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云科技”)正式上市,股票代碼為688316。
青云科技的成功上市,也為云計算賽道的玩家提供了新的“標的”。青云科技董事長兼CEO黃允松在談到此次上市時表示:“在高度分散的科技模式里,我們也能創造商業價值。”
成立于2012年的青云科技,是一家第三方中立云計算廠商,也是全球最早布局混合云的廠商之一。公司以軟件定義為核心,致力于為企業用戶提供自主創新、中立可靠、性能卓越、靈活開放的云計算產品與服務。
青云科技成立之初,黃允松便將青云的業務重點釘在了滿足客戶需求上,也因此,對于青云來說,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并不是一個選擇性問題,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客戶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規模化實踐才是最佳的驗證之道。因此,從公有云、私有云再到混合云業務的推出,其中的根本邏輯在于:解決客戶的問題。
2012年,中國云計算市場還處于朦朧起步期。阿里云、騰訊在進行業務摸索,青云、優刻得等一批初創企業相繼成立。2013年起,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相繼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云計算行業開始升溫。但眾多云計算廠商面臨著眾多問題:市場不成熟、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沒有可參照的成功樣本、競爭激烈難以盈利…….
彼時,做私有云還是公有云也成為眾多云計算廠商的不同發展路徑。然而,隨著企業上云實踐的進一步深化,大多數企業想要的是兼顧穩態業務與敏態業務,在安全合規和整體TCO(總擁有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就誕生了兼具公有云和私有云優勢的混合云。
對于一直致力于解決客戶的問題,甚至是先于客戶發現問題的青云科技,布局混合云業務也就“勢在必行”。
事實上,混合云的實現有比較高的技術壁壘。它需要系統化的架構設計,以及工程化的交付方案,用戶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的使用體驗與管理機制應當一致。要實現這種公私一致,云計算公司就要提供相同的API、相同的功能組件、相同的工具與應用環境,從而保證應用一次性開發,無差別部署,以及應用調度策略的一次性配置。
好在,青云科技的統一架構在混合云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在青云看來,真正的混合云,必須要像一朵云那樣,擁有一致的架構和體驗,而這絕對不是“集成拼裝”可以實現的。
早在2014年時,青云科技就確定了公、私一致架構的技術體驗,為混合云業務打下天然的技術基礎。而當時,在云計算巨頭里,也只有微軟發布了混合云戰略。同時,這也與此前上市的優刻得和金山云在業務層面產生了顯著差異。
青云科技堅持核心代碼自主研發,是國內少數能夠實現云計算平臺直接完全國產化替代的廠商,在云平臺的核心架構設計上同時實現了“無限擴展”(5000+節點)和“最小規模交付”(3節點)能力,支持任意規模、任意組合(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的混合云。
同時,青云混合云的交付方式也很自由,以軟件和服務的交付方式各種組件,對新建平臺沒有硬件限定,對既有硬件又提供利舊方案,可以大幅降低用戶成本。
黃允松表示:“公有云、私有云都無所謂,在我們這只有混合云,公有云還是私有云,取決于客戶想要什么。客戶擁有的是以服務形式所擁有的硬件,而不再是以硬件形式所擁有的硬件。”
目前,青云科技的客戶既包括傳統企業,也包括互聯網新興企業,行業覆蓋:銀行、保險、能源、交通、制造、公共事業、教育和醫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