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公安局歷經4個多月縝密偵查,偵破“12·17”專案,成功搗毀一特大網絡“套路貸”犯罪團伙,目前已抓獲包括虞某等主要成員在內的犯罪嫌疑人197名;查封、凍結涉案資產總價值22億余元。據初步統計,該團伙自2017年至2019年初,在短短2年時間里,通過自己開發的網貸App,放款達891萬余人次,涉及167萬余人,初始放款近17億元,循環累計放款金額達170億余元,非法獲利23億余元。
公安部掃黑辦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網絡“套路貸”逐步發展成“開發網貸App-放貸-催收”的多層級、跨區域的“套路貸”產業鏈,嚴重侵害了群眾的合法權益,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以“云劍”行動為契機,各地公安機關要勇于擔當作為,以打開路,狠抓線索排查和專案偵辦,提高追贓挽損能力,確保實現全鏈條打擊,嚴格依法辦案,堅決遏制“套路貸”等新型網絡犯罪上升勢頭。
“小警情”牽出“套路貸”大案
了解到,泰州“12·17”特大網絡“套路貸”案件的切入口,是一起看似不起眼的警情。2018年12月17日,姜堰區張甸鎮居民李某到張甸派出所報警,稱其于2017年6月至8月在“極速錢包”“藍領貸”2家網貸平臺貸款1360元,想不到2個月后就滾至1.5萬余元。因無力按期還款,包括他的堂姐在內的家人受到瘋狂騷擾。一個186開頭的手機號碼給他的堂姐發送彩信照片,以她的支付寶頭像為背景照片,加入侮辱誹謗語句,威脅李某還錢。
“犯罪嫌疑人極為囂張。”姜堰區公安局局長曹祥介紹,李某報案后,民警用派出所固定電話與催收人員聯系,對方毫不示弱,甚至揚言要用電話“轟掉”派出所。
“派出所接報這起警情后立的是一般治安案件。按照江蘇省掃黑辦要求,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對于涉債類警情必須先期受理、慎重審查、仔細甄別,要及時發現疑似‘套路貸’案件,并要確保全部查深查透。公安局核查專班在對全局涉債類警情進行核查時,發現了這條線索。經過梳理、分析案情后,我們認為,這不是一起簡單的債務糾紛,其中貸款收取‘砍頭息’、催收實施‘軟暴力’等行為,是網絡‘套路貸’案件的典型表現,必須予以堅決打擊。”曹祥介紹。
從催收電話入手,往上倒查信息流、資金流,偵辦民警發現,這是一個進行全鏈條網絡“套路貸”犯罪的特大團伙,人員眾多、組織嚴密、架構龐大、管理嚴格、分工明確。隨著偵辦工作的深入,案情的重大、復雜引起上級公安機關的高度關注。部省市三級公安機關協調資源、集中力量、匯聚手段予以支持。公安部派員實地協調督導案件偵辦工作,江蘇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劉旸多次聽取案件情況匯報,副廳長裴軍親赴一線指揮案件偵辦。泰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杜榮良擔任專案組組長,泰州、姜堰兩級公安機關多警種業務骨干組成工作專班,開展合成作戰。
網絡“套路貸”設下重重連環“套路”
姜堰區公安局副局長錢鴻元介紹,以虞某為首的網絡“套路貸”團伙,包辦了從軟件開發到放貸、催收的“全流程服務”。虞某在上海注冊了4家網絡公司,有員工100余人,通過自己研發的“極速錢包”“大白錢包”等App進行網絡“套路貸”犯罪。這些網貸App以無抵押、黑戶可貸、快速放款等噱頭吸引急于用錢的人,以收取各類手續費為由從貸款中扣除費用,即俗稱的“砍頭息”,而用戶依舊需要按照扣款前的資金進行償還。
受害人從App取得借款,必須提供多種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正反面照片、手機服務密碼、手機通訊錄、半年通話詳單,芝麻信用、花唄額度、淘寶淘氣值等。“如果你不提供這些信息,就進入不了下一個操作環節。”受害人凌某表示。
虞某團伙提供的貸款從1000元至5000元不等,扣除高達15%至30%的“砍頭息”。“‘砍頭息’30%,即借款1000元,到手700元,其余300元被以服務費、保證金、手續費、勞務費等名義預先扣除,但仍需償還1000元。”虞某手下一公司高管莊某說。如果貸款人到期未還款,將會被收取高額的逾期費、展期費等。
只要貸款人在虞某名下公司的一個網貸App上借過錢,之后就會接到電話或有人通過微信聯系,推薦從其他網貸App借款。這些App名稱五花八門,其實功能、運作模式基本一致。“我們稱為‘貸款超市’,公司往往過一段時間就上一批新的App,就是名字不同功能都一樣,不過就是多挖個坑讓人跳。很多人在這個平臺借幾百元,那個平臺借1000余元,不知不覺中,就被吸入了一個高額債務的黑洞。”莊某說。
