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已經結婚生子的80后,這兩年發現身邊主動咨詢和購買商業保險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少有朋友咨詢我如何為家人購買和配置保險。
說實在的話,買保險是一個技術活,這里面有很多潛規則和套路,如果不加以深入了解,很容易就被帶進溝里。
別只聽不看
社保只是保基本,隨著收入的提高,很多人保險意識增強,在社保之外,開始對于買保險感興趣。
目前,保險領域主要包括9個,分別是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壽險、養老險、教育險、財富險、車險、家庭財富險等。
不過,在買保險時,很多人很容易被保險銷售員天花亂墜的話術說得心動,但一看到密密麻麻的保險條款就犯暈,不詳細加以閱讀和了解,就草草簽字,但可能最后是騎虎難下,只是白花錢,難理賠。
所以,買保險不能只聽不看,對于保險合同上的每一個字都要仔細看,尤其是字號小的條款。如果有不懂的就要問清楚,別想當然,尤其是對于理賠條件、免賠條款要詳細閱讀,別讓自己的錢白白打了水漂。
比如,很多重疾險會要求符合需患病達到一定時間、需采用條款中所列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如此才會賠錢。稍不注意,可能就不能理賠了。
別只給孩子買
《中國保險消費者白皮書2018》顯示,已婚有子女的家庭,尤其是年齡在30~40歲左右的消費者,保險意識更強,更愿意花錢購置保單。
在子女第一位的觀念影響下,很多家庭往往第一時間會對子女投保,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是標配,甚至壽險、教育險都配齊了。
不過,家長對于自己尤其是家里的經濟支柱卻沒有買保險,這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
相對于小孩子,作為家庭經濟頂梁柱的父母更需要保險。因為他們一旦出現意外或疾病,家庭收入很可能大幅減少甚至斷流,生活水平將大大受到影響,此時更沒錢給小孩子交保費了。
所以,家庭保險購買的順序應該是先大人后小孩,先滿足家長保障,后考慮小孩保障。
相信大家都知道,飛機上出現意外氧氣面罩脫落時,家長在給小孩子戴之前,一定要自己先戴上。買保險也是如此,千萬別本末倒置了。
別想通過買保險賺錢
儲蓄對應的流動性,而保險對應的是風險,強調安全性和保障性,保障的是生活不會因為意外或疾病而突然斷崖式下降。
不過,很多人有一種觀念就是通過買保險賺錢,于是購買各種返還型、分紅型、理財型的保險產品。
但思之想之覺得,通過買保險賺錢,這對于富人來說可能會實現,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就別想著通過買保險賺錢了。
因為保險公司是賺你的錢的,一大批精算師都在那設計保單,怎么可能讓你賺大錢?
尤其是很多人去銀行柜臺存錢的時候,特別要當心,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出于對銀行工作人員的信任,只聽不看,結果存款變成買保險,想退保卻發現要支付高額的手續費。
你買保險了嗎?買的什么保險?有被坑過嗎?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