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北京市正式推行垃圾分類,北京盈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按照北京要求的四分法推出適應街道、社區和單位使用的一拖四組合的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站產品,飲料瓶回收機可單獨回收塑料瓶,其它四個箱體根據四分法分別回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及其他垃圾。目前,清華大學和北京市青棠灣社區也已落地智能回收站,多個場所正在接入并陸續投入使用。
作為國家及北京市“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國家循環化改造試點示范園區龍頭企業,智能回收站是盈創在飲料瓶智能回收機的基礎上專門針對垃圾分類研發的一款集成設備,投放于公共場所可實現居民自助回收。
對比小區四分類垃圾桶的使用,需依靠人為正確分類投放且不便于監管溯源,一臺盈創智能回收站最少可替代一組(4個)分類垃圾桶,實現自動稱重、自助投放、返還積分,同時附帶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可追溯信息化系統,通過搭建互聯網監控平臺可以對每一臺回收機的工作情況進行管理。
“從居民投遞開始,對回收物流向進行全程追溯,誰投的、是否投錯、投了多少、什么時間清運等數據都實施可監控。”北京盈創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觸摸屏可播放宣傳視頻、投放宣傳海報等,配合社區、單位等場所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科普宣傳;同時兼具二維碼高速識別、倉滿警報、數據聯網上傳下發、可對接社區平臺或智慧物業、遠程實時監控、箱體組合定制等功能。

據了解,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盈創推出具備“免接觸、可追溯、防盜取、密閉消毒”等功能的醫院防護用品安全回收站,用于醫院防護用品集中回收,重點讓醫廢從投遞到處理全流程規范化、可追溯,較傳統醫療廢棄物收集流程,提供更為安全可靠的回收解決方案。
目前,盈創智能回收業務已覆蓋全國28個省內的幾十個城市以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與當地政府和合作伙伴提供社會綜合成本更低的運營模式和更為有力的綜合性技術輸出,也將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模式和垃圾分類模式產業鏈條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復制。
根據北京垃圾分類工作的整體部署和推進,盈創將對原有的智能回收設備點位進行全方位升級,同時為政府、街道、社區和生產企業提供低成本租賃方案,助力垃圾分類體系的建設和垃圾分類工作進程。
據悉,垃圾分類的目的在于減少污染和土地侵蝕同時變廢為寶,日常的生活垃圾中近40%是可回收利用的。在可回收物再生利用方面,盈創建成從回收到處理到再生商品的可持續閉環產業鏈。除了前端打造了智能回收設施及全流程可追溯系統,2018年盈創創立并持續運營國內可持續生活方式品牌——抱樸再生BOTTLOOP,讓垃圾以“環保再生潮品”的形式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抱樸再生在北京垃圾分類五一新政推行之際最新推出垃圾分類寶藏包,集環保、時尚與垃圾分類實踐功能于一體,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帶動激勵全社會探索可持續生活方式、踐行低碳環保行為。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佳