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可以讓你了解更多金融知識的“道叨”!
鄭重聲明:本文非廣告,無任何利益關系、非投資建議,僅代表個人觀點分享。
之前幾期我們聊過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內容,那篇文章也解釋了為什么看上去一樣的活期產品在不同的平臺的利率差距原因。
明明是類似的產品,但是實際用戶到手的收益差距居然可以有0.5%以上。
其中的原因,有興趣的不妨去翻閱下之前的文章。
本期,我們繼續聊下活期理財這個話題,也看看現在銀行和代銷平臺們究竟還在出哪些招數。

一、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不用說了,首先在安全穩定性上絕對是首屈一指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轉入當日可以計息,次日提現會計算利息。
目前存世的活期類存款有幾種類型:
1.通知存款(1天)
這個一般需要個人跟銀行簽約,按天計算利息。這個很多銀行都有這個產品,無非就是利率水平的差異,有高有低。比如目前某沿海的這個通知存款產品,年化利率可以達到3.2%(限售)。
2.資金池類型
算是一種“創新”的存款產品類型吧,依托于整個產品存款余額的總量,來確定產品的支取利率。比如某民銀行的金小裕,某雁銀行的雁寶寶,年化利率差不多可以到2.75%-3%左右。
3.日均余額型
此類產品基本屬于“白名單”型產品,基本不對外宣傳,唯有一些特定區域、特殊渠道可以簽約。本質是基于你賬號的日均余額量,按約定或階梯利率計算利息給用戶。具體產品名,不方便舉例,在某些大銀行資產數量還可以的,不妨問下自己的客戶經理。線上曾經某民銀行有過類似產品,不過很快就關了。

二、貨幣基金
貨基大體分為場內、場外。所謂場內就是用證券賬戶交易,場外就是在基金銷售公司、基金公司交易。
從活期的角度上來說,2種操作的差異并不大,個人覺得場內貨基相對略好一點。注意,我這里說的相對場外而言。
我大致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首先,我們要知道場內貨基有2種,交易型和申贖型。
所謂交易型,它可以實現買入當日計息,但賣出當日不計息,贖回可以T+0到賬。當然這個產品除了收益外,唯一的“缺陷”也許就是提現到卡需要T+1日。
而申贖型的,基本就和場外的一致的。
場外貨基,現階段來看只能說一般了。申購T+1個交易日后,才能確認份額(計息)。贖回需要T+1日到賬。雖然大部分都支持快速提取,但單支貨基只有1萬額度。
說實話,現階段場內貨基適合部分炒股的朋友,但是普通用戶就算了。產品利率一般、申贖政策一般...實在沒太大入手的必要。

三、銀行和銀行理財子的活期理財
其實部分銀行或銀行理財子的活期理財也還是可以的,具體可以自己去熟悉的銀行里找下。回頭有時間,我也會整理一下銀行這方面產品的清單。
我以招商銀行的活期理財為例,比如朝招金。以最近的年化收益率去看,差不多在2.85%左右,利率水平確實不高。
但是這個產品是支持當日確認份額(計息)、支持普通/快速贖回到賬。唯一的遺憾是,必須是工作日的16:30分之前買入才算是當日。其次贖回超過工作日的16:30的話,就要別計入快速贖回,損失一天的利息。
另外有3點務必要注意:
1.風險等級,部分產品的風險等級是R2,風險等級會因背后對應的底層不同而不同;
2.申贖規則,不是所有的活期理財產品都是這個申贖規則,部分并非如此;
3.快贖額度,大部分此類產品也會有快速贖回額度,少的可能只有5萬;

短期活期的選擇
在這里我必須要指出,如果你是短期的活期考慮,那強烈建議選擇可以當日起息的!無論是活期存款也好、活期理財也罷,都是如此。
選擇T+1起息的理財產品,其實天然就少了一天的利息。
如果息差、和持有天數不到位,那就是妥妥的虧了。以0.5%的息差(實際沒有那么大)來看。差不多需要多持有6天左右才能追回來。
我再說得直白點,比如微眾銀行上的活期+里的幾個。如果你仔細去看的話,興銀理財和光銀理財的,以及一眾貨幣基金,都是T+1計息的。(天生就矮人一等)
再聚焦點地說,就是國內排名前10銀行或下面銀行理財子的活期理財,都值得看看的。
但盡量選擇可以當日計息的~

嘮叨幾句
讓我選活期理財的產品,現階段我肯定還是首選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到位,申贖方便,更重要的是安全。
銀行理財基本是規模收縮的方向了,銀行理財子是一個 不錯的方向。但是看到這些銀行理財子去年賺得盆滿缽滿的...我心里唏噓不已(后續找一期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