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媽媽,我發現孩子在學習中陸續開始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做題過程中總是容易漏題,語文寫句子總是忘記打標點符號,數學經常看錯加減號,明明能言善道但作文卻寫不好……
放在以往,遇到這種問題就會寄希望于通過學校的課外作業來“以量取勝”,或是求助于輔導機構精準輔導。然而由于今年以來“雙減”政策嚴格執行,想辦法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重擔,部分程度上落在了我自己的身上。
孩子現在學習中的問題看起來似乎不太大,但“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作為一個從事金融行業、平時工作很忙應酬也挺多的媽媽,我沒有辦法每晚輔導作業,因此,有必要來一次系統性的梳理,找到問題背后的規律,再去一一解決問題。
總結下來,孩子的問題集中在,一是學習動力不足,自我責任感缺失;二是做題存在馬虎的問題。
發現了問題,我一度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解決,比如告訴他,學習是相伴一生的事,要自己去找到學習中的樂趣,才能堅持下去;又比如讓他做完題認真檢查一遍,避免漏做或者顯然做錯的情況發生。
然而這樣的解決方法似乎并未起效,孩子的學習依舊沒有什么改變,每天照舊不想上學,做題依然丟三落四。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本名為《學習治療手記》的書,事情才開始有了轉機。
聚焦存在學習問題的孩子,而不是學習中具體的問題。這本書的作者是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書里列舉了36個經過其學習治療成功的典型案例,涵蓋了不同年級的學生,通過生動的案例將對存在學習問題的學生開展學習治療的故事和方法娓娓道來。
閱讀了幾個章節后,我收獲滿滿,尤其是其中的數個同齡孩子的案例正精準地契合了我家孩子的學習問題。于是,我躍躍欲試,甚至迫不及待想要開始用書中的方法幫孩子解決問題。
但整本書看完之后,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書名為“治療”手記,說明學習上的問題也像治病一樣,需要通過種種表象去發現疾病的本質以及背后系統性的機理,再去對癥下藥。在《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三季里,著名的眼科醫生陶勇說,小醫生治人的病,大醫生治病的人。在學習治療之時亦是如此——我們要改正的不是孩子某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改進孩子對于學習的認知,讓其學會通過科學的方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結合之前總結的孩子存在學習自主責任感不強的問題,我決定換一種角色來解決孩子學習中的問題:以他為主,我為輔。我帶著他一起看這本書,然后讓他自己去找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自己去找到解決方法,我在其中只起到導讀、點評的作用。
“
是故事書,也是工具書
開始之前,我并不是很確定一個二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看懂這些案例,于是找了個他很有共鳴的一個案例(“會說就會寫”)讓他先試著看看。
沒想到,看完以后他說:“媽媽,這是我看過的這么多字的書里面最好看的一本!”得到肯定的反饋,我就開始執行計劃了:
首先,是帶著他一起看目錄,把厚書讀薄。從目錄中可以獲取很多信息。和他討論下來,他的收獲主要有:關于學習,學生可能會出現方方面面的問題;馬虎只是表面現象,背后有深層的原因,光提醒“下次要注意”是遠遠不夠的;孩子學習出現問題,家長也有也需要反思和改進,我們是并肩作戰的關系。
其次,是主要章節速覽,提取概要。在這一部分,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和他一起速覽了每個案例的大致情況,包括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學生的年級、怎樣解決。這樣,孩子就知道了這本書的整體概念——結構、敘事方式,也在此過程中知道了每種學習問題的基本解決思路。我開始引導他關注:每個年級都會出現問題,每個年級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問題,每個問題背后都需要透過現象分析本質,雖然過程不容易,但每個問題都是可以被對癥下藥地解決。
我問他,你覺得自己有那么多問題嗎?他說,好像沒有……我鼓勵他,對,即使是在二年級的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里,他的問題也并不多——這是針對他在學習中動力和自我激勵不足的一個小嘗試,希望讓他對自己的學習更自信。
接下來,我讓他找找,符合自己的是哪幾個問題?找出來后,我們一起進入下一步。
第三,是重點章節精讀。在這一部分,要把已經讀薄的書再去讀厚。我和他一起針對與自己問題非常類似的案例故事進行精讀:讓他先用自己的話來給我講案例中的故事,再問問他,自己的問題和案例里的是不是一致的呢?我告訴他,很多問題看起來是一致的,但解決方法也要結合每個人實際情況。然后再引導他告訴我,專家是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的,這個方法對他來說是否可以嘗試?
“
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成效更顯著
一番探討之后,我們做出了針對他自己學習中問題的一整套解決方案,尤其是對于“馬虎”的分類和對應的解決之道。
經過這一段時間把《學習治療筆記》當作“故事書”和“工具書”、和他共同閱讀、共同發現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后,我發現,成效非常顯著:他的“馬虎”次數大大減少,而且,他為自己學習負責的動力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他會開始去主動思考,有時候在做錯題的時候也會主動嘗試探索多種解題方法,而不像以前只是把題目和正確解法寫上去就完工了。
我想,這本書的價值,除了在于給我們一個準確找到問題的借鑒和精準對癥下藥的方法外,還在于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學會自主解決學習問題的過程,用“方法論”武裝自己。此外,對于一個要慢慢開始加大閱讀量和閱讀難度的二年級小學生而言,把這本《學習治療手記》讀薄又讀厚再應用到自身的過程,也是學會如何高效閱讀一本厚書、從中挖掘自己所需信息的過程。
“雙減”是一個新命題,衷心希望更多家庭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