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水皮,歡迎各位來到ESG會客廳,我們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實物分配股票。

實物分配股票試點落地
10月14日,證監會宣布,已經同意上海臨理投資合伙企業的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申請。這就意味著,今年7月證監會啟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工作以來,首單試點正式落地。
那么,什么是實物分配股票呢?
所謂實物分配股票,就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約定,將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首次IPO前的股份通過非交易過戶方式向投資者進行分配,或者說按一定比例分配的一種制度安排。
這樣一來,私募和投資者的退出就增加了一個新渠道,有利于減少集中拋售,減少對二級市場的沖擊;實物分配之后,持股主體分散,也增加了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也有利于滿足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需求,投資者可以自己決定是否減持,以及何時減持等等。
據媒體了解,其他符合條件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申請,也正在積極有序推進過程中,之后試點范圍會不斷擴大。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有1.47萬家;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大概有4.92萬個,存續規模合計為13.69萬億元。
應該講,這個規模非常非常龐大,這樣一來的話,私募基金的平穩退出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公募基金的規模也就在27萬億左右。所以,如果這個試點方案能夠推廣、能夠實施的話,的確對于減少二級市場股票拋售的沖擊有很大的幫助。
騰訊向股東派發京東股票
其實,實物分配股票并不是新鮮事,去年12月的時候,騰訊就把自己持有的大概4.6億股的京東股票拿出來分紅,分給了全體的騰訊投資者,實際上它就是一種實物分派股票。
騰訊當時以中期派息方式,每21股派發1股京東股票,派發之后,騰訊持有的京東股比從16.9%降到了2.3%,不再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
這種分紅方式非常罕見,所以當時市場上對騰訊變相減持京東股份也是眾說紛紜。但實物分紅這種操作對于騰訊來講,肯定是一個高招。
我們知道,騰訊投資版圖非常大,在不少公司都有股份。根據公開數據統計顯示,騰訊投資的公司超過1000家,其中約100家公司已經上市。顯然,騰訊已經從一家互聯網公司變身成為一個超級投資者,但在反壟斷之下,騰訊也必須減持或者降低持股比例,這樣才能避免觸及監管紅線。所以,實物分紅對于騰訊來講,就是在釋放壓力。
其次,如果要在二級市場上拋售股票的話,4.6億股的京東股票并不是一個小數,當時市值就1277億港元,一方面不容易迅速脫手,另一方面如果集中減持,對京東股價造成的影響也很大。我們看到,就是這種變相減持的方式,當時京東股價都下跌超7%。
另外我們知道,分紅一般都是現金,騰訊的這種操作減少了一大筆現金支出。同時,還可以省去因為投資收益變現帶來的公司稅等。所以無論怎么看,騰訊的實物分紅都是劃算的。
騰訊的這種操作并不是第一次,我想也不會是最后一次,后面它還會把它投資的一些公司的股份來作為分紅,分配給投資者。
當然,對于私募股權基金來講,股票分配作為實物分配也會成為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