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彭
隨著外資公募的隊伍快速擴容,全球資管巨頭正加快在中國市場“排兵布陣”的步伐。路博邁基金最新發布公告稱,旗下首只公募產品已于近日正式成立,募集規模為40.9億元;擅長主動管理的富達基金則選擇將股票型基金作為旗下首只公募產品;貝萊德基金近日推出旗下第6只公募產品。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外資機構在公募基金產品方面大力布局,表明其已將中國市場作為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加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公司進軍中國市場。
隨著貝萊德、富達、路博邁等全球老牌資管巨頭相繼在中國市場推出公募產品,一場外資基金之間的“發行戰”已悄然打響。3月22日,路博邁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旗下首只公募產品——路博邁護航一年持有期債券基金正式成立,募資規模高達40.9億元。該產品也成為今年首只募集規模超過40億元的“固收+”產品。
誕生過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安東尼·波頓的富達基金即將在4月發行其中國市場首只公募產品——富達傳承6個月股票基金。 富達國際在全球范圍內以主動投資著稱,其在中國市場發行的首只產品選擇了具有傳統優勢的權益投資。資料顯示,富達傳承6個月股票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周文群曾在富達中國股票一號私募基金運行期間擔任投資經理。
此外,貝萊德基金旗下第6只公募產品——貝萊德行業優選也在發行中。作為全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貝萊德在中國市場展業已近兩年,目前其已發行了偏股混合、債券、港股、行業主題等多種類型產品。
“我們希望未來產品線能夠豐富一些,為中高風險偏好或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多元化選擇。同時,我們會盡可能聚焦自己的優勢領域,不會為了追求產品線完整而將過多精力放在不擅長的領域。”滬上一位外資公募負責人稱。
自2020年4月1日中國公募基金取消外資股比限制以來,短短3年時間,多家海外資管巨頭已通過新設或股權變更兩種方式“跑步”進入中國公募市場。截至3月22日,目前國內已有8家外商獨資公募,其中,貝萊德基金、路博邁基金、富達基金、施羅德基金和聯博基金為新設立公募基金;泰達宏利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為合資轉獨資的外資公募。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已發行或即將發行產品的貝萊德、富達、路博邁基金,還是剛剛獲批的施羅德、聯博基金,其在中國市場均已耕耘較長時間,這表明,這些外資機構已將中國市場視為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
施羅德投資集團全球業務主管李定邦表示,中國在施羅德投資的全球戰略中可謂“重中之重”。多年來,為了更好滿足中國投資者的多元化需求,施羅德投資集團已組建了一支具備豐富本土經驗的人才團隊。
富達國際首席投資官安德魯·麥卡弗里表示,當前全球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資在結構上對中國資產的配置仍明顯不足。隨著中國資產在全球配置中的權重與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逐漸相稱,這種情況終會改變。因此,他認為中國市場擁有廣闊的投資潛力。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速度加快,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資管公司進入中國,而外資機構的進入也將為整個公募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我們相信,外資布局中國公募市場將為中國資本市場引入更開闊的投資視角和更多的長期資金。同時,外資也會將自身在海外市場積累的產品運營經驗、投教經驗等帶入中國市場,更好地滿足中國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投資需求。”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小薏稱。
在滬上一位第三方人士看來,雖然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后需要克服的困難很多,但其同樣具有相對優勢,比如國際化的視野和投資團隊。“外資公募提供的優秀管理模式將為公募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本土公募基金公司的競爭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