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資要點:綁定阿里云承接 IDC 需求,資源儲備充足靜待業績釋放
(一)批發型 IDC 供應商,資源儲備充足、在建工程量大更具增長潛力
投資要點:數據港成立于互聯網快速發展的 2009 年,成立至今積極綁定阿里等互聯網 廠商提供定制化 IDC 服務,經過十年發展,數據港已成為我國第三方批發型 IDC 翹楚,截 止 2019 年末,可運營 5KW 標準機柜數 28200 個,預計 21-22 年可運營機柜達 4.0-4.5 萬個, 公司資源儲備充足、在建工程量大,更具增長潛力。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靜安區國資委。

經過十年的發展,數據港已成為國內第三方 IDC 第一梯隊廠商。2019 年 IDC 服務業營 收達 7.0 億元,同比增長 7.7%, IDC 服務業毛利 2.6 億元,同比增長 8.8%,2015-2019 年 IDC 服務業務營收和毛利 CAGR 分別為 20.3%和 16.9%。

積極綁定阿里云,在云計算快速發展背景下大幅擴張 IDC 資源,可運營機柜資源儲備 豐富保障了公司未來 IDC 業務的業績確定性。公司從 2016 年的十大數據中心(擁有機柜數 6033 個)擴展至 2019 年的 17 個數據中心(可運營 5KW 標準機柜達 28200 個),積極綁定阿 里,在阿里云擴張背景下將數據中心拓展至全國主要核心城市,如上海、杭州、北京、廣東、 南通等。預計公司 2020-2021 年整體 IT 負載合計達到 200 兆瓦,換算成 5KW 標準機柜為 40000 個,公司上電爬坡期約為兩年,第三年根據合同約定按照上架率 90%以上結算收入, 公司大量可運營機柜的儲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未來 IDC 業務業績確定性。

公司 2019 年在建工程大幅增長,主要承接阿里云數據中心需求,經歷 18 個月的建設交 付周期后,預計 2020 年陸續完成阿里云數據中心建設實現可運營狀態,之后 1-2 年逐步上 架。此外 2019 年末公司再次受到阿里數據中心意向函,未來 2-3 年公司業績釋放確定性高。

(二)關注阿里云數據中心落地節點和上架節奏,公司業績釋放確定性高
未來,我們建議關注公司來自阿里數據中心建設與上架的核心驅動力。影響公司的核心 因素是云計算市場的發展帶動阿里云資本開支增長,IDC 運維企業作為產業鏈的中游,核心 受益于云計算行業發展。阿里云為國內云計算市場龍頭, 2019年云計算收入預計增長50-55%, 其國內市場份額約 45%,位列第一。

阿里云在國內的大型數中心項目投資額高,IT 負載及機柜部署量大,大型數據中心可 容納服務器超過 200 萬臺,數據港積極把握云計算紅利,未來依然具備較大成長空間。
公司目前已經在張北縣、江蘇南通、內蒙古、浙江杭州、廣州恒源等開展 IDC 建設和運 維服務,張北縣前兩期數據中心已投入運營,截止 2019 年末,公司已運營 17 個數據中心, 來自阿里的杭州、廣州、內蒙古、河北地區的數據中心項目完成進度均已達 50%,從當前儲 備來看十年完成運維服務項目總回報約 5-6 億元。以數據港目前的進展來看,其可運營的機 柜量占比約占阿里云數據中心總比例 15-20%,整體儲備量占不到 40%,未來幾年阿里云陸 續釋放上述大型數據中心需求,未來依然具備較大成長空間。
截止 2019 年末公司可運營機柜數達 28200 個,IT 負載合計約 141 兆瓦,根據公司披露 信息及投資預算,我們預計公司 2021-2022 年合計總儲備機柜數達到 40000-45000 個。
投資要點:關注阿里云數據中心落地節點和上架節奏,2019Q4 和 2020 年公司將逐步交 付前期投資建設的數據中心,上架率爬坡期一般為 1-2 年,2 年后上架率將達到 85-95%,因 此我們認為未來 2-3 年業績釋放確定性強,現金流將逐步穩定遞增。此外 2019 年末公司再 次受到阿里數據中心意向函,金額為 24.4 億元,云計算 IDC 業務增長景氣度持續向上。
一般來說,IDC 機房土地建設 6 個月+基礎設施建設 6 個月,一年建設期完成后,交付 給客戶進行最終的定制化修改等再需要 3-6 個月。客戶上架爬坡期約 1-2 年,數據港和客戶 一般簽署 10 年的合同,在第三年開始即按照上架率 90-95%來結算收入。
我們看到公司在建工程于 2019Q2 快速上升,在建設 IDC 項目投入快速增加, JN13/HB44/NW13 和 ZH13 均處于項目實施工程建設階段,考慮到 IDC 上架爬坡約 1-2 年, 公司IDC 資源儲備服務,按照爬坡節奏和合同結算約定,未來 2-3年公司業績釋放確定性高。
(三)數據港資源缺性高:一線城市及周邊的 IDC 供不應求
公司 IDC 資源分布全國主要核心城市,增量資源看好北京、廣東、江蘇、張北地區等。 目前核心 IDC 資源集中在江浙滬地區,整體上架率約達到 90%以上,未來主要 IDC 資源擴 張地區主要位于北京、深圳、江蘇等核心城市,以及內蒙古、河北等非核心城市。
我國核心城市數據中心需求較大且持續攀升,一線城市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北上廣深 等核心城市的數據中心持續出現 20%到 30%的供需缺口,一方面原因來自于土地資源,另 一方面由于政策端對能耗(PUE 指標等)的限制要求越來越高。伴隨 5G 商業化落地,未來 流量的爆發指日可待,將產生大量云計算數據中心的部署需求。
我國 IDC 市場布局整體呈現“東部沿海居多,核心城市集中,中西北部偏少”的格局, 時效性高的“熱數據”處理需求較大使得我國 IDC 主要集中在北上廣及周邊地區,從市場 份額上看,華北占據全國市場約 30%,華東約 25%,華南約 25%,西部占比約 20%。2018 年我國 IDC 機架數合計約 210 萬,同比增長約 25%,呈現如此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1) 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分布在核心城市,有較多的時效性高的“熱數據”需要處理,形成 了一線城市數據中心供不應求的現狀;
2) 核心網主要分布在一線城市,這些地區數據中心的建設可滿足客戶對于低時延及運行穩定的要求,提高效率節省成本;
3) 中西部地區的數據中心的建設需求主要為處理一些實效性不高的“冷數據”,此外電 力成本較低,遠端部署,降低成本。

