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開票30萬,沒有進項稅,怎樣納稅?
先來劃重點:
小規模納稅人優惠政策,季度應納稅人不超過30萬,是能享受免征增值稅。
這里要注意兩點:
1、小規模開票只有增值稅普通發票才能免征,如果是開給對方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不行。所以,如果對方對發票沒有要求,能開普票最好是開普票。當然,這只有在對方是終端消費者,或者也是小規模納稅人時候才成立。
或說,最近還遇到過案例,朋友想購買小米的筆記本電腦,但小米旗艦店只能開普票,說不能開專票,不知道是啥原因。但朋友公司報銷必須是專票,搞得他好郁悶。
2、季度應納稅銷售額不要超過30萬,如果累計開票已經超了,那么就要全額交增值稅。所以,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如果年銷售額不大的話,平衡下銷售開票時間,是有很大好處的。
小規模納稅人交增值稅不需要有進項稅的專業發票。
這是因為小規模都是簡易計稅,直接根據銷售額計算應納稅人,不存在抵扣進項稅的問題,所以,但看增值稅,有沒有進項稅發票,并不影響納稅。
比如,你單月的銷售額是30萬,過了免征點,那就需要交稅。稅額 = 30萬/1.03*0.03 = 0.87萬。
稅額跟拿到了多少進項采購發票沒關系。所以,你的供應商一般也不會開專票給你,簡直就是浪費 ,還導致增值稅系統里的票一直沒認證,很麻煩。
在納稅申報表里,也是直接填應納稅額,不涉及發票認證,和抵扣的問題。
小規模納稅人沒有進項稅發票,但一并要有采購發票,否則會影響所得稅,除非你是核定征收。
因為所得稅確定成本費用,要有憑據。沒有專票沒關系,但至少得有普票,如果普票還沒有,那至少要有相關的入庫單、合同約定之類的,否則不能確認成本,即便確認了,在所得稅納稅申報前,也要做納稅調整。
一旦調整利潤,那就要多交很多所得稅,可能生意就白做了,稅都受不了。
核定征收要好點,核定征收是稅務機關直接給定了一個標準,就按照這個標準算稅,也不查賬,不看票。
所以,如果不是核定征收,一定要盡量確保采購是有正規憑據的.
個人銀行收款高于這個數就要小心了
企業還需要注意的是:公對公、公對私的大額轉賬也會被重點監控!
簡單來說,9種情況的企業容易被盯上!
1.現金交易額超過5萬
2.公轉超200萬
3.私戶轉賬金額過大(境內轉賬超50萬、境外轉賬超20萬)
4.規模小但流水巨大
5.轉入轉出異常(分批轉入集中轉出、現金交易額超5萬)
6.資金流向與經營無關
7.公戶私戶頻繁互轉
8.頻繁開銷戶
9.閑置賬戶大量交易
文件要求2022年3月1日起,1臺銀行卡受理終端只能對應1個特約商戶。此外,限制個人收款碼遠程收款(主要針對頻發的跑分、賭博、電詐等違規行為);個人收款碼不得用于經營收款;收款條碼要制定分類管理制度;區分個人和特約商戶,有經營活動的劃入特約商戶范圍。
教你【10個企業稅務籌劃的方法】
第一:改變公司架構
舉例:成立一家家族公司去控股你所有的業務公司,家族公司不用做任何業務,業務公司賺錢分紅給到家族公司,是不需要交企業所得稅的,家族公司再去投資其他產業或購買你所需要的東西,如車子,房子,家具等都可以免稅。
另外,家族公司還可以作為“防火墻”,規避老板個人風險,即使業務公司出事,也只承擔X公司的注冊資本,【如注冊資本10萬,就只承擔10萬】
第二:改變供應鏈
在業務公司與供應商之間成立一家個人獨資企業,原本是公司直接向供貨商進貨,現在由個獨統一采購后再賣給公司,做到“四流合一”,解決公司缺進項發票的問題。
另外,個獨核定后征收,綜合稅率只有5%。
第三:業務拆分
原本是賣空調產品的,現在改成賣空調+安裝空調服務,增值稅就能從13%變成6%。
第四:申請為高新企業。
第五:改變交易方式和地點。
第六:轉移利潤。
第七:重組,合并與分立。
第八: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第九:改變經營方式。
第十:利用外部專家。
智慧的老板“節稅”,聰明的老板“避稅”,愚蠢的老板“偷稅”。
不懂財務的老板:
不是在“交稅”的路上,就是在“交罰款”的路上。
不是在“監獄”的路上,就是去“監獄”的路上。
中國國家稅收環境極其復雜,不管是老板還是個人,雖然不是財務,但一定要有財稅意識。
說到稅收,除了個人之外,可以說這也是所有企業需要考慮的一個大問題。就連馬云和劉強東也在其中。否則,馬云怎么可能沒有工資,劉強東的年薪只有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