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人均持有信用卡數量在0.53張以上;每10個90后就有近4個在用花唄消費;在年輕人中互聯網分期消費產品的滲透率達到60.9%,90后僅有13.4%無負債……
你在不在其中呢?
如果你有意投資理財,或者就是存下點錢,那么請先把信用卡、花唄等消費金融產品丟在一邊。
別讓消費野心被放大——信用卡的錢是未來你的錢。
如果你口袋里只有100塊錢,那你肯定不會想到搓200塊錢的澡。如果你每月工資是5000塊,那也不去看萬把塊錢的手機。
而信用卡或者花唄或者白條卻告訴你
“搓澡去啊,反正下個月發了工資這200塊錢就還上了。”
“來買蘋果吧,4800的手機免息分24期,一個月只要還200塊錢,四舍五入相當于不花錢。”
……
于是,意志力沒那么強的你就去消費了,然后每個月都背上了賬單。
到了下個月,你發了5000工資,但發現信用卡要還、花唄要還、白條要還……還完之后,只剩3000來塊錢了,這工資怎么這么不禁花。
今天的你、下個月的你、下下個月的你一直為上個月、這個月、下個月甚至是去年的自己買單。
終于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我花唄有一萬元額度=我手里有一萬塊錢
說起來可笑但不可笑的是:不少人花唄有多少額度,就覺得自己有多少錢。
到了雙11、618,花唄提了額度,還覺得很開心,仿佛支付寶給自己發了福利,可以多買些東西了。
隨便動一點腦筋就知道,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是看能賺多少錢,不是看能花多少錢。
給你提一萬額度也比不上每月工資能多一千。
積少成多,遠離告訴你存款無用的人
存錢,經濟情況總不會變壞,但一直花錢,經濟情況也絕不會變好。
哪怕現在的收入不高,看起來存錢每月也存不了多少錢。
但是,一方面積少成多,涓涓細流存起來成不了長江黃河、多少也能成個小河小湖的;一方面,有助于養成習慣,之后收入變高了之后,存的也能更多些:
比如收入1萬元的時候,有不少開支,努努力也只能存下4千塊錢,但是工資從1萬元漲到1萬5的時候,開支不變的情況下,就能存下9千元了——工資漲了50%,但每月存錢可以漲125%!但基礎是你養成存錢和合理消費的習慣。
在這引申一下,比如年收入20萬元和15萬元,看起來只是差了5萬元,但多出來的5萬就可以是凈存款,這5萬和15萬里的5萬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具體該怎么做呢
萬事開頭難,第一步就是只用儲蓄卡里的錢,把信用卡注銷了,留個一兩張備用就好(打電話就能注銷,很方便)。
這個時候開始,每次花錢看到儲蓄卡上的錢一點點變少,你就會切身感受到消費帶來的壓力。明明覺得自己也沒怎么亂花錢,可余額下降的速度還是好快。
而對于大件商品,更是會多思量很久,不是非常必要或者非常想要的話,能夠克制住購買欲望。
更絕一點的操作是直接取出來,手持現金,但現在光用現金消費不大方便,可以取一部分。
如果已經養成了只用儲蓄卡里的錢的習慣,進一步想存錢的話,可以在發下工資的當下就把其中一部分存起來,或是直接定期,或是定投基金,逼自己只用剩下來的錢。相當于給自己一個預算,在預算里消費,消費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