北京、上海、廣州為控制能耗指標依次加大限建政策執行力度,需求外移明顯,IDC 服 務商選擇向三地的周邊區域布局,在地理位置上盡可能接近核心城市。國內在運營數據中心 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共同占據整體市場 50%以 上的市場份額。
資源壁壘/政策壁壘:我們認為第三方 IDC 企業的核心壁壘在于數據中心資源的儲備和 開拓。數據港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江蘇、浙江均有 IDC 資源儲備,隨著政策對 IDC 規模和能耗(PUE)的限制要求更加嚴格,上市 IDC 企業的政策端壁壘越來越高,有利于企 業維持競爭優勢,持續拓展資源,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

(四)核心對比:重點關注資源儲備量、分布地區及需求狀況
競爭格局的角度:① 我國 IDC 市場格局以運營商為主,憑借其網絡帶寬和機房資源優 勢,份額占比約達 65%,運營商的數據中心雖然體量較大,但是一半以上為自用,其他的機 房遍布全國,在核心城市的 IDC 資源布局不多且客戶較為分散;② 剩下的市場以第三方數 據中心廠商為主,主要為滿足核心城市的 IDC 需求,如云計算、互聯網、金融客戶需求等, 彌補供需缺口,具備一定的資源稀缺性壁壘。我們認為數據中心行業主要提供運維服務而非 產品類公司,跨地域范圍的競爭可能性較小,因此核心還是關注:
1)自身的資源儲備和拿地能力:即供給,全國范圍內的資源儲備如何?可運營機柜增 長幅度如何?交付進度是否可期。數據港背靠上海國資委,具備一定的資源能力,且承接阿 里云數據中心全國部署,IDC 資源儲備廣泛;
2)需求能否持續:所在的分布地區是否為核心城市,需求是否能保持持續增長;關注 運營模式,關注下游客戶的獲取。我們認為數據港核心資源主要布局北上廣、江蘇浙江等地, 且積極綁定阿里云,云計算行業快速發展需求十分明朗,構筑起批發型 IDC 的競爭壁壘;
3)資金實力。公司目前資產負債率與同行業相比較高,處于快速擴張期,進一步杠桿 融資的空間不大,但于 2020 年 3 月發布了 17 億的定增預案用于數據中心建設。隨著國家政 策進一步支持 IDC,以及國家 Reits 制度的發展和逐漸成熟,看好 IDC 產業未來發展。
4)毛利率是否有提升空間?數據港和阿里合作的項目 IRR 提升空間可能不大,但后續 隨著項目爬坡上架,現金流逐步穩定毛利率有望提升,其次數據港在北京房山的項目主要布 局高端零售業務,此項目的開發有望提升公司毛利率。

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市場份額較大,具備資源優勢。運營商核心優勢在于對帶寬資源的壟斷,包括擁有大量機房、骨干網絡寬帶和國際互聯網出口寬 帶資源。就市場規模而言,基礎電信運營商占據著中國 IDC 市場約 65%的份額,但是一半以 上為自用,其他的機房遍布全國,在核心城市的 IDC 資源布局不多且客戶較為分散。且目前 的劣勢在于 IDC 非主業,專業性不足,市場響應慢,局部供需不平衡,不符合市場微觀需要, 且只提供各自網絡接口,無法滿足服務高時效和客戶定制化需求。
第三方 IDC 服務商:依據自身在核心城市的 IDC 資源和較強的資金實力,建設數據中 心機房,彌補該地區數據中心的供需缺口,且憑借自身穩定持續的運維能力和豐富的運營經 驗拓展云計算等客戶,開展數據中心業務。一線城市及周邊的土地/電力資源拓展能力和雄厚 的資金實力構筑起第三方 IDC 服務商護城河。

