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世界黃金協會
引 言
多國央媽囤黃金
這兩年金價在一片“漲”聲中不斷攀升。投資者的購金熱情也隨著金價“狂飆”。例如,2022年全球中央銀行凈購金量達1136噸,創造了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高。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央行從去年11月份以來連續5個月購入黃金,到今年3月份累計增加黃金儲備超過120噸。
摘 要
投資黃金的N種方式
全球多國央行持續“囤黃金”,我們普通投資者又該如何“上車”呢?本期內容,我們為大家介紹國內投資黃金的幾個主流方式。
在國內市場,投資黃金的主要方式包括購買實物金條、積存金(黃金積存)、黃金ETF、“黃金+”基金等。

01
實物金條
實物金條相較于其他實物黃金如:金幣、金飾等有工費較低的優勢,適合投資者長期持有。
購買渠道較為便利,從商業銀行(如工行、建行、招行),各大品牌金店(如中國黃金),以及主流互聯網平臺都能買到。
02
積存金(黃金積存)
在各大銀行或銀行App開設黃金積存賬戶后,即可設置定投計劃或主動購買黃金份額,通過“零存整取”的方式進行變現或者兌換實物黃金。
定投的方式有利于投資者平攤投資成本、降低金價波動的風險。
03
黃金ETF/黃金ETF聯接基金
黃金ETF是絕大部分資金投資于實物黃金合約,緊密跟蹤金價的一種基金。
投資者通過股票賬戶即可購買黃金ETF,它持有成本低、交易靈活,而且實物黃金被存放在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的金庫中,無需擔憂儲存安全問題。
沒有股票賬戶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及基金App購買黃金ETF聯接基金。
04
“黃金+”基金
“黃金+”基金是指投資范圍內包含黃金的多資產公募或私募基金。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有人保資產安心創優黃金驅動資產管理產品(黃金ETF比例為10%-50%)。
“黃金+”基金運用黃金與其他資產之間的低相關性來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率,提升投資組合的穩定性。
投資者可以通過各大基金公司、銀行、券商及主流互聯網金融平臺購買。
結 語
黃金,每個人的資產
對于各國中央銀行而言,黃金可以為其抵御地緣政治風險,增強國家儲備資產的穩定性。
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黃金與其他資產相關性低,能起到平滑組合波動,抵御尾部風險的作用。
對于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黃金不僅能保值增值,還能在危機時刻起到對沖風險的作用。
大到中央銀行,小到我們每個普通人。黃金,作為我們每個人的資產,總是能在關鍵時刻為我們提供幫助。
備注:以上內容僅供示例展示,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