗盤,讓這個區間內補倉的籌碼全部交出,直到出現臨界點。
當主力再次拉升到4.5發現不費吹灰之力的時候,股價就正式開始啟動了。
所以,籌碼收集的過程是。
主力通過反彈拿到一部分籌碼,通過拋售這部分籌碼打壓股價,讓恐慌盤交出籌碼給到補倉盤,然后通過低位的反復運作,股價震蕩,再從補倉盤手里拿回籌碼。
也就是說,兜了一個圈子后,主力通過打壓股價,反而在更低的位置拿到了恐慌盤的籌碼。
這本身是沒法通過單純的打壓股價實現的,必須是通過補倉資金過一手籌碼,讓一部分人賺一點,讓另一部分人虧很多。
所以很多人都稱之為帶血的籌碼。

股價拉升的時候如何控盤
首先,拉升股價,主力必然要投入資金成本,這個毋容置疑。
但是拉升過程中,必然有散戶買入,也有散戶賣出。
如果散戶賣出的少于買入的,那么莊家就可以把籌碼給到買入的,從而達到出貨的目的。
由于上漲初期,跟風買入的資金獲利幅度不大,所以賣出意愿不強。
但隨著漲幅升高,賣出意愿就會不斷增強,而主力又不可能在高位接回這部分籌碼,這就會遇到拉升不動的尷尬。
所以主力資金始終在動態監測散戶的進出情況,進行分析。
主力拉升時,會通過盤內震蕩洗籌,打壓洗籌,甚至漲停板洗籌,盡量的放更多散戶資金進來,也讓更多的原始持倉散戶出局。
只有這樣,新進散戶的持倉成本才會隨著股價上漲,越來越高,拋壓才會減小。
主力資金的動態控盤,就是讓散戶在高位對倒,確保買入意愿始終在臨界點之上。
上漲途中,如何判斷見頂還是洗盤
這個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到底是高位洗盤,還是已經見頂。
其實,這種情況都發生在散戶的賣盤大于買盤的情況下。
因為散戶高位獲利了結意愿太過強烈,而主力不會高位接盤,所以選擇了先行拋售,把手里的籌碼快速的交給了買盤資金。
其次,才是散戶們獲利了結的資金跟風而出。
再然后,出現了套牢盤,割肉盤。
等到回調到一個相對低的位置,套牢盤不再拋售,甚至開始補倉,然后就在高位再次出現了多空的臨界點。
股價是否還會創出新高,主要取決于臨界點的位置,和突破臨界點后的拋壓。
所以大部分主力會通過快速啟動,連續漲停,開啟第二階段的上漲。
因為只有漲停效應才會重新聚攏人氣,并且降低拋壓,不然很有可能第二階段上漲會夭折。
所以,上漲途中,出現高位調整,究竟是洗盤還是見頂,其實取決于散戶的情況,是散戶的情況影響了主力是否繼續拉升。
這一點其實也是比較顛覆大部分人認知的。
但如果反過來想,主力不停的拉升,高位接盤,搶籌碼,讓散戶賺錢,這肯定是不可能的。

主力的控盤,一定是相對的,是動態的,是在掌控中的。
作為散戶,不要刻意去計算和觀察主力是否高度控盤,只要走勢強于大盤,證明有主力資金存在,就是可以買入的。
船小好調頭,是散戶在股票市場里的生存之道,一定要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