(五)盈利預測:資源儲備足,百川終到海(略)
長期來看:未來 4-5 年公司整體凈利潤水平有望達到 5-6 億元,2019 年末公司歸母凈 利潤 1.02 億元,未來 4-5 年復合增速有望達 35-40%,仍有較大業績增長空間,給予“推薦”。
長期業績展望:我們根據數據港已披露的需求意向函,通過總投資額和項目 IRR 計算: 目前全部項目均達產后的項目收益總回報約為 6.34 億元/每年,若僅考慮當前已儲備的全部 項目,預計 3.5-5.0 年后當前項目全部達產,每年帶來的凈利潤回報約為 5.8-6.3 億元(考慮 所得稅及當年新投入資本開支折舊的影響)。
2018 年公司整體上架率達到 80-85%,IT 總負載量為 68.1 兆瓦,歸母凈利潤實現 1.43 億元,預計當前所有項目達產后 IT 總負載量達到 200-230 兆瓦,約為 18 年末的 3-4 倍,凈 利潤有望達到 4.5-5.5 億元,若再考慮 IDC 解決方案業務和云計算業務的增長,未來 3.5-5.0 年公司整體凈利潤水平有望達到 5-6 億元,2019 年末公司歸母凈利潤 1.02 億元,未來 4-5 年 業績復合增長率有望達 35-40%,具備較大業績增長空間。
阿里云于 2020 年 4 月 20 日發布公告:預計在 3 年內向云基礎設施投資 2000 億元,用 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阿里云表示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投入,反而要加大投入。阿里云加碼云計算及數據中心,再次彰顯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的重要性所在,考慮到公司深度綁定阿里云數據中心建設,我們 認為公司仍有很大成長空間,堅定看好。

二、數據港:綁定阿里云承接數據中需求,批發型 IDC 供應商
(一)背靠上海國資委,為阿里等互聯網廠商提供 IDC 運維服務十余年
1、業務:批發型 IDC 供應商,處于產業鏈中游,核心提供定制化 IDC 運維服務
數據港核心 IDC 服務業務是從事數據中心運維服務,即自建或租賃場地,進行土建和房 建,配置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如機柜、電力系統、制冷系統等,通過租用運營商的網絡帶寬資 源,將 IDC 機房以租賃的形式交給下游客戶,第三方 IDC 企業如數據港提供服務器托管、網 絡服務等運維服務,盈利模式即按照合同收取租金結算收入。
公司成立于 2009 年,成立之初主要依托阿里,首個定制數據中心 536@HZ 服務于阿里 云,為其提供定制化數據中心服務。在與阿里多年的合作中,數據港的 IDC 運營維護能力和 基礎設施的管理能力得到業界認可,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商初具規模,逐步成為 阿里數據中心的主要第三方 IDC 公司。隨后公司明確其自身批發型數據中心的定位,憑借 阿里的豐富經驗,客戶逐漸拓展至騰訊、百度、網易等一線互聯網公司。
2019 年:榮獲阿里巴巴“同舟共濟”數據中心合作伙伴殊榮;數據港斬獲“優秀數據中 心”、“優秀運營服務單位”雙項大獎;數據港榮獲“2019 金融界「金智獎」價值評選——新 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之未來公司”殊榮;數據港榮獲“2018-2019 年度通信行業節能技術創新 先進單位”稱號;數據港喜獲第八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最具成長性 5G 產業上市公司” 殊榮;數據港榮膺“2019 年度 IDC 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數據港的 IDC 服務業為核心業務,2018 年該業務營收占比 75%,毛利占比 90%,其他 部分主要為 IDC 解決方案業務,2018 年承接了常山云項目提供了相應 IDC 解決方案,實現 2.4 億營收,主要提供 IDC 規劃設計、設備采購、施工建設、系統集成和提供增值服務等專 業的核心服務,不包含運維服務,但 2019 年非核心的 IDC 解決方案業務營收下降。2019 年 IDC 服務業營收達 7.0 億元,同比增長 7.7%,IDC 服務業毛利 2.6 億元,同比增長 8.8%, 2015-2019 年 IDC 服務業務營收和毛利復合增速分別為 20.3%和 16.9%。

2018 年 3 月公司中標河北省常山云數據中心項目一期工程建設項目,合同金額約 2.65 億元,因此 IDC 解決方案業務貢獻了約 27%的營收,11%的毛利,2019 年非核心的 IDC 解 決方案業務營收下降。項目中標內容包括機房樓和動力中心、配套構筑物的施工圖深化設計, 設備和材料的采購、安裝施工、調試驗收、項目交付等,不包含項目后續運維。

公司營收主要來自阿里,約占 75-85%的比例,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 90%以上,但近幾 年有下降趨勢。未來我們認為零售業務的開展有助于改善下游客戶過于集中的局面,主要看 北京房山項目在高端零售業務的拓展,北京地區 4000-5000 個機柜的資源望發展成高端零售 IDC 業務,拓展新的客戶資源。

