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嬰兒發展規律,8-10個月的寶寶能扶著東西站立,1歲后能獨立行走,等到2歲后能夠并腳上跳。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很多寶媽都希望自己的寶貝是最優秀的,最好事事都要領先。小時候希望寶寶長得快,再大一些希望寶寶能快點說話、快點走路。

寶媽:8個月寶寶自學成才會走路,需要阻止嗎?
璐璐最近發現自己8歲大的寶寶竟然會扶著床欄走路了,雖然慢吞吞的,但是也嚇得璐璐夠嗆,忙把寶寶抱起放回床上。

原來她之前聽說過,寶寶1歲之后才能走路,過早走路會引發許多危害,對寶寶的腿部發育不利。她之前還專門叮囑過老公和公婆,不要教寶寶走路。
但是現在寶寶竟然自學成才了,璐璐在震驚的同時,也不禁疑惑,8個月的寶寶走路到底好不好,應該阻止寶寶走路,還是順其自然?

孩子究竟多大會走路
其實正常的發育標準的確是,1周歲后學會走路,但的確也有8、9個月就能扶著東西站立的。像璐璐家的寶寶,這樣能扶著東西走路的實屬少見。
但是現在孩子營養充足,腿部發育較好,雙腿有力量,所以8個月會走路也是可能的。那么如果真的遇上寶寶自學成才,父母應該阻止嗎?

醫生給出的建議是:
不用過于擔心,每個孩子的體質都不同學會站立、走路的時間也都不同。但當寶寶想走路時,還是盡量阻止他,防止影響下肢和脊椎的發育。
可以讓寶寶多爬行,防止感覺統合失調(大腦無法對身體下達指令,常見的癥狀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暴躁等)。

為什么不讓寶寶過早走路
一、影響寶寶脊椎、骨骼的發育
雖然每個孩子體質不同,但是對于8個月之前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骨骼和肌肉都不能支撐他們練習走路。

當寶寶走路時,多多少少都會對脊柱和大腿的肌肉造成影響。像璐璐家的寶寶因為發育好,走路早還好。
如果是那些由大人鍛煉出的走路“天才” 的話,很容易讓寶寶從此變成o型腿,甚至變成“小羅鍋”。
尤其是o型腿,并不是不美觀這么簡單,羅圈腿還會引發關節炎等問題,容易讓寶寶的膝蓋骨下陷,影響日后的運動和日常生活。
二、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
很多人或許都不會想到,過早走路會對寶寶的視力產生影響。這是因為寶寶的視野是跟隨他們的運動而變化的,一般來說會先從躺著到爬行,再到走路。

視野一點點逐漸變大,但走路較早的寶寶們,實際上是減少或直接跳過爬行的階段,讓視野一下子變大了。
兒科醫生表示,嬰幼兒的視力發育范圍是有一定規律的,無論跳過哪一步,都會寶寶的視力造成影響。

走路前應該先學爬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寶寶爬來爬去,但是爬行其實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爬行是為了讓寶寶的肢體更協調。

在爬行時,寶寶不止用到四肢,身體的各個地方都會得到鍛煉,爬行對于寶寶來說也是一種鍛煉的活動,幫助寶寶鍛煉身體。
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能增加探索能力。通過爬去摸索,讓寶寶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間,刺激思維,讓腦細胞更加活躍。

擴展閱讀:寶寶走路外八字
很多寶媽都反應,自己的寶寶走路的時候有外八的現象。其實這是很多寶寶,在2歲之前都會有的問題。一般屬于階段性的,等2歲后就會緩解。

家長在平時注意多補充維生素D,可以直接吃藥劑,也可以多吃些魚類、奶酪等。
如果發現寶寶2歲后,外八或羅圈腿嚴重,就要及時就醫。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松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