“以貸還貸”,債務由此逐步壘高。“我曾經算過,最高的時候,我在超過100個網貸App有貸款,每一筆都不超過5000元,少的可能才幾百元,但總額已經幾十萬元。這樣一步步下來,讓我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凌某說。在凌某提供的2018年12月的手機日歷上看到,31天里,他只有9天沒有標注借貸事項。最多的一天,他在5個網貸App貸款,金額從900元至1500元不等。
“軟暴力”催收下重手
2017年6月,虞某在安徽合肥成立公司,由其堂兄負責,進行貸款催收。公司有員工700余人,按貸款人逾期時間不同,進行分組催收、逐步施壓。逾期時長劃分為S1(逾期1日)、S2(逾期6日至10日)、M1(逾期15日至30日)、M2(逾期31日至60日)、M3(逾期60日至90日)等,催收人員逐級采用電話、短信、微信轟炸,發送喪葬、低俗、淫穢照片等方式,對貸款人及其親朋好友進行持續騷擾、威脅、恐嚇。催收人員陳某受訪時說:“一開始可能只是白天打,催他還錢;從M3 開始,打電話就不客氣了,如果不還錢就‘爆’通訊錄,天天讓他親戚朋友晚上睡不好覺。”
“起訴通知書讓當地村干部親自上門轉交給你家里人,注意家中留人不要出遠門。同時會在你家鄉部分地區張貼借款信息,會委派催收公司進行強制性收款,全程錄音、監控。”
這是受害人提供的催收短信。不少受害人不僅債臺高筑,家庭財產被盤剝一空;本人和親朋好友還因長期遭受“軟暴力”催收,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經查,2018年4月25日,江蘇省連云港市一名34歲居民因在虞某公司名下的網貸平臺貸款滾至20余萬元,無力償還,又不堪“軟暴力”催收持續折磨,最終選擇自殺。
在短時間內,以虞某為首的犯罪團伙迅速積累起巨大財富。莊某曾經一次獲得6800萬元獎金,另一名高管陳某一次得到1300萬元獎金。陳某在被抓捕后坦言,他一分錢都不敢花。
針對三“多”、三“難”真打深挖
受訪的公安機關領導和民警表示,“套路貸”犯罪從網下發展到網上,影響范圍更廣、危害極大,同時,偵破難度也在加大。傳統“套路貸”犯罪中,犯罪組織人員相對固定,實施“軟暴力”和明顯暴力等方式較為直觀,也易于查證。而在辦理網絡“套路貸”案件中,則有三“多”和三“難”。三“多”是指涉案人員眾多,且流動性大;受害人以百萬計,遍及全國;涉案資金在公司賬戶、第三方平臺、個人賬戶間往來極其頻繁。也因此帶來三“難”:抓捕難、取證難、資金查控難。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孟智列舉了這樣一組數字:“涉案電子證據數百TB,派到全國各地的取證組22個,在合肥的催收公司現場查控涉案人員400余名。”辦理網絡“套路貸”案件,基層公安機關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極高。
“偵辦這么大的一起網絡‘套路貸’案件,在泰州是第一次。在部省級公安機關的全力支持下,我們真打深挖、全力偵辦。既要防止小勝即止,又要嚴格依法辦案。我們商請檢察機關第一時間提前介入,雙方通過通報案件查證情況,聽取工作意見,明確偵查方向,統一證據,提升案件辦理質效。”杜榮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公安部掃黑辦有關負責人指出,從事非法討債、高利放貸以及“套路貸”的黑惡勢力被列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打擊重點。這就要求各級公安機關對這類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犯罪,發現一起,打擊一起,堅決、徹底予以鏟除。泰州這起特大網絡“套路貸”案件的成功偵辦,充分說明了各級公安機關要高度重視配強線索核查力量,全方位開展線索排查、比對、分析工作,及時發現“套路貸”線索,對案件進行深挖徹查,才能最終取得良好打擊效果。公安部將對重點案件進行掛牌督辦,派出專家組實地督導辦案。
江蘇省公安廳掃黑辦主任、刑警總隊政委吳祖平表示,公安機關在持續對網絡“套路貸”犯罪及時、依法、準確打擊的同時,也要聯合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堵塞漏洞。據了解,江蘇省公安廳已會同省金融辦先后開展加強“校園貸”風險整治、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從嚴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等一系列專項行動。無錫已關停取締各類小貸公司848家,全市涉債類警情同比下降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