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做珠寶十多年,大家都知道盛世藏古董,亂世買黃金說法,今天就來聊聊一起說的黃金保值。
在民間都說有錢就買黃金,黃金可以保值。對不對呢?這種說也不能說不對,在戰亂時期,黃金的確是最好的選擇,黃金最大的好處是世界貨幣的。它在世界都通行,沒有任何阻礙。到今天的金融機構基本都是拿黃金來避險和抗通脹的功能。而他們也只是在黃金期貨中做這些功能,而不是我們國內外金店買賣的實物黃金。
實物黃金就是指我們購買的金條、手鏈、項鏈等,這些首飾都有很多附加值在上面,已經不具備避險和抗通脹功能,有什么附加值?做首飾工廠金的損耗、工資、租金、稅收、模具費、燈油水蠟等各種費用,這些只是工廠的費用;到了實物店店面租金、品牌加盟費、導購工資、電水費、稅收等又重新加一次。有些還有大品牌的溢價率,這樣才到消費者手上。
實物的黃金珠寶首飾只有佩戴功能,讓人在穿衣服和搭配上更加好看和艷麗,出于點綴的作用,當然也有身份和地方象征作用。個人覺得黃金保值這個說法就不存在!黃金是世界貨幣,是避風險的工具。黃金最大的好處就是變現快而簡單!
當然,口說無憑,數據說話,我們以最近十年的數據為樣本進行分析(感興趣的可以延伸到20年甚至30年),如果按照你這個思維投資,每年投資100g黃金,到現在大概值多少錢?可否保值,增值率又是多少?為了方便計算,每年的金額取為整數計算:
2012年6月:黃金價格300元/g,100g,總投資30000元。
2013年6月:黃金價格240元/g,100g,總投資為24000元。
2014年6月:黃金價格260元/g,100g,總投資為26000元。
2015年6月:黃金價格240元/g,100g,總投資24000元。
2016年6月:黃金價格300元/g,100g,總投資為30000元。
2017年6月:黃金價格275元/g,100g,總投資為27500元。
2018年6月:黃金價格265元/g,100g,總投資26500元。
2019年6月:黃金價格300元/g,100g,總投資為30000元。
2020年6月:黃金價格420元/g,100g,總投資為42000元。
2021年6月:黃金價格360元/g,100g,總投資為36000元。
最近十年,你一共購買了1000g的黃金,總花費金額為:
3+2.4+2.6+2.4+3+2.75+2.65+3+4.2+3.6=29.6萬元,按照目前最新的國際黃金價格360元/g,你持有的1000g黃金總價值為:36萬元,相比于你的購買成本而言,增值了6.4元,但是你真的賺了嗎?
我們按照銀行1年期的理財產品4%計算,每年到期直接續存,你會發現你直接選擇理財比投資黃金的賺到的錢其實差不了多少:30000*(1+4%)^9+24000*(1+4%)^8+26000*(1+4%)^7+24000*(1+4%)^6+30000*(1+4%)^5+27500*(1+4%)^4+26500*(1+4%)^3+30000*(1+4%)^2+42000*(1+4%)+36000=42700+32846+34214+30367+36499+32171+29809+32448+43680+36000=350734元。
真正保值的還是放在銀行吃利息,錢放在國內四大銀行,買它們的定期存款吃利息,雖然利息很低,但幾乎沒有任何風險,當然有人說最近看到很多銀行私自挪用了,這個就要看好自己簽訂的協議和柜臺員工有沒有規范操作,一般沒有問題!如果自己有門路賺錢的可以投資其他項目,也可以錢生錢,這樣比放在銀行好。
那黃金還可以購買嗎?剛剛說黃金可以避險和抗通脹功能,在民間還是可以購買一些金條的,金條就是儲備,遇到困難可以折現,而不一定能賺錢,甚至虧錢,但是也是可以最大保障有一筆資金緩解自己的困難。買金條的渠道很重要,大品牌的黃金溢價高,已經沒有任何功能,只有它品牌的溢價功能和品牌影響力,還有品牌給消費者的保證。但在回收的層面上,回收或者典當行不會因為品牌而提高價格的,畢竟黃金的價格跟市場走,也不是按品牌走。在戰爭時和金融危機時,黃金的體現價值時。
最后說就是黃金保值一說只能流傳在民間,金融市場沒有。黃金在有在有閑錢時可以購買,只買金條。如果佩戴的也只能購買首飾,就看自己需要什么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