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是學習的重要轉折時期,是由低段向高段過渡的中段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三年級的語文學習內容由詞句向篇章過渡。
作為家長、老師,首先要對三年級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對于基礎知識的要求
從孩子們的成績來看,三年級出現“滑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要求的改變。比如,一二年級考卷中有不會寫的字,是可以用拼音代替的。三年級開始,不可以了。
另一方面,一二年級老師以鼓勵為主,考試扣分往往筆下留情,0.5分1分這樣扣,三年級老師開始要求嚴格起來,錯一點,分數直接扣掉大半甚至全扣。拿閨女的本學期至今最低分考卷來看,古詩詞默寫中錯了一個字,直接扣掉1.5分(整題分值2)。某些主觀題沒有按照老師給出的規范要求答題,直接3分全扣。
所以,如果三年級突然感受到分數低了,并不見得是孩子學得不好了,而是過去老師為了鼓勵而留有的余地,現在正在變少變沒。三年級,該正視成績的時候到了。
拋開這些在試卷判罰上的改變,那么三年級語文基礎知識需要掌握哪些內容呢?
1、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拼音、生字(會寫、多音字辨別、偏旁部首、筆畫筆順、數筆畫數、組詞)、詞匯(理解詞義、近義詞、反義詞、色彩)、句子(修改病句、被動與主動、修辭)、段落(邏輯順序與關系等)。
2、最重要的是字詞。如果孩子只掌握課本上要求會寫的生字,那用來考試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在一二年級沒有在寫字上加碼,那三年級應該在寫字上盡可能的去擴展了。
擴展原則:首先是古詩詞。只要會背的古詩詞(不管學校是否要求),里面的所有字都學會。然后是日常作文練習。作文中孩子自己用到的詞匯,不會寫的單獨拿出來練會。最后,課文里除了生字以外,其實還有很多字大綱要求是認識就可以,這些字如果也練會最好。
另外,所有會寫的字詞,都要理解其含義,能列舉出同義詞反義詞,感受到它的感情色彩,放在句子、段落中能體會出運用是否恰當。
3、在基礎部分有的地方我覺得也沒有必要扣太細,因為它對后面的學習沒什么影響,所以,對這樣的環節,我們徹底不研究,丟分也認。最典型的就是偏旁部首。
二、閱讀理解
三年級語文出現分水嶺除了基礎知識要求變嚴,孩子基礎上的不扎實在分數上被放大以外,另一個主要因素則是閱讀理解。對于平時閱讀不夠的孩子,會在考試中發現需要閱讀的篇幅變長,出現不認識的字詞,讀完文章再讀題目,便忘了文章講了些什么。如果日常閱讀中孩子已習慣于處理閱讀中的這些問題,閱讀之后有比較多的交流和討論,那在考試中是會有所受益的。
三年級的閱讀理解題其實主要圍繞的還是基礎知識,表達思想的主觀題,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并不是很多,等到了高年級,閱讀積累對分數的影響還會繼續放大。
三、作文
三年級的作文才剛剛起步,在卷面中老師的評分還是以鼓勵為主,孩子之間在分數上并沒有很大差距。但在平時練習中孩子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這部分的分數也會在高年級繼續拉大距離。
通過以上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三年級所謂“分水嶺”其實只是一個開始,這個階段成績優秀的孩子還是體現在基本功扎實,到了高年級之后,理解能力、應變能力、文學素養都會漸漸在卷面中體現出一定的分數,那個時候在語文上分數的差異還會繼續加大。
四、知識點總結
三年級的學生則由低年級剛進入到中年級。這一年同學們要掌握的知識就像泛濫的洪水一樣蜂涌而至:三年級的語文試卷上,除保留了一二年級的字詞之外,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成語、古詩、名人名言、歇后語、給句子改變詞序但不改變句子的意思、改寫把字句、被字句、閱讀理解、習作等,都在等待著學生們來獵取。而這時孩子們的發育卻處在緩慢階段,這也是三年級的學生成績進入分水嶺的重要原因。
接下來,老師整理了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各單元基礎知識、期末知識點匯總,三年級家長、老師可以(點我頭像,進入主頁,底部菜單欄)為孩子收藏打印一份,吃透三年級上冊語文各單元必記基礎知識總結對小學三年級語文單元、期中、期末考試成績提升有幫助。整理不易,希望大家點贊、收藏、轉發吧,感謝大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