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悉數登臺亮相,截至3月5日,存款、保險、基金、理財四類可投資產品總數已達到639只。對于這一新生事物,各方都表示出了熱情。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拉新熱:銀行上演花式“搶人”
“掃個碼就可以免費領取一只大鵝,誰能拒絕一只大鵝呢?”近日,帶著孩子路過傳媒大學站地鐵口時,市民孫先生禁不住團隊的熱情推銷和孩子的軟磨硬泡,掃碼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
“賬戶具有唯一性,一個賬戶下只能關聯一家銀行。說白了,眼下各家銀行都在爭搶客戶,掃碼送大鵝就是營銷手段之一。”有銀行人士介紹。
養老金是百姓的“保命錢”,也是保障晚年生活的“壓艙石”。去年11月,人社部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北京成為首批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之一。
伴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落地,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這一新生事物隨之而來。根據規定,參加個人養老金,需要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這兩個賬戶都是唯一的,且互相對應。只有商業銀行可以一次性開立這兩個賬戶。
和當年開通信用卡和ETC一樣,銀行再次上演花式“搶人大戰”。記者注意到,幾乎所有銀行圍繞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開立、繳存與邀新推出多種優惠,微信立減金、現金紅包、話費券幾成“標配”。
“您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了嗎?”近日來到一家銀行網點的趙女士來咨詢存款和理財業務,銀行工作人員建議她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表示開通就有30元的紅包。得知她已經開通過賬戶后,對方依然熱情地表示“家人需要開通都可以來找我”。
記者也以投資者身份來到了一家商業銀行網點,網點入口處,就擺著個人養老金的宣傳易拉寶展架,寫著“不僅可以穩健投資、長期增值,還能增加個人養老金儲備,享受國家稅收的優惠政策。”“如果您年薪在三四十萬元,按目前政策,還可以享受稅收優惠,一年可以節稅3000元左右。”理財經理提到,來開通賬戶的不只有即將退休的中年人,也有和記者同齡提前為養老規劃的年輕人。
勇嘗鮮:為退休攢錢買了兩期產品
銀行打響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爭奪戰”成效顯著。據北京銀保監局近日披露的數據,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以來,目前北京轄內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約190萬戶,繳存資金超過38億元,以儲蓄存款為主。
采訪中,就有市民表示,自己是趕著體驗了這一新事物。“去年第一時間開戶,現在我已經購買兩期產品了,去年買的基金,今年買的定期存款。”從事金融行業的鄭先生和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資心得。
年近50歲的鄭先生準備為十余年后的退休生活攢一些養老金,得知個人養老金實施后,就決定利用閑錢在賬戶內配置資金。去年,他購買了兩只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基金,近期收益率在4%至6%之間波動。今年,他又購買了三年定期存款,利率為3.4%。“未來,我還打算延續儲蓄疊加另一種養老理財產品的配置方式,從而平衡風險、期限與收益。”
同樣是第一時間在個人養老金賬戶購買了儲蓄產品的資深投資者徐女士,主要考慮的是保本和減稅,“養老金規劃要趁早,也要考慮流動性。個人養老金賬戶之外,我還配置了市面上其他多種理財產品,這樣的多種投資方式,可以合理分配風險。”
徐女士認為,未來領取的養老金是否能完全能解決養老問題,就要看自己的社會養老、商業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其他投資收益的總額有多少。“這是一道綜合性的計算題,要考慮自身情況,最大程度發揮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優勢。”
細算賬:639只投資產品各有特點
根據規定,納入個人養老金的產品共四類,包括儲蓄存款、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目前,四類個人養老金產品相關名單均已出爐。
記者3月5日查詢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發現,個人養老金理財和保險產品名單近日雙雙擴容,兩類個人養老金產品數量分別增加到18只和19只;基金類產品和儲蓄存款產品數量最多,分別為137只和465只。綜合計算,個人養老金賬戶四類可投資產品總共有639只。
639只產品該怎么選?不少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用戶表示,目前這么多產品,一時不知如何下手。記者咨詢了多位業內人士,四類個人養老金產品各具優勢。儲蓄產品即買即起息、本金收益有保證;養老保險產品保障更全面、繳費方式更靈活;理財產品容易獲得超額收益,且產品風險適中;養老目標基金能夠平衡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資選擇,長期來看年化收益更高。
對于養老金投資,普遍最關注預期收益率。記者梳理發現,特定養老儲蓄整存整取的利率多在2.05%至3.3%之間,略高于大型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的掛牌利率。
而從首批7款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已經披露的業績表現看,略高于儲蓄存款。其中,穩健型賬戶2022年年化結算利率在4%至5.15%之間,進取型賬戶年化結算利率在5%至5.7%之間。
基金產品方面,有130款自成立以來取得正收益;理財產品剛推出,實際收益還不確定,根據3家理財公司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業績基準最高可至5.75%,最低則為3.65%。
冷思考:繳費率不高產品待改進
記者在采訪發現,與持續升溫的個人養老金開戶熱度相比,投資者在繳費或購買產品方面較為審慎。根據北京銀保監局發布的數據來計算,盡管190萬戶的賬戶總數頗為可觀,但折合下來每戶平均繳存2000多元,遠低于12000元的上限額度。
職場中的年輕人覺得,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投資時間長、流動性低,因此吸引力不算大,不如去購買市面上的理財、基金等產品,更符合自身預期,部分產品收益率同樣較高且更靈活。
白領李女士開戶至今都沒有存入資金。“我今年不到30歲,起碼30年后才能領出來,鎖定期太久了。”她算了筆賬,由于她目前個稅繳納稅率在10%這一檔,再考慮到領取環節還要按3%稅率繳稅,最后稅收優惠的金額并不多。“如果說未來個人養老金賬戶有退出的自由,可以提前把錢取出來,我會考慮往里存錢。”她坦言。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螞蟻集團研究院、螞蟻理財智庫聯合發布的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也提到,在不打算開通或者不確定是否要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人群中,有22%的受訪對象認為個人養老金賬戶實施強制儲蓄,不能隨意取出,資金流動受限。
和年輕人略有不同,多位即將退休的中年受訪者則反映,這一群體養老金融需求更高,個人養老金賬戶目前每年12000元的繳納上限“不夠用”,金融機構應該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優化產品的種類和期限結構。
“如果延遲退休了,我只能延遲領取嗎?每年最多存12000元,哪怕算上收益,我退休后頂多領小十萬元,這筆錢不算多,補充養老的功能很有限。”幾年后退休的劉女士道出了心中的疑問。
人社部近日公開表示,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投資產品還會進一步豐富。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建議,對于銀行機構來說,應當針對客戶在養老領域的需求進行調研,通過產品、服務及用戶體驗的提升來進一步吸引客戶。
小貼士
1.個人養老金怎么存?
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可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費。
2.賬戶里的資金如何用?
與一般金融產品相比,個人養老金產品具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四個屬性。
個人養老金賬戶里的資金,可以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個人養老金產品。參加人可自主決定購買產品的品種和金額。
3.稅收優惠有哪些?
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潘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