2、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上海靜安區國資委,管理層具備產業背景(略)
(二)收入增長角度:公司 IDC 資源儲備充足,承接阿里需求 IRR 較低,但爬坡節奏快上架率高
IDC 總收入結構可以拆分為:量(機柜規模與儲備)×價(IRR/租金等)×效率(出租 率/上架率);量的因素主要取決于 IDC 廠商的機柜規模與儲備,以及電力容量等;價的影響 因素主要為項目 IRR/租金等,主要取決于公司的運營模式與 IDC 資源所處地區;效率的主要 影響因素為出租率和上架率。
1)運營模式:批發型 IDC 的合同時間長(8-10 年),更穩定上架率更高,一般客戶為云 計算、政企等,但整體機柜租金較低;零售型 IDC 的合同時間較短(1-3 年),上架率低于批 發型,一般為 65-80%,但整體機柜租金單價較高,一般客戶為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為主。
2)IDC 所處的城市和地區:一線城市及周邊出租率和上架率更高,這些地區一般 IDC 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此外一線城市及周邊項目 IRR 更高,約 12-16%(零售型高于批 發型);二線城市及以下項目 IRR 較低,約 9.5-12%。

1、量:公司儲備充足,主要位于一線城市及周邊
公司 IDC 資源分布全國主要核心城市,存量資源主要位于一線城市及周邊,如上海、 杭州、江蘇、廣州等,增量資源看好北京、廣東、江蘇、張北地區等。目前核心 IDC 資源集 中在江浙滬地區,整體上架率約達到 90%以上,未來主要 IDC 資源擴張地區主要位于北京、 深圳、江蘇等核心城市,以及內蒙古、河北等非核心城市。
截止 2019 年末公司可運營機柜數達 28200 個,IT 負載合計約 141 兆瓦,根據公司披露 信息及投資預算,我們預計公司 2021-2022 年合計總儲備機柜數達到 42000-45000 個,IT 負 載合計有望達到 200-230 兆瓦。
投資要點:關注阿里云數據中心落地節點和上架節奏。2019Q4 和 2020H2 公司將逐步交 付前期投資建設的數據中心,上架率爬坡期一般為 1.5-2 年,第三年按合同約定上架率將達 到 90-95%,此外2019年末公司再次受到阿里數據中心意向函,金額為 24.4億元,預計 2020H2 至 2021 年末將會逐步完成交付,因此我們認為未來 2-3 年公司業績釋放確定性強,現金流將 逐步穩定遞增。云計算 IDC 業務增長景氣度持續向上。

一般來說,IDC 機房土地建設 6 個月+基礎設施建設 6 個月,一年建設期完成后,交付 給客戶進行最終的定制化修改等再需要 3-6 個月。客戶上架爬坡期約 1-2 年,數據港和客戶 一般簽署 10 年的合同,在第三年開始即按照上架率 90-95%來結算收入。
我們看到公司在建工程于 2019Q2 快速上升,在建設 IDC 項目投入快速增加, JN13/HB44/NW13 和 ZH13 均處于項目實施工程建設階段,考慮到 IDC 上架爬坡約 1-2 年, 公司IDC 資源儲備服務,按照爬坡節奏和合同結算約定,未來 2-3年公司業績釋放確定性高。
2、價格與效率:公司是批發型 IDC,合同時限長,租金/IRR 較低,上架率高
公司運維機房超 95%為批發型 IDC 機房,對于批發型 IDC 業務的經營模式是:“先訂 單,再建設,后運營”,合同期限長達 8-10 年,且單筆訂單規模大。公司該種模式具有客 戶質量高、高度契合客戶需求、機柜閑置率較低、訂單周期長、現金流穩定、運營效率較高、 資本回報率較高的特點。“先訂單,再建設,后運營” 的經營模式,由基礎電信運營商提供 網絡資源,公司負責數據中心的規劃設計、系統集成和運營管理,由公司、基礎電信運營商 和最終用戶共同制定數據中心建設標準并實施執行。
數據港在 IDC 業務開展初期便定位為批發型 IDC 企業,最終客戶基本為 BAT 等互聯網 企業。536 為阿里云的第一個數據中心,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市場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大幅提 升,BAT 等大型互聯網公司自 2011 年以來業務量大幅提升,逐漸形成大約以 1.5 萬~2 萬臺 服務器為一個大型模塊的規劃方法,對大型數據中心機柜需求增加。目前公司僅 219@SH 和 北京房山 IDC 項目(仍在建設中,未來主打高端零售 IDC 業務)為零售型 IDC。
IDC 服務企業分為批發型和零售型,公司批發型 IDC 單價約 7-8 萬元/年左右。1)批發 型數據中心大客戶收入占比高,主要面向云計算互聯網客戶(萬國數據云計算客戶占比 70%), 上架率較高,數據港批發型 IDC 上架率基本達到 85%以上,但是單機柜租金收入較低,約 7-8 萬元/年,導致毛利率整體較低(國內約為 35%-45%); 2)零售型數據中心主要面向中小 客戶群,因上架節奏的不同導致上架率較低,約 50-70%,單機柜租金收入高于批發型,約 9-10 萬元/年,整體毛利率較高(國內 IDC 光環新網可達 55%)。
公司項目 IRR 平均值為 10.95%,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1)公司目前更加 看重整體 IDC 體量空間的增長和資源擴張性,以及核心地帶資源的占據和部署;2)公司主 要承接阿里云數據中心需求,整體議價權不高。公司是阿里云數據中心核心第三方 IDC 供應 商,為批發型的模式,土地資源等和運維需求主要來自阿里,因此公司的議價權不高,更多 考量的是 IDC 資源的擴張性和成長性,在資金的投入產出比和效率方面考量不多,因此整體 IRR 較低。18-19 年阿里兩次需求意向函的投資項目中,IRR 基本為 10.1%-10.6%的水平。

