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主要業務在電商,而騰訊的主要業務在社交和游戲。經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它們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和人脈。它們都想不斷的擴展自己的領域,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它們都紛紛選擇了投資。這時候它們就有一部分的投資交集在一起,因此它們時常發生爭奪資源,甚至互相燒錢行為。所以在互聯網公司的身上都能找得到它們的影子。以至于人們說中國的互聯網時代屬于阿里巴巴和騰訊的。

當年360和騰訊QQ打了一場商戰。雖然騰訊表面贏了。但馬化騰從中吸取的教訓。我們要有更多的朋友才能立足。于是就進軍投資領域,所以就提出了:我們只做企業的連接器。我不要控股,我只要參股就行了。而且花重金請劉熾平來騰訊做投資總裁。當然他們不管在國內投資了京東,美團,拼多多這樣的大企業。還是在國外收購了大量的游戲公司。他們都只是參股合作而已并沒有改變原有的團隊管理模式和人員。而且利用手上的QQ和微信兩張王牌進行了大量的流量扶持。可以說是眾多企業想和騰訊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騰訊也是打壓過很多同行企業的。比如在一次采訪馬化騰的視頻當中。馬化騰承認自己的確打壓過很多小企業。但馬騰表示打壓他們原因是他們不愿意和自己合作。因此只能取代這些不愿意合作的小企業。

阿里巴巴的投資方式與騰訊載然不同。他們都是全資購買,然后全部控股,像餓了么,蝦米音樂,優酷視頻,高德,UC瀏覽器等等都是這樣子的。而且改變了原來的創業團隊的結構和人員,創始團隊拿錢走人,而往往這些全資收購的公司發展得不太理想。表現出來是一種強權主義,和騰訊的人性相比,往往其他企業都不愿意和阿里巴巴合作,都不愿意失去了集團的控股權。當然現在的阿里巴巴主席張勇也繼承了馬云的風格。更加喜歡用買買來收購產業,一上臺就重金買了網易考拉。
當然有眾多的集團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跟阿里巴巴鬧翻了的。其中美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年阿里巴巴的強勢打壓美團,沒辦法只能騰訊來做依靠。從中可以看出騰訊的投資更得人心。也更符合社會的發展。阿里巴巴的這種強權主義犧牲他人來你擴大自己的地盤。是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阿里巴巴是造獨角獸的。而騰訊是投資獨角獸的。雖然阿里巴巴和騰訊在互聯網上強勢進攻。但還是有一些漏網之魚強勢崛起,其中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抖音等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日頭條也是被認為將來有可能超越阿里巴巴和騰訊的一個公司。而現在今日頭條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互聯網將會發生顛覆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