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鄧雅蔓|北京報道
誰該為巨額損失負責?
截至4月23日,中行與“原油寶”投資者的拉鋸戰還在不斷升溫。
一方面,投資者細數中行“七宗罪”, 尤其質疑其在油價跌破20%警戒線時,沒有采取自動平倉措施,直接導致投資者蒙受更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中行在近兩天的回復中,主要表示出一點:“按規定辦事”。
中行該為投資者巨額損失負責嗎?
4月22日,繼承認美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后,中國銀行再次發布了關于原油寶業務的情況說明,主要指出三點:首先,中行原油寶產品掛鉤境外原油期貨,合約到期時會在合約到期處理日依照客戶事先指定的方式,進行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其次,合約結算價由中行發布,期貨交易所按照北京時間凌晨2點28分至2點30分的均價計算當日結算價,當日CME公布的結算價為-37.63美元;最后,原油寶產品市場價格不為負值時,多頭頭寸不會觸發強制平倉,對于已確定進入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的,將按結算價為客戶完成到期處理,不再盯市、強平,即由于此次原油跌至負價格是發生在22:00后,中行已經不再盯市、強平。
“除了沒有杠桿外,原油寶的交易方式與期貨交易相似,鑒于近期油價波動極大,投資風險很高。”一位資深期貨行業分析師《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與股票不同,期貨產品交易由于“門檻高,風險大”,并不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客戶去投資。
但有些投資者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3月下旬以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快速跌落,抄底原油的聲音充斥在各大投資平臺。據券商中國報道,3月銀行原油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多家銀行反映開戶交易的投資者數量明顯增加。
令想“抄底”原油的投資者深感意外的是,美油居然跌破底盤,迎來史上首次負值:-37.63美元/桶。
4月22日,中行發布公告稱,美國時間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美國原油2005合約的多頭與空頭平倉結算價為-266.12元/桶。
于是,中行“原油寶”投資者陷入巨額虧損。

網傳中行原油寶內部文件記錄 圖片來源:受訪者
從網傳文件中可以得知,此次中行原油寶多頭持倉客戶共計3621戶,凌晨持倉虧損2.1億,虧光本金還欠中行3.7億,投資者人均損失16萬。
一般情況下,類似原油寶這樣的“紙原油”最糟糕的情況是本金虧完被平倉,但中行原油寶的投資人不僅虧光保證金,有些還因償還不足倒欠銀行巨款。
“原油寶”投資者對于中行的行為提出了多點質疑,包括中行沒有明確結算價格的計算依據、沒有充分揭示產品風險、缺少必要告知導致客戶錯誤選擇到期處理方式、欠款不還將上征信記錄等。
追問:“原油寶”是否適合普通散戶投資?
除了中行的“謎之”操作疑惑有待解開外,“原油寶”產品本身的風險承擔性也存疑。
與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紙原油”產品一樣,“原油寶”的投資者也是通過賬戶買賣“虛擬”原油,以賺取價格波動所產生的差價利益。
通過“對賭”國際原油價格來賺取收益的產品,由于全球油價的巨大不確定性,本身具有巨大的風險。“我們想了解清楚,中國銀行在客戶做交易前,是如何判斷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適合度的。”兩位“原油寶”投資者向記者表示。
4月21日,在美油跌破0美元/桶之際,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紛紛向“紙原油”投資者做出了風險警示。
工商銀行發布通告稱,4月23日該行賬戶國際原油產品將轉期,當日交易結束后,產品參考的布倫特原油合約將由6月調整為7月。近期原油市場波動加劇,建議關注風險,謹慎投資交易。
同日,建設銀行公告稱,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地緣政治、短期經濟沖擊等因素綜合影響,國際原油市場波動加劇,4月20日原油價格歷史首次跌至負值,WTI2005合約最低價報每桶負40.32美元,市場波動風險巨大。同時原油期貨升水(遠月與近月合約價差)大幅上升,近期WTI2007合約較WTI2006合約升水高達26%,后續可能面臨較大的升水波動風險。
責編:呂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