我們認為,數據港作為批發型數據中心,收入主要來源于云計算廠商(阿里云),符合 云計算產業發展大趨勢,阿里未來三年預計投入 2000 億元于云基礎設施建設,IDC 行業增 長前景廣闊;且合同時期較長,現金流更加穩定,可擴展性更好。
零售型客戶結構則較為平衡,雖云企業占比少,但互聯網、金融行業、政企和制造業企 業的需求仍在,且上云趨勢明顯,我們參考海外大型第三方 IDC 的客戶結構和發展歷程,在 穩定客流、提升客戶粘性和減少流失率方面具備競爭優勢的 IDC 企業將具備更好的發展前 景,慮國內的情況,我們認為承接云計算需求的 IDC 廠商將會迎來產業機遇。

(三)資本開支與成本角度:高設備資本支出,高折舊,高電力運維成本
1、成本端:電力、制冷設備的資本支出較多,PUE 已達發達國家水平
IDC 廠商所處的數據中心運維行業為重資本開支行業,總成本(TCO)主要分為兩個部 分,其一是固定資產支出即 Capex,其二是運營支出即 Opex。

IDC 產業鏈主要由上游基礎設施、中游 IDC 專業服務及相關解決方案(云服務商為主) 和下游最終用戶構成。上游基礎設施成為 IDC 服務商資本開支的主要部分: 1)電源設備(UPS、 變壓器等) ;2)土地、制冷設備、發電設備和基礎運營商提供的帶寬服務等;3)ICT 設備硬 件供應包括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光模塊等(ICT 設備供應由下游客戶自身承擔)。

Capex:電力設備支出為主要資本支出,柴油發電機、電力用戶站和 UPS 電源設備等基 礎設施由 IDC 服務商提供,其次為制冷系統和暖通系統,占比約 20-25%,其次土建設計工 程等占比約 15%。作為建設 IDC 機房的基建設施,發電、冷卻等設備必不可少同時也是 Capex 支出最大的部分,對于 IDC 企業來說,Capex 為一次性支出,購買的設備后續攤銷(以 10 年為主)影響利潤率。數據港寶山項目資本支出結構中,電力系統的資本開支占比約 45%, 奧飛數據廊坊訊云項目資本支持結構中,電力相關支出占比達到約 50%。

根據 A 股上市公司募投項目投資總額與收入數據得出:達產后的若年收入產生 1 元,平 均投資總額為 2.1-2.5 元,一般 5KW 單機柜收入為 5.5-7.5 萬元/年,則單機柜投資總額約為 14-17 萬元。寶信軟件寶之云 IDC 四期項目產生 1 元收入所需的投資總額為 2.67 元,相 對較高,主要是由于寶信軟件寶之云 IDC 四期項目依照已確定的金融用戶要求按照 GB50174 A 級標準,遵循高可靠性的金融行業定制化標準建設,由此土建裝修、供配電系統、 冷源空調暖通系統等投資較高。

Opex:1)電力成本是 IDC 運營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大約占公司營業成本的 56% 左右,PUE 指標是影響電力成本的關鍵,數據港作為批發型 IDC,客戶主要為阿里,電力 功耗較大但 PUE 指標依然可以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具備成本優勢,2019 年平均 PUE 達 到 1.4。數據港 2016 年 1-6 月電力成本占主營成本的 56.6%,2018 年占比 51.8%,根據《國 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工作方案》統計,中國數據中心平均水平 2.2,美國數據中心平均 PUE 為 1.9;萬國數據平均 PUE 為 1.3-1.4,光環約 1.3,科信盛彩約 1.5,全國在用的大型數據中心平均 1.54,最優水平達到 1.2 左右,2017 年在建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平均設計 PUE 分別 為 1.41、1.48。

2)數據中心資本開支較大,2018-2019 年數據港資本開支/營收比大于 1,明顯高于通行 業,處于快速擴張期,資產設備使用壽命周期長(一般折舊年限為十年),數據中心固定資 產折舊在整體成本中占據較大的比例,通常占 20%以上。因此,數據中心建設資本開支直 接影響到該數據中心項目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回報情況。 2016 年數據港折舊費用占運營成本比 例為25.6%, 2018年光環新網IDC業務折舊費用占成本比重27.2%,萬國數據折舊占比31.4%。


2、承接阿里云需求,提供定制化 IDC 服務,租金成本承擔較少
IDC 運營模式主要分為三種:1)自建機房提供服務,即具備自有土地,擁有 IDC 機房 廠房相關產權,典型代表為光環新網和寶信軟件;2)租賃機房提供服務,代表為萬國數據, 截止 2019Q4 萬國總服務面積達 22.6 萬平方米,合計約 9-10 萬可運營機柜數;3)承接客戶 需求定制化提供服務。
數據港 IDC 的運營模式主要為承接阿里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和租賃機房形式,承接需 求模式下承擔較低租金,公司提供 IDC 定制化服務,整體以建設運維為主。公司多年來保 持與阿里數據中心合作,為阿里建設多個數據中心并提供十年運維服務,整體上合同金額已 達到 100 億元。 2019 年 12 月再次收到阿里巴巴需求意向函公告,整體合同金額為 24.4 億元, 覆蓋項目為 HB41/HB33/GH13/JN13,項目 IRR 約 10.08-10.15%之間。

