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丁玲
股市有進有出,方可實現發展的良性循環。2020年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發布退市新規(征求意見稿),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1元退市”指標。臨近年底,在1元退市的剛性指標下,滬深兩市眾多股價長期在低位徘徊的公司不僅面臨經營和市值的雙重壓力,還存在退市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4家公司股價跌至兩元以下,22家公司總市值低于30億元。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由于基本面不佳,經營狀況不理想,已經戴上了ST的帽子,在投資者“用腳投票”之后,股價一路下行;另一方面,由于股價、總市值都處于較低水平,低價股更容易被投資者忽視。
不少存在被監管部門點名或處罰情形
記者梳理發現,在44家股價跌至兩元以下的公司中,半數左右為ST一族,且存在被監管部門點名或處罰的情形。
11月27日,*ST濟堂(600090)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在此之前的10月24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公司可能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自10月25日開始,*ST濟堂股價持續跌停,11月3日收盤價更是跌破1元大關,收報0.96元。記者留意到,11月以來,*ST濟堂已經發布六次“關于公司股票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
與之類似的還有*ST新億(600145)。同樣是在11月27日,*ST新億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處罰。10月18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可能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截至目前,公司股價收報1.41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低價股曾因造假或其他違法違規行為被監管部門處罰,投資價值大打折扣。這類公司的基本面、經營狀況通常都欠佳,投資者在投資這類公司時,還是應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
仍有*ST公司緊鑼密鼓開展“保殼大戰”
不過,退市新規之下,仍有不少*ST公司緊鑼密鼓開展“保殼大戰”。對此,市場人士建議,對于瀕臨退市的公司,投資者應充分關注并切實防范投資風險,不要被“保殼”技巧迷惑。
11月22日晚,*ST華資(600191)公告稱,將以自有資金1000萬元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包頭華資貿易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食品生產、銷售、糧食收購、加工、銷售等,擬組建業務團隊在2021年11月下旬起開展業務,擴大收入規模。公開資料顯示,*ST華資主營業務為制糖、倉儲,近年來收入規模均較小。從食品加工到食品貿易,*ST華資為何突然業務轉向?
*ST華資此前稱,一方面,公司新實控人在糧食產業有所涉獵,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保殼”。
記者瀏覽公告發現,因202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低于1億元且經審計凈利潤為負,*ST華資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營業收入3696.80萬元,歸母凈利潤約882.63萬元,利潤來源主要為投資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按照退市新規,若*ST華資2021年年報披露后存在繼續觸及“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且經審計凈利潤為負”的財務指標,將被實施退市。*ST華資曾公告中稱,根據目前市場情況,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全年實現1億元以上存在很大難度,實現利潤主要依靠恒泰證券的投資收益及內部費用節支來完成,全年盈虧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公司存在一定的退市風險。
對此,有股民直言:“開設子公司就是靠著新實控人做貿易保殼的!”
但是,*ST華資能否保殼成功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根據最新發布的營業收入扣除指南,本會計年度以及上一會計年度新增貿易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應當扣除。
《上交所就發布營業收入扣除指南答記者問》明確指出,貿易收入一般投入少,操作難度小,進入和退出成本低,但難以形成穩定業務模式,無法根本改變“殼公司”的實質,為防止公司通過突擊開展貿易等業務做大營收以規避退市,明確要求應當扣除本會計年度以及上一會計年度新增的貿易業務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保殼前景尚不明朗,*ST華資股價近期還是出現大幅波動,近7個交易日實現五漲停。
低價股是否還有投資價值?
那么投資者應對低價股持何種態度?低價股又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長期來看,股價高低與股本規模、估值、業績等幾個因素密切有關。低價股并不等于便宜股。有些公司因為經營業績不佳,受到估值限制,導致股價較低。這類公司如果經營業績好轉了,就有望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還有些公司雖然總體經營業績不是太差,但因股本太大,導致每股股價處于較低水平。這類公司如果縮減股本,可能會對股價形成一定的提振。
頤和銀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楊勇表示,一些低價股仍然具有投資價值,“投資股票,并不只看股價的絕對值,更要看準投資的未來,看上市公司未來股價是否存在上漲空間”。
深圳豐元創瑞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世升認為,低價股的投資價值普遍不大,但不排除存在短期交易的機會,尤其是在年底,大股東出于保殼目的實施一些重組行動,有望帶來一些交易性機會。風險的暴露往往出現在年報披露之前。雖然烏雞變鳳凰的案例也有,但畢竟屬于鳳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薛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