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云經濟”爆發,是偶然更是必然
庚子年的一場疫情,又打破了原有的預案和社會常規。報告也寫了,規劃也做了,2020年的風向卻變了。說好的創投“風口”遲遲不到,“云經濟”卻坐上“火箭”,如日中天。“云教學”、“云辦公”、“云醫療”,2020年云經濟坐上“風口”。

因為這次病毒的傳播力比SARS和普通流感更強,所以不少城市均采納非現場作業、推遲開學或長途醫療的行動,無形中加速企業“上云”進程。國內互聯網巨子騰訊、阿里、華為、百度等都在云經濟上早有布局。這也是疫情之下,國人依然能否循序展開國民生產的主要原因。
疫情期間,企業復工難,上層鼓勵遠程辦公,眾多企業免費提供云辦公產品助力抗疫,加速行業擴容以及滲透率提升。云辦公產品成眾多企業剛需,下載量、注冊量激增。截至2月10底,釘釘、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包攬手機應用下載量排行榜前三。此外,《教育部使用網絡渠道,“停課不停學”》等相關政策驅動教育上云,“云教育”被多地校園選用。教育部在22個線上課程渠道上推出2.4萬門課程。“云醫療”也引人矚目。各地醫院提示各類慢性病患者,如無緊急情況,暫時不要去醫院。長途問診、開處方都“云醫療”成為許多病患的選擇。
傳統醫療面臨系統過時、設備老舊、信息孤島等窘境,云醫療借助云計算、5G、AI(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遠程醫療手段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實現跨地區跨地域醫療業務協同以及信息共享,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宅在家中,長時間的孤獨和無聊催生云游戲產業,5G時代帶來的內容革命也給傳統游戲行業帶來革新。在云游戲的運行模式下,游戲在云端服務器上運行,并將渲染完畢后的音視頻流壓縮后通過網絡傳送給用戶。對玩家來說,破除硬件壁壘從而減少了設備成本,豐富游戲場景;對游戲開發者來說,可以提高游戲開發效率,降低更新維護成本。云端強力的計算能力保障游戲運行與畫面渲染,技術突破不斷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游戲體驗。
4 剖析一下產業鏈
說完了“云經濟”發展的爆發性趨勢,也要聊一聊它的整個產業鏈。簡單來說,云經濟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三塊:
① 上游硬件基礎設施;
② 中游云服務供應商;
③ 下游多樣化的云服務模式。
上游的硬件基礎設施是云計算發揮作用的前提,也是整個產業鏈的基礎和核心。相對來說,越往產業鏈上游,標準化程度越高,競爭也相對激烈(如服務器、網絡設備等硬件等)。而越往產業鏈下游,越接近用戶,標準化程度越低。
因此,產業鏈上游,規模較大、技術水平較完備的企業相對來說競爭優勢更強,行業的馬太效應明顯,容易形成強者恒強的格局。而產業鏈的下游則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對應到價值鏈,同樣上游價值較為集中(尤其核心零部件),議價能力強,而中下游相對較弱。
從海外對比來看,我國企業整體上云率與發達區域差距明顯,隨著5G到來,國內云計算產業發展確定性較高,而政策層面對于云計算也高度重視。
5 市場機會在哪里?
革命性的機會說透了,關鍵還是要回歸到市場,從市場反饋而言,云計算板塊趨勢也相當明顯,說白了還是“云經濟”大行業催生的大機會,如何選擇合適的品種呢?
基本面不錯的強勢股名單羅列如下,供廣大投資者參考:
疫情驅動VPN、云桌面:深信服、星網銳捷、山石網科(科創板);
云視頻、云辦公:會暢通訊(龍頭)、億聯網絡、齊心集團(子公司好視通);
云安全大數據安全:綠盟科技、啟明星辰、安恒信息(科創板);
遠程醫療:衛寧健康、創業慧康、東華軟件;
企業云服務:用友網絡、金山辦公(科創板);
IDC數據中心行業(伴隨互聯網流量爆發):光環新網、浪潮信息、寶信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