數據港模式為承接阿里需求,本質上也是租賃模式,但承擔租金較少,因此房租物業成本和毛利率水平處于萬國數據與光環新網之間。萬國數據的土地以租賃型為主,成本方面需 承擔更多的房租及物業成本,致使毛利率不及光環、寶信等自建 IDC 模式的廠商。光環新網 以自有土地建設,廠房為自有,因此從成本角度分析,光環新網 IDC 業務的毛利率(56.7%) 高于數據港(41.5%)和萬國數據(22.3%),其中一部分的差異來自于房租及物業成本,光環新網房租及物業成本占營收比僅 0.8%,而數據港為 4.5%,萬國數據為 7.1%。

三、IDC 行業:云計算產業鏈的信息基石,核心邏輯在于流量增長
IDC 是海量數據流量的承載實體,是互聯網數據流量計算、處理、存儲和傳輸的核 心資源基地,互聯網、云計算的高速發展是 IDC 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
(一)流量持續增長是驅動數據中心產業鏈發展的核心邏輯
數據流量增長是 ICT 產業鏈快速發展背后的核心驅動因素,流量增長推動云基礎設 施建設加速,直接驅動互聯網云廠商 Capex 投入增加。
國內移動互聯網流量保持快速增長勢頭,5G 時代流量持續爆發,預計 5G 商用落地后 DOU 將擴大至當前十倍,將產生更多數據中心部署需求。國內移動互聯網 DOU 值于 2019 年達到 7.82Gbps/戶,為 2017 年的 4.3 倍。我們認為受益于 5G 技術逐漸成熟,商用逐步落地, 下游應用內容持續拓展(4K 視頻、云游戲、AR/VR、物聯網等),5G 流量增長將使得數據 中心產業鏈整體受益。

流量增長推動云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直接驅動互聯網云廠商 Capex 投入增加。從需求角 度來看,云計算行業大規模興起,邊緣計算也正在逐步發揮其價值,在此邏輯下數據流量的 增長拉動數據中心核心基礎設施的需求,使得 IDC 產業鏈整體受益,ICT 設備商業績快速增 長,從而再次推動云計算及互聯網的發展,反哺下游應用層。

從整個云計算產業鏈圖譜來看,隨著流量的增長,IAAS/PAAS/SAAS 產業興起,數據中 心產業發展提速,對于云基礎設施的需求大幅提升,主要包括對數據的計算、存儲、傳輸/ 互聯、安全等,對應的設備即為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光模塊、防火墻等。此外,行業解決方案包括云安全、云視頻、云游戲、軟件應用等需求同樣提升,企業應用的多樣化和企 業云化趨勢增強,進一步加大了對云基礎設施的需求。
站在產業鏈的角度,核心的判斷在于,需求端流量增長持續,對上游底層計算、傳輸等 IT 設備基礎設施的需求便會不斷增加,數據中心產業鏈景氣度將會持續提升。

從疫情影響角度來看,IDC 行業是運維為主,非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整體運營平穩, 受疫情影響較小。總結:數據流量增長直接驅動互聯網云廠商 Capex 投入增加,從而帶動云 計算上游服務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光模塊需求提升,出貨量增加;數據中心部署進度加 快,下游客戶上架率提升帶動 IDC 企業利潤率提升。我們認為,5G 商用促使下游應用面臨 新的發展機遇,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有望推動云計算產業鏈整體受益,且行業景氣周期較 長,堅定看好云計算產業鏈。

(二)IDC 行業空間有多大?承載數據流量,建設浪潮沒有盡頭
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整體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增長潛力十足,隨著 5G 商業化進 程加速,流量持續增長,云計算和邊緣計算需求增加,將產生大量數據中心建設需求。
中國 IDC 市場規模增速顯著高于全球 IDC 市場增速,增長潛力十足成長空間較大。2019 年中國 IDC 市場規模達到 1560.8 億元,同比增長 27.1%,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約 11%), 主要原因在于:1)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政策支持、技術升級及商業模式的創新進一 步推動行業發展,數據流量迎來爆發式增長,促使第三方 IDC 企業快速建設和發展; 2)我 國云計算和 IDC 行業發展較美國處于早期, IDC 行業供需缺口仍較大,整體來看我國 IDC 市場增長潛力十足成長空間較大。

(三)數據中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發展趨勢:數據中心大型化+云計算核心地帶分布+邊緣計算分布式部署。
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增長勢頭不減,建設浪潮沒有盡頭,IDC 公司每年收入平均增長 24%,資本支出增長超過 40%,其中大部分用于建設和裝備數據中心。大型數據中心的服務 器數量、數據存儲及數據流量方面在未來都將占據整體數據中心過半份額,背后的邏輯是云 計算產業進入“黃金時代”,產生了大量核心地區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需求;
我國數據中心發展將主要以三個大方向發展:
1) 大中型數據中心服務云計算,處理“熱數據” ,處理時效性較高的業務;
2) 超大型數據中心遠端部署,降低成本,處理“冷數據”;
3) 邊緣計算數據中心分布式部署,解決超低時延、高實時性、高安全性、本地化等需求。

我國在超大數據中心建設方面較為領先,市場份額逐步增長。2018 年全球數據中心數量 約為 43.6 萬個,呈逐年遞減趨勢,超大數據中心數量在 2018 年增長了 11%,到 2018 年底達 到 430 家,2019Q3 達到 504 個,自 2013 年初以來增長了兩倍。2018 年,美國大型數據中心 占比達 40%,中國為 8%,至 2019Q3 美國份額下降 2pct 至 38%,而中國則上升至 10%,其 次亞太地區和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在新建數據中心方面領先。

大型數據中心的服務器數量、數據存儲及數據流量方面在未來都將占據整體數據中心過半份額,背后的邏輯是云計算產業進入“黃金時代”,產生了大量核心地區大型數據中心的 建設需求。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北美地區占據最大份額,約為 40%,其次是亞太地區,占比 32%,西歐占比 19%,拉丁美洲占比 3.7%;從占比來看,全球超大數據中心服務器占比量至 2021 年將提升至 53%,數據流量占比將從 2017 年的 39%提升至 2021 年的 55%,存儲數據 量從 51%提升至 2021 年的 65%。

阿里云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布局全球,逐漸成為國際化的云計算廠商。國內區域阿里云數 據中心覆蓋十大區域,41 個可用數據中心區位,國際區域覆蓋全球六大洲,70 多個國家, 2500+ 全球節點(國內 2000+、海外 500+節點),阿里云在全球 IaaS 市場中排名第三,僅次 于亞馬遜和微軟,數據港作為國內運維經驗豐富,管理能力強勁的第三方 IDC 企業有望充 分受益。

四、當前產業景氣度如何?資本開支周期末端,產業景氣度正逐步回升
(一)資本開支:海內外互聯網云廠商巨頭資本開支筑底回暖,產業 景氣度回升,需求拐點逐步確立
海內外互聯網云廠商巨頭資本開支于 2019Q1-2019Q3 逐步筑底回暖,Intel 數據中心業 務增速觸底回升,ICT 產業鏈景氣度回升邏輯逐步得到驗證。
從歷史趨勢來看,云廠商巨頭資本開支的投入周期一般經歷 1.5-2.0 年,伴隨著 5G 商用 化進程地推進,我們認為此時是去庫存周期的末端,產業景氣度正逐步回暖,在企業云化趨 勢的背景下,預計 2020 年云廠商為資本開支大年。

在經歷了 2019Q1-Q2 的資本開支低估后,北美主要云廠商的 Capex 增速逐步回暖。谷 歌 2019Q3 和 Q4 資本支出分別為 497.5 億元何 408.5 億元,同比增加 25.3%和減少 15.4%, 2019Q4 資本開支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2018Q4 資本開支基數較大, 2018 年第四季度: 1)Youtube 業務支出的增加;2)為增加云計算能力而對谷歌的數據中心增加投資;3)資本支出項目下 的一系列并購行為和房地產投資;4)2018 年 Alphabet 職位數量增長 23%。谷歌表示未來將 增加技術設備和辦公設施的投資。
亞馬遜資本開支回暖趨勢明顯,Q4 資本開支環比增長最為顯著,亞馬遜 2019Q3 和 Q4 資本支出分別為 250.1 和 266.4 億元,同比增長 32.5%和 25.2%。微軟和 Facebook 2019Q4 的資本支出分別為 246.4 億元和 275.4 億元,除微軟和谷歌因 2018Q4 高基數原因同比下滑, 亞馬遜和 Facebook 的 Capex 增速均回升,Facebook 給出 2020 年資本開支指引為 170-19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20%,產業鏈景氣度回升跡象較為明顯。

北美四家云廠商資本開支合計自 2019Q1 觸底后回升至 2019Q3 的 1331.0 億元,同比增 速從 2019Q1 的-10.5%回升至 19.1%,2019Q4 稍有回落至 1196.7 億元,增速回落至-1.5%; 2019 全年北美四家云廠商資本開支合計為 4565 億元,同比增加 1.5%,我們認為經歷了資本 開支回落的一年,當前為云廠商資本開支增速筑底回暖階段,未來有望持續回升,2020 年有 望成為資本開支大年。
騰訊資本開支增速扭轉為正,產業鏈需求拐點逐漸確立,云計算持續增長。2019Q3 騰 訊的資本支出為 66.3 億元,同比增長 11.01%,環比增長 52.04%,扭轉了自 2018Q4 以來的 下跌趨勢。騰訊 2019Q3 的資本開支中代表了設備采購的運營性資本開支達到 58.28 億元, 同比增長 12%,環比增長 55%。

(二)云計算:全球云廠商云服務營收持續快速增長,驗證云計算高產業景氣周期
總結:北美主要云廠商云計算服務營收均實現快速增長,AWS 同比增長 34%,Microsoft Azure 同比增長 62%,谷歌云同比增長 53%,驗證云計算高產業景氣周期,IDC 產業和云 計算基礎設施需求增長具備長期確定性。
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總體呈穩定增長態勢,預計未來三年增速保持在 20%左右。2018 年,以 IaaS、PaaS 和 SaaS 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 1363 億美元,增速為 23.01%, 預計到 2020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2700 億美元。我國 2019 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 (IaaS+PaaS+SaaS)整體市場規模達到 54.2 億美元,增速約為 50%,IaaS 市場增速較快, 同比增長 72.2%,PaaS 市場增速為 92.6%,均處于高速增長期。

公司核心受益于云計算行業的發展,阿里云資本開支增長投入基礎實施,IDC 運維企業 作為產業鏈的中游。阿里云為國內云計算市場龍頭,2019 年云計算收入預計增長 50-55%, 其國內市場份額約 45%,位列第一。

阿里云在國內的大型數中心項目投資額高,IT 負載及機柜部署量大,大型數據中心可 容納服務器超過 200 萬臺,數據港積極把握云計算紅利,未來依然具備較大成長空間。
阿里云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布局全球,逐漸成為國際化的云計算廠商。國內區域阿里云數 據中心覆蓋十大區域,41 個可用數據中心區位,數據港作為國內運維經驗豐富,管理能力強 勁的第三方 IDC 企業有望充分受益。

亞馬遜:2014 年-2019 年的 6 年間,AWS 獲得的營收在亞馬遜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實現了 連續6年的增長,全球份額約40%穩居第一,從2014年收入46.44億美元到2019年營收350.26 億,營收增長了近 8 倍,AWS 在亞馬遜的營收比重也從 5.22%增長為了 12.49%。亞馬遜 AWS-2019Q4 營收為 99.54 億美元,同比增長 34.0%,營業利潤增速呈現止跌回升跡象,從 2019Q3 的 8.9%提升至 2019Q4 的 19.2%,主要原因可能是 AWS 在不同時期對基礎設施的投 入程度有關。

微軟:智能云版塊 2019 財年實現營收 389.9 億美元,同比增長 322.2 億元,2019Q4 智 能云版塊收入增長 27%,達到 118.7 億美元,其中 Azure 云計算保持了 62% 的強勢增長, 高于 2019Q3 的 59%;服務器產品收入增長 10%,主要是由于 windows Server 2018 結束支 持;Enterprise Mobility 安裝量增長 35% 至 1.27 億。

谷歌:2019Q4 的 Alphabet 財報中,YouTube 和谷歌云業務首次亮相,兩項業務營收呈 現遞增趨勢。 2019Q4 谷歌云總營收 26.1 億美元,同比增長 53.0%, 2019 全年谷歌云營收 89.2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8%。

我們認為,我國及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從 2019Q4 最新的數據來看,北美主 要云廠商云計算服務營收均實現快速增長,AWS 同比增長 34%,Microsoft Azure 同比增長 62%,谷歌云同比增長 53%,驗證云計算高產業景氣周期,IDC 產業和云計算基礎設施需求 增長具備長期確定性。
五、估值與投資建議(略,詳見報告原文)
IDC 業務屬于重資產業務,從建設周期來看,一個新的項目土建+基礎設施建設一般需 要 1-1.5 年的時間,然后經歷客戶上架爬坡期,至上架率達到 90%約需 2.0 年的時間,此后 為穩定運營階段,該階段項目上架率較高,現金流穩定,因此穩定的 IDC 項目可攤薄成本 實現規模效應。IDC 企業每年的資本開支額較大,折舊周期較長(一般機械設備折舊為 10 年),導致每年營業成本中約 30%為折舊成本,占據較大比重。折舊對公司每年凈利潤影響 較大,因此 IDC 的估值一般用 EV/EBITDA 方法。
IDC 公司的增長一般依賴于數據中心資源的拓展和客戶的長期合同,因此 IDC 企業資 本開支的上升意味著公司數據中心資源的持續擴張,萬國數據與數據港在 2017 年至今的資 本開支/營收的比值較高,數據中心擴張速度較快。
現金流角度:第三方 IDC 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常年為正,但是受資本開支影響,自由現 金流常年為負,2019 年僅光環新網自由現金流為正,萬國數據和數據港 2018-2019 年在建工 程增速較快,Capex 快速增長,導致自由現金流常年為負,但未來隨著數據中心的的建成和 逐步上架現金流將逐步穩定,考慮到 IDC 行業的重資產屬性,每年資本開支較大致使每年 資產的折舊攤銷較多,影響凈利潤水平,參考海外頭部 IDC 企業估值方法,我們主要考慮 EV/EBITDA 的估值方法。
參考海外成熟 IDC 企業(EQUNIX 和 DLR) EV/EBITDA 估值,20 年約為 23-26X,Equinix 和 DLR2015-2018 三年營收 CAGR 分別為 25.3%和 22.2%,增速趨穩。萬國數據作為中國 IDC 企業在美股的標桿企業,處于快速擴張期,2016-2019 營收 CAGR 為 57.5%,2016-2019 三年 EBITDA 的 CAGR 為 88.8%,2020E-EV/EBITDA 估值為 31X,2021E-EV/EBITDA